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德育是素质教育之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是以培育受教育者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此 ,德育在“育人”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任务。同时 ,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彼此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共同存在于素质教育的统一结构之中 ;德育的因素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领域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 ,德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是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全过程之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都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塑造性、发展性等共性。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 ,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切实突出其作为素质教育灵魂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德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4.
最近,石家庄市政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调查,调查表明,我市企业普遍开展的“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棉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在职工中组织开展了“创新、创效、创优质”的劳动竞赛活动;天同集团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积极化解矛盾,保持企业稳定;石家庄热电厂围绕“厂网分开,我们怎么办”开展大讨论,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新思路;华北制药把以德治企,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阮直 《党政论坛》2011,(20):22-22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一定会、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许嘉璐 《民主》2005,(11):4-6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了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经过了长时间的起草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玉秀 《学理论》2009,(28):74-75
宜居城市是人本城市。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成果人民群众共享。人民群众既是城市发展的实践主体,又是城市发展的价值目标,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5)
德育实践体验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设计、实施体验环节,提升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消化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德育,是品德内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德育认知的根源。德育实践体验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把德育实践体验纳入德育过程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世俊 《学理论》2008,(15):91-92
企业管理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文化背景是企业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企业文化是关于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综合反映,是管理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不断的寻求有效的管理,在思考企业的微观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协调和有机结合,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1.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普宣传正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现在全国科普期刊有一百一十几种,发行量达两千万册左右,发行范围从大、中、小城镇普及到农村、边远地区。科普宣传越来越受人欢迎。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科普作品中的不良倾向。有的甚至借“科普”之名公然宣扬宗教迷信、“鬼魂”,贩卖低级、荒诞的糟粕。这类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危害却不小,不加以批评和抵制,势将玷污科普宣传,毒化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类应当永远感谢历史上那些勇于创新的人们。感谢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猴子,由于他的创新,人类才成为人类。感谢公元前四千年的祖先们;他们居然能够熔化出铜和铁,由于这个天才的发明,人类才进入农业社会。感谢哥白尼,如果没有他的“日心说”,我们可能至今还在被直感所欺骗,把旭日东升,日薄西山当作真理。感谢瓦特的蒸汽机,由于他的发明,人类与自然的位置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变化。世界真奇妙,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永无穷尽。在这个无穷的认识过程中,时针转到了1999年,人类正迈向21世纪。世纪的交叉点本来只是一个计时中的数字…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大会上,曾庆红同志提出,要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15.
坚守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它的基本内涵是指礼教文化。但在西方语境中,人文精神简而化之也就是人的精神。综合中西方的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情感、精神和整个内心世界的积极切入与把握。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相比于西方的人文精神重信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更重实践,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  相似文献   

16.
近来,党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对于指导我们从大局着眼,具体工作人手,探索工会工作新思路,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学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核心价值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世界发展潮流和发达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一、爱国主义是学、讲、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指导我们事业的政治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讲政治应该讲马克思主义,但笔者认为学好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先期基础和条件,那就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首先懂得爱祖国、爱人民,并愿为之献身。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学马克思主义才能学得透、学得好,讲政治才能讲得真。反之,不懂得爱国的人,学马克思主义学得再好,也只能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行动上的假马克思主义;对别人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是自私自利主义。对这种讲假政治的人我们千万要十分小心加以警惕。求诸中国的近代革命史,我国有许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在他们早期还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们都首先是伟大的爱国者。因为他们爱中国,要挽救中国于危亡,才去追寻救国之路,最后找到了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地位,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切实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易杳 《瞭望》2000,(15)
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减负”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减。  素质教育的涵义比单纯传授知识要大得多。过去提“勇者”存,后来是“智者”存,现在我认为是“适者”存。无论你如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必须适应变化着的现实。  “减负”就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教育是系统工程,“减负”本身也是系统工程。教育能否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学校能否接着出无愧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涵,没有爱就没有教…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根本思想、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随着人类社会对人在宇宙中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确立,人类认识的座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建构社会的过程中,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成为驾驭人类社会的重要指南。    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就是要体现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