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是女性解放的两个重要维度.女性的政治解放不仅蕴涵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获得政治权利、享有人身自由,而且蕴涵女性身体与民族主义政治话语相剥离、解决民族主义性别逻辑悖论、回归原始母性文化和女性自然属性;女性的社会解放则强调女性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特征,凸显女性的自然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一直是具有争议的翻译研究学派之一,在其起源阶段,女性的话语权一直是被迫翻译成处于主导地位的父权话语之下。随着翻译的逐渐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使我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妇女运动不仅将性别意识带入到翻译研究中,而且对人们在社会刻板印象,语言形式,语言与政治翻译,译者的身份等方面的观念转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参与,性别意识是构建平等性别秩序的重要基础.从性别意识出发,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及社会性别理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投票选举行为对性别意识在女性政治参与中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的结果表明:(1)性别意识对女性政治参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即性别意识越强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4.
当代女作家叶梅是一个执著于本民族原乡叙事的作家,常以女性视角对现代城市、现代性进行着深刻的质询与反思。其对待原乡与城市或曰传统与现代的态度的复杂与暧昧,使得其原乡叙事成为一组深具症候性的文本,其间现代与原乡、性别与阶级结构为一个现代性的权力矩阵,而"女性"则成为能够凸显结构与系统的差异中权力话语的一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小说《叶落大地》中的主要隐性主题。土地一直以来象征着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霸权,亦是女性为之抗争的目标。在这种隐性主题下,小说以土地为意象对男权文化导致的女性压抑进行反抗与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伴随着女性由"内"到"外"的转变,凸显了以冬莲为代表的女性抗争中的真实处境。但这种反抗与突围,却最终又陷入了男权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从而呈现出女性突围的困境与无奈。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政治疏离感是一个长期得到重视的话题,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疏离感会影响政治的稳定性,从而过分强调了其反政治性。然而,在非西方社会尤其是中国,分析政治疏离感形成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其文化基础却是需要研究的重点。笔者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中国公众的政治疏离感主要受到性别、教育、政治涉入、政府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CGSS2010)的数据与政治效能感的二维概念框架,对大陆女性居民政治效能感状况及其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就政治效能感而言,女性在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得分上均不及男性;在政治参与方面,女性在基层选举、依法抗争和社区参与中存在同男性相比相对不足的现状;二元Logit回归模型及性别与效能感的交互效用模型表明,政治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在整体上有助于解释女性在政治参与活动中的相对不足现状.  相似文献   

8.
"政治任务"这一话语,是由中国共产党明确、稳定而持续性使用的。定义"政治任务",可以从相对性概念和绝对性概念两方面展开。中央提出"政治任务"话语,是为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从而增强集体行动能力,实现党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在地方治理中,"政治任务"也逐渐成为了官方日常工作的高频用语。尽管"政治任务"话语在地方治理中产生了号召力与动员力增大、赋予了非常规手段考核领导干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等正面价值,然而也存在着使用随意性较大,泛化使用过多;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容易忽视甚至牺牲其他任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容易以"政治任务"挂帅,扭曲政策本意;容易出现以"政治任务"为名掩盖一些不合理合法的工作和行为等消极影响。因而,地方治理中需要对"政治任务"话语的使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这种在性别魅力彰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天体物理学与技术哲学概念的"奇点",亦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黑洞性奇点,构成了政治的本体论境况;而话语构型,则构成各种政制的日常状态。话语与奇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往复运动,使政治哲学得以诞生并演化、形成各种纷呈迭起的路向。为了"体面地遮蔽住"共同体根部的黑洞性奇点,各种绝对主义与非绝对主义的应治方案,在政治哲学史上纵横迭出,互相争胜。从奇点这个政治哲学最黑暗的地点出发,我们能够考察到古典以及现代的多种政治智慧及其困境。实际上,整个政治哲学,就是用各种话语构型来填补到奇点上的反复努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具有两岸语境、概念边界和政治逻辑的观念系统,两岸政治话语可以从类型划分、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三个维度建构两岸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基于政治话语和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当前的两岸政治话语被视为两岸政治文化差异格局的产物。两岸政治话语的未来命运取决于两岸能否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出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政治话语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需要在厘清西方学术界对“话语”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话语”概念进行界定;更需要梳理政治概念的发展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政治进行定义;只有归纳不同历史时期学者们对政治话语的研究观点,才能对政治话语概念的本质进行阐释,即政治话语是指政治话语施众与政治话语受众就一个国家政治思想理论问题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的言语物质和符号形式,是构成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政治思想理论的外在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思想。伴随着话语形式的演变,中国的政治话语走过了一个历时发展的历程。在叙事内容、讲述方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的政治话语在国际话语生态中表现出很多独立性的特征。将"中国的声音"对外传播,翻译是重要的发声方式,其实质是用译释手段对政治话语内涵作出二度叙事,实现新一轮的话语建构和价值诠释。政治话语的国际化表达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形成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达到主动宣示自我的特征,从而在国际政治话语生态中保持自我价值并获他者认可,使来自中国的声音不仅被"听到",还要能被"听取"。  相似文献   

14.
