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事“双轨制”下的政府公务员聘任制作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补充机制,在满足政府职能动态发展,建立“灵活、高效”政府等方面成绩卓越。然而,伴随行政实践的日渐成熟,其内在的制度缺陷也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是我国人事行政领域的一次大变革。随着试点的深入,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纠纷大量涌现。我国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解纷机制以《公务员法》第100条为法律依托,主要存在人事争议仲裁权威性不足和人事争议诉讼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秉持程序正义和司法终局的法律原则,把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诉讼纳入(准)司法轨道,建立"或裁或审,司法最终"的裁审衔接体制。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是我国人事行政领域的一次大变革.随着试点的深入,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纠纷大量涌现.我国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解纷机制以《公务员法》第100条为法律依托,主要存在人事争议仲裁权威性不足和人事争议诉讼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秉持程序正义和司法终局的法律原则,把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诉讼纳入(准)司法轨道,建立“或裁或审,司法最终”的裁审衔接体制.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我国实施公务员聘任制试点,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探索中重大尝试,虽取得一定实效但也存在着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通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从聘任制公务员考核机制不健全入手,分析聘任制公务员考核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聘任制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州市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两大不足:实践型教师明显不足;专职教师中专家型的培训师资严重缺乏。这些不足影响着公务员培训的效果。为此,一方面需加强专职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可实行政府聘任制,保证兼职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公务员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15,(3):62
2月1日起,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正式引入"淘汰机制",公务员出现"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或"旷工连续超15天"等情形,将被解聘。深圳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的《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合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聘任制公务员出现14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聘及应当解聘。其中,可以解聘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聘任制公务员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做出相关规定,具体实施以试点地区的试点办法和实施细则为准,尚缺乏统一的实施细则规定。理论界对聘任制公务员适用范围的整体认识较为乐观,各试点则结合自己的特点,灵活调整聘任制公务员的适用范围。聘任制公务员被解读为"增量改革"。为更好地深化改革,在各地试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应出台更加权威的、统一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进入公务员队伍除了委任制和选任制外的又一种形式是公务员聘任制。实现聘任制的途径是行政主体与被聘任相对人签订聘任合同,签订合同的目的形成了聘任合同既有行政性又有民事性的特性。在聘任合同发生争议后,以申请人事争议仲裁为解决前置程序,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由于聘任合同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该诉讼为行政诉讼,但诉讼过程有别于纯粹的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培训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1993年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务员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制度层面,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形成了正确的培训理念、完善的培训体制、明确的培训种类、丰富的培训内容、科学的培训方式和严格的培训管理;在实践层面,公务员培训的规模和力度不断增大,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显著提高,培训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培训机构体系日趋健全,培训师资队伍日益雄厚。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需健全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培训对象选派机制、培训使用激励机制和培训绩效评估机制,促进公务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人事天地》2012,(9):22-24
201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成立后,自治区加大了推进聘任制公务员的工作力度,并选择防城港市作为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广西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一)在组织实施上,充分发挥行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公务员聘任制度建设确定防城港市作为聘任制公务员的试点城市后,自治区、市都成立了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明确聘任制公务员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聘任机关的编制使用情况及拟聘职位、聘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聘任制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深化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文章以制度为核心分析变量,阐述了我国公务员聘任制从制度萌芽-制度探索-制度发展的变迁历程及特征形式,并重点糅合历史制度主义和结构-行动者两种理论视角,展现了公务员聘任制的产生与变迁动因。环境压力、配套制度等结构因素与政治相关者等行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进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生成发展,且在变迁过程中表现为层叠式的渐进特征。未来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招聘,推进项目型聘任制,强化分类管理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才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人事天地》2010,(8):2-2
为适应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需求,规范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深圳发布了新的《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办法规定,聘任制公务员在聘期内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者,用人机关应当与其解除聘任合同。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0,(21):21-21
上半年,我局围绕建设"三个示范市",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两门功":一是求新克难,务实推进,实现了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发展。认真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市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培训公务员面试考官320人;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岗位设置  相似文献   

14.
人事人才     
《人事天地》2007,(5):57-58
北京:启动人事干部自选式培训工作;广西:欲“借脑”海外华人华侨促进北部湾开发建设;江苏:新录用公务员都要参加培训并下基层;贵州:乡土人才首次列入人才开发目录;四川:大学生下基层优秀者可直接录用为公务员;广州:公务员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  相似文献   

15.
论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务员出口不畅的长久之策。解决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问题,最关键的是将市场机制引进其中,对公务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打破终身制和铁饭碗;聘任期满后,只有经考核合格的公务员才能获得续约,否则将被解约。当然,为使公务员退出正常化,还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建立公务员职位新的分类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建立具有社会性质的公务员失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公务员,是基于缔结的行政契约进行的。然其受到的处分,并不是基于契约的意思一致的同意,依然还是行政权能行使的结果。当前《公务员法》第100条设定的聘任制公务员的救济制度存在着不足。司法救济的民事审判只能审查合同的纠纷,不能审查其受到的处分行为。应当健全完善救济制度,将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17.
试行公务员聘任制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需要,根据上级的部署,广东省深圳市和佛山市顺德区分别从2007年和2011年开始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招聘、保险待遇及合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公务员,是基于缔结的行政契约进行的.然其受到的处分,并不是基于契约的意思一致的同意,依然还是行政权能行使的结果.当前《公务员法》第100条设定的聘任制公务员的救济制度存在着不足.司法救济的民事审判只能审查合同的纠纷,不能审查其受到的处分行为.应当健全完善救济制度,将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认识片面,思想上不重视;培训需求分析机制薄弱,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培训方式、方法相对落后;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加强公务员培训,需创新公务员培训机制,从更新培训理念;建立健全课程需求分析机制;改革培训方式、方法;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以及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培训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栾盛磊 《工会论坛》2013,(6):146-147
远程教育是现代干部培训的重要途径,在公务员培训中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最大化。因此,利用远程教育创新公务员培训模式,引领培训教育的现代化,可以更有效地为政府管理培养出优秀人才。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公务员培训需要强化公务员培训机制改革,健全机制,完善措施;规范公务员远程培训系统的结构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国际资源;树立大安全观意识,确保公务员远程教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