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7. 邓小平南巡—— 东风吹来满眼春 神州再涌改革潮 1992年春节前,全中国人民都陶醉在节日的气氛中;然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南巡。   1月 19日,邓小平来到深圳,考察他亲自批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1月 23日,邓小平乘轮船从蛇口到达珠海。   1月 29日,邓小平从珠海到达广东顺德,开始了他的广州之行。   春节前夕,邓小平结束了在广东的巡视,到达上海欢度新春佳节。   2月 21日,邓小平结束南巡,回到北京。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巡视考察中,邓小平对建设有…  相似文献   

2.
朱满 《学习导报》2011,(24):42-43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这个词。  相似文献   

3.
红星闪亮时值盛夏,赤日炎炎。正在山上垦荒的邓小平这天突然接到通知,要他收拾行装速去瑞金,前往红军总政治部报到.这显然是个喜讯,而邓小平并无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不以物喜,不以巴悲”嘛!自从同意与金维映离婚后,他的思绪却平静多了。他坚信党最终能够了解他的每一个儿女。他所想到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得为党和苏维埃事业多做工作。瑞金沙洲坝红军总政治部,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见到晒得黑里透红的邓小平,兴奋而又动情地握住他的手,问候了几句,然后告诉他,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贯强调中央要有权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央要有权威的问题,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论述。这些论述比起过去要深刻得多、充分得多、广泛得多。在通读《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一些代表作,就能弄清楚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宏 《党员文摘》2008,(3):10-11
邓小平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对深圳来说,1977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首次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以毛泽东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验,他完全知道,他身后的中国,非但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还必有大的政治恶斗。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反腐败黎青平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与邓小平的名字密不可分。在反腐败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讲得最多、态度最坚决、思路最正确,他为新时期党的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邓小平反腐败的思想和贡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们党的反腐败...  相似文献   

8.
倪洋军 《党课》2013,(8):72-7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除了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功夫。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说:“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当然,那个时候太行的工作再加点热闹就好了,但是归根到底它是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兵就不跑。”他还说:“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李琦 《学习导报》2013,(12):36-36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除了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功夫。"精雕细刻",就是邓小平成功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和方法。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说:"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当然,那个时候太行的工作再加点热闹就好了,但是归根到底它是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兵就不跑。”他还说:“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张曙 《党的建设》2014,(9):60-62
“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1951年的这番评价,包含了此前10多年他对邓小平卓越才干的所有肯定1951年9月3日,民主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共进晚餐。席间,他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几个月来在四川考察土改运动的收获,谈到他对四川工作和对邓小平的印象时说:“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这样安定的情势,不容易。解放前我在四川若干年,那是一个很乱很复杂的地方,变化这么快,出乎我意料。四川这一局面的取得,首先得推刘、邓治理有方,他们是当地的执政者、军政大员。特别是邓小平年轻、能干,所见所闻,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
晓佳 《新长征》2007,(9):62-64
付华,虽然是前郭县大草原深处一个小镇的普通教师,却是一位令人感动的人物。他40多年做好事上万件,记道德日记260万字,收信回信几千封。他始终坚持这样三条原则: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不说也做;三是说得漂亮,做得更应该漂亮。  相似文献   

12.
1969年冬天,65岁的邓小平穿着蓝色卡叽布工作服来到了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来到了朴实的工人们当中。一场"文化大革命"使邓小平同志从国务院副总理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随后他被送到了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西面的荒坡上,有一条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一到深圳,就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因为他是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特区发展得怎样,他不想只是听汇报。他要亲眼看一看。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06,(3):1-1
当年,雷锋以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和好事做了一辈子的事迹影响了整个中国。他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我们提到雷锋,无不颂其伟大。因为共产党的几代领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先后为他题词,号召人民向他学习;还因为他把平凡的事情做得连贯、如一。做得长久、自然。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他在京城自己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但是,1997年2月,邓小平病危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邓小平是来甘肃最早、次数最多、驻足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位。从1926年到1981年,邓小平先后8次来到甘肃,有450多个日日夜夜是在甘肃度过的,全省14个地、州、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甘肃人民世世代代对他的深切怀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先后4次到甘肃。1926年秋,邓小平受党派遣,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他从库仑(今乌兰巴托)入境,经宁夏进入甘肃,尔后到达陕西。当时,北伐战争进入高潮,由于战局紧迫,军命在身,长途跋涉,去留匆匆,邓小平在甘肃虽未能久留,…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从来都是事先没有稿子 我给邓小平做翻译比较多,那些年邓小平与外国政要的会见大部分都是我做翻译。他从来都是事先没有稿子,不需要外交部给他准备,他脑子里都有。按惯例,中央首长会见外国客人前,接待单位和外交部要汇报一下客人的情况及可能涉及的问题。邓小平听汇报很简单的,见外宾以前会提前来,  相似文献   

18.
牢牢把握农民多这个特点──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情的论述罗贤让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情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农民多”是他一个很突出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他强调指...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邓小平这样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真挚之爱。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邓小乎寻找救国之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以爱国为出发点,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萌生了“初步的爱国思想”。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使他有了朴素的…  相似文献   

20.
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邓小平国有企业改革思想初探顾海良最近三年多来,在对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的研究中,我们较多探讨的是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毫无疑问,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的这些理论观点,包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