对女性期刊的研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性别理论以及传媒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展开的.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解读女性期刊发现,其所呈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私人化领域,女性仍然复制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女性期刊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体现着传统媒体中一贯的性别歧视.可见,多数女性期刊仍然把传统的性别话语作为话语主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辽宁省数据分析女性高层次人才的社会资本、政治参与情况,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女性高层人才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变量对于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资源调动因子、强联系因子、横向网络因子对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从女性样本来看,社会资本的资源调动因子和横向网络因子对女性高层次人才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强联系因子有负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弱联系因子和横向网络因子分别对女性高层次人才的体制外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坤的小说善于运用其独特的智性叙事策略,以戏谑的手法揭示新的历史时空下男性"精英"文化的败落,解构男权文化,试图构建新的话语秩序.在其小说<含情脉脉水悠悠>中,作者利用女性弱势地位和非"精英"的大众视角,以俗克雅,以弱胜强地揭示了后工业时代"知识"分子固守自己的"精英"地位,无力挽救逐渐被边缘化的历史处境的尴尬状况,以主体性的姿态向男性"主流"话语挑战,建构了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两种重要的政治文化。两种政治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通过两种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得出的启示有:一是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树立自己的政治话语系统,与西方的"文化霸权"相抗衡;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彰显开放、包容精神;三是在对两种政治文化的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时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妇女>与<时尚>杂志的比较研究入手,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官方背景的主流女性杂志与市场化的消费类女性杂志,可以揭示其对"女性人才发展"这一主题的呈现与表达状况.<中国妇女>在女性人才观领域内贯穿着浓厚的国家主导的社会性别价值观,其报道对象层次丰富多元、报道涉及的题材兼顾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时尚>虽然也有一定的正面表现与引导,比如对成功女性的报道与推崇、对性别分工模式的挑战等颇有社会性别色彩,但一是由于其在报道女性人才时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女性人才"的丰富性,二是其表述的内在逻辑也时常落入消费主义话语的怪圈,因此削弱了其在社会性别价值观引导上的积极程度.因此,在目前受众自费阅读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扩大以前者为代表的主流严肃媒体的影响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乔叶的《零点零一毫米》从一桩意外发生的强暴事件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父权文化主导下的残酷生存处境,触及强暴中的权力关系与厌女敌意、中年女性的情感压抑与欲望困境,以及身为丈夫的男性特权与身份焦虑等多个尖锐话题,以一部短篇小说的体量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家庭内外广泛存在的性别压迫及其作用机制。从性别政治的角度对《零点零一毫米》予以细读,深入挖掘《零点零一毫米》所提供的父权批判的思想动能,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乔叶小说的女性书写特质、重新定位新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抵达的高度与深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中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是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阵地,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的主题主要有:女性文学研究与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中"中国女性故事"书写、女性文学中关于当下的诸多性别问题的探讨、女性文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及对性别史的反思、女性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当代影视文学作品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地域性女性文学研究、乡土女性文学与都市女性文学研究等.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还需要关注国外女性文学研究、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文化批评和方法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