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都知道彭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的.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身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为此,彭真生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2.
体外种器官     
池晴佳 《党员文摘》2007,(11):43-44
凯特林是一个16岁的漂亮女孩,然而她却有一个十分羞于启齿的习惯——每天带着尿布上学。原来,凯特林刚出生时就患上了“脊柱裂”这种先天缺陷疾病.她的膀胱也因此发生病变,常常会发生尿液渗漏。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约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见她一直忧心忡忡心不在焉。.我挺想问一问,却怕是人家的私事于是不敢多嘴。吃到一半她突然叹了口气说:“哎,你是学法的,我还是告诉你吧,也好替我出个主意。”  相似文献   

4.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5.
黄山 《党建文汇》2014,(7):11-11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的一所村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老师,身患骨巨细胞瘤,却一直坚守三尺讲台。不为别的.只为村小的英语课要有人上。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大龄结婚无怨无悔: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推迟手术要把课程上完: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尚在康复期就忍痛回到讲台: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每天转六趟车花两个多小时往返城乡:  相似文献   

6.
为他人而活     
作家毕淑敏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人生的意义。经过无数个晚上和白天.她最终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在《给生命加一个意义》一文中她写道:“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要给她加一个意义。”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一些高学历者往往有更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红旗渠早已全国闻名,而她的缔造者杨贵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苹果的味道     
这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故事: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  相似文献   

9.
我陪爸妈跟世界接轨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们的老人手机全换成了智能手机.老妈一看连个键盘都没有,非常紧张。好不容易教会她如何触屏之后.她拨出去一个电话用了半个小时.耐心终于用完,她彻底失望了:“这手机我用不了.你退了吧。”我赶紧劝她:“现在年轻人都用这种手机.它不仅能打电话、上网、听音乐,  相似文献   

10.
如茵 《求贤》2009,(5):30-30
前不久.有关方面推荐了一批妇女宣传典型.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高铭。作为记者,我对这位女学者很感兴趣.但说明采访意图后,不想高铭却略带歉意地说,她有个原则,个人活动都不参加.中科院领导都知道她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人》2011,(15):38-39
【背景故事】 我女儿是艺术专业研究生毕业,模样、身材也出众,我和她爸都是高知,女儿的成长环境是相当的优越。就在我和她爸欣慰于这些年的功夫没白费时,女儿却给我们扔来一个晴天霹雳:她要结婚了,对象是一个大她八岁的普通工人!  相似文献   

12.
贾秀丽已过不惑之年,但她却时刻铭记着党旗下庄严的承诺。 她工作过的地方,干部、群众有口皆碑:老百姓夸她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领导赞扬她是乡镇纪委书记的好榜样。走近贾秀丽.我们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力量;走近贾秀丽,我们看到了一名女共产党员跋涉的身影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阿沉 《廉政瞭望》2014,(21):76-76
我的一个朋友,在县城里当公务员,不过也只是最小的那个职位。然而她小时候却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如今,她在这小小办公室坐着,身体是孕育子女后发福的形态。偶尔和同事七嘴八舌地扯些八卦日常.平日里也总要仰人鼻息。但她心里却有个艺术梦并没有泯灭。当初我去她家做客,她兴冲冲地把我拉到一旁卧室。从床底拖出一个纸箱子给我瞧,里面是她从报纸上剪下的图片。水墨画、油画、水粉画、剪纸……各色都有。说到底,她是一名收发室的职员,整天在办公室也不过就是与所有单位里的同事订的报纸打交道.把报纸像邮递员投信箱一样投进一个个小格子里,偶尔多出一些,就进了她的报纸扎里。她捆扎报纸的技术也是一流。  相似文献   

14.
流沙 《新湘评论》2013,(4):47-47
以前有位女同事,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一员,她有很多"缺点":工作时间打盹、离岗与同事闲聊,甚至把家里的脏衣服拿到厂里洗。后来我离开那家工厂。有人告诉我这位女同事一些事,却让我感慨万千。她家境并不好,却资助了一位贫困孩子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她从来不对别人说起过,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慕名约到了苗竹梅老师。见面后我们得知苗竹梅是学校高中组一个重点班的班主任兼三个班的语文老师,可谓身负重担。当我们向她道以问候时,她却留给我们这样一番话:  相似文献   

16.
李庆生 《奋斗》2002,(5):43-44
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居委会主任,用她对街道工作的满腔热情,用她对辖区居民大事小情倾注的心血.构筑了一个党的基层女干部的亮丽人生。她,就是铁力市桃山镇桃林街十五居民委主任张绍荣同志。在桃山镇,只要一提起“张绍荣”的名字,男女老少都众口一词地称道:“那是个好主任!”“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7.
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我不经意间发现了二年级一个女生奇怪的举动.她没有佩戴红领巾,却也像其他少先队员一样,举起右手,庄严地行着队礼。我很惊奇,走到她的身边,认真地看了看她,她瞟了我一下,仍然严肃地行着队礼.好像根本没有看见我一样。  相似文献   

18.
李童 《党建文汇》2009,(3):41-41
1927年4月,追随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走向军阀张作霖安设的绞刑架的,竟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短发素装,却气字轩昂:她就是北大的湖南女子张挹兰。  相似文献   

19.
连谏 《党课》2011,(24):73-74
私底下.我曾为她多次呜过不平,因为曾目睹她的丈夫明明自己拿着感冒药盒却还要问她:饭前还是饭后吃?一次吃几颗?我们一起旅行时,她丈夫一日不知要电她几遍,无非是干净袜子放在哪里了?收煤气、水费的人等在门口,他却挖地三尺都找不到缴费卡……诸如此类的事情总发生在她的婚姻生活中,为此,我时常取笑她的无底线贤良主义,把在事业上雷厉风行的男人生生贤惠成了生活低能儿。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知道彭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的背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但彭真却为此而叹惋不止。1997年2月23日彭真逝世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