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生育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生育不再是婚姻家庭的主要职能,生育技术的进步给人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育方式可供选择,生育就由种族繁衍的义务变成个人的权利。虽然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生育的联系依然紧密,但男子作为生育的主体,也应该享有生育的权利。笔者试图从分析生育权的性质入手,就生育权的行使、生育权的侵犯与救济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传递     
论文化传递樊新民文化传递的世代关系文化传递是纵向的文化流动,是人类世代之间文化传授和承接的活动,是存活在几代人中广泛的文化联系,是使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类的延续发展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即种族繁衍和文化传递。种族繁衍是把一个民族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行为。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内生育被认为是人类的一项义务,尤其视其为女性的义务。生育权的提出有一段曲折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主要有两个要素在起作用,其一是近代女权主义的提出与盛行,其二是政府在控制人口增长时的宏观调控。可以说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引导下,生育权才逐渐发展起来。从生育权的历史沿革入手,剖析生育权的产生背景以及生育权的概念与内容,对女性生育权的人权保护进行必要性分析,表明以人权为视角对女性的生育权进行保护是必然趋势。通过对这项问题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女性生育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社会对女性生育权的尊重,并在学术上对女性生育权的保护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人权视角出发,阐述人权保护对于女性生育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行为。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内生育被认为是人类的一项义务,尤其视其为女性的义务。生育权的提出有一段曲折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主要有两个要素在起作用,其一是近代女权主义的提出与盛行,其二是政府在控制人口增长时的宏观调控。可以说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引导下,生育权才逐渐发展起来。从生育权的历史沿革入手。剖析生育权的产生背景以及生育权的概念与内容,对女性生育权的人权保护进行必要性分析.表明以人权为视角对女性的生育权进行保护是必然趋势。通过对这项问题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女性生育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社会对女性生育权的尊重,并在学术上对女性生育权的保护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人权视角出发,阐述人权保护对于女性生育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种族灭绝罪被视为违反绝对法的犯罪,但是它至今仍是单一法律文件规定的犯罪。构成种族灭绝罪要求行为人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其具体行为方式包括杀害;造成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伤害;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条件下,以毁灭其全部或部分的生命;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强制转移该团体内的儿童至另一团体。  相似文献   

6.
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生育繁衍历来是人类社会的头等大事。生育保险不仅使家庭在经济上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而且使生育女性能够保持收入和重返工作岗位。我国的生育保险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后的生育保险立法与新中国同步。改革开放前,生育保障实行用人单位责任制,各项费用都由所在单位负担。改革开放后,由于企业生育女职工所占比例和经济效益不同,导致企业为减少生育开支不愿或少招用女职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生育保障改革,农民工的生育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社会保险法(草案)》中,“生育保险”仅有六个条文,难以满足应有之需。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承担着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功能,国家通过家庭实现社会发展与民族繁衍,也为家庭功能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持.对家庭生育(人口再生产)功能的保障包括生殖和抚育两方面,通过保障妇幼健康、女性生殖健康以及女工劳动保护等促进家庭生殖功能的实现,通过产假、哺乳假、生育补贴、照顾津贴、公共托幼服务、家务劳动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传说,在远古时代,世界有如一个大鸡蛋,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水,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更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盘古的英雄诞生,挥动巨斧,开天辟地,才造就了如今天高地阔之朗朗乾坤,人类也得以在这片新新世界中繁衍并生生不息。时空变换,斗转星移,潮起潮落,如今已是人类的公元21世纪,这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英才不可或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英才特质在于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敢开拓、孜孜进取。王蒙———正是这样一位集上述特质于一身,在国际标准认…  相似文献   

10.
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而形成的政策决议,对于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女性作为生育的责任主体,劳动就业、婚姻家庭等自身权益势必会在生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影响。为更好地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全面的女性权益保障机制,以保障女性在生育下一代后依然有机会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女性作为生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其生育意愿对于社会整体生育率的提升至关重要。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年女性群体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的现状,通过分析各大网络平台中的生育相关议题,基于生育成本与生育效益两个方面可以洞察制约女性群体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物质成本、机会成本、健康成本、婚姻风险成本以及子代的养老效益、生育的价值效益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要提升社会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水平,亟需完善生育支持类公共政策、加强生育女性就业歧视监管并营造良好的生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婚丧是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两个转折点.婚姻标志着两性结合并催生新的生命;丧葬则是对旧生命的总结和新生命"再生"的希望.因此,婚丧习俗最能形象地反映出村落社区的文化特质.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武北村落为例,对前人较少探究的闽西村落婚丧习俗作一较为全面的描述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女性文字,主要在湘南桂北流传。当地的庙会习俗与女书的传播有密切关系。以江永花山庙和道县娘娘庙最有代表性。女书流传区的庙会习俗有自己的特点,庙会上女性祭神、社交活动和女书物品交易在一定时期内有助于女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后期,女性的性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演绎女性悲剧宿命轮回,挖掘女性的心理意识,颠覆男权中心文化成为铁凝这一时期创作的焦点。这些在她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降,制约中国人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关键要素已从生育控制政策转变为从婚嫁到子女教育、职场发展等个体生命链条中过高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生育政策从控制到包容的颠覆性反转。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思潮与生育政策的流变及其变迁背后的逻辑,必须突破就当期谈当期、就中国谈中国、就人口谈人口、就生育谈生育的局限,把政策变迁置于人口发展的历史长河、全球视野、经济政治体系、婚嫁生养的生命历程中加以考量。当前,在人口跌入零增长区间、人口负增长即将来临之际,人们的生育意愿依旧约为两个孩子,须趁意愿尚未跌入过低陷阱之际,以切中需求的举措,助力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或是扭转当前生育颓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女性婚嫁圈不仅是女性择偶的空间距离,还是一种社会安排和观念习俗。当代土家族有女不远嫁,形成较狭窄的婚嫁圈。土家族有女不远嫁的原因包括:关系圈的狭小限制了婚嫁圈;缩小婚嫁圈有助于实现婚姻效益;父母希望女儿就近婚嫁以照料老年;女性愿意在经济较发达的本村或邻村婚嫁。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后期,女性的性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演绎女性悲剧宿命轮回,挖掘女性的心理意识,颠覆男权中心文化成为铁凝这一时期创作的焦点.这些在她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受制于男女比例失调、生存环境恶劣、文化习俗冲撞、利己观念普遍等因素,我国西部地区的部分边远村落出现了女性逃婚现象。总体上看,这类逃婚呈现出行为主体低龄化、生育行为普遍化、发生时间后置化几项特征。作为应对措施,预防早婚、早育、保持性别比例均衡、延长女子的受教育时间、鼓励适婚男女领取结婚证是必要的介入点。  相似文献   

19.
青年女性的职业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近几年青年女性在职场的生存状况值得关注。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透视青年女性的职业选择可以发现,职场上的男性偏好依然存在;青年女性的职场期望受制于传统观念的约束;随着生育政策的转变,青年女性择业陷入两难。为此,应该从建立女性职业发展模式的制度保障,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推动女性职业发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扩大女性的职业选择等方面,解决青年女性择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礼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变迁,它经历了由古代国家法至民间习俗,再由民间习俗回到国家正式制度的变化.这一历程表明,国家法必须以民间习俗为基础,只有与民间习俗协调统一,国家法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