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儒家政治公平思想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而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以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则是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人关于“天赋人权”的学说中提出的。关于民主观念,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中世纪封建君主的“君权神授”思想,提出人的各种权利是出生时就具备的,每个人都有参加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并具有选举权,为此,必须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但是,作为正式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3.
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有才能的人在人民中间是无穷无尽的。如何发掘十亿大众之中的人才资源,使人才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在竞争、交量中去发现人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大家应当有均等的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人才既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又能在竞争中锻炼成长。通过竞争,可以使大批人才涌现出来。竞争的社会条件在我国已经具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正在  相似文献   

4.
陈党 《学习论坛》2009,(2):74-77
权利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平等权已由"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但教育平等的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学习机会权和学习条件权的不平等.为了保证公民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国家作为教育平等权的义务承担者,应当通过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尽快地使这项基本权利从"法定权利"上升到"实有权利".  相似文献   

5.
理论窗     
《求贤》2014,(6):54-55
人才就是生产力,只有真正实现人才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对外开放,才能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开放,不仅仅是我们的人才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将我们的岗位和机会,一视同仁地开放给全世界的人才'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真正做到“尚贤”和“唯才是举”,这也是迈步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中国当有的胸怀和心态。  相似文献   

6.
梅献忠 《求实》2005,(9):76-7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方面并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理念,其主要表现为:社会等级观念,官民关系中的“官本位”思想,“重德轻刑”的治国方略,重义轻利的“义务本位”观,以及“性本善”的人性哲学等等。这些思想文化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人权、权力制约的精神有着较大差异,在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应当时时加以检视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进一步发展。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关键在于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深刻理解“党管人才”的精神实质,必须牢固树立人才管理新观念,真正做到“四个尊重”“、四个不唯”和“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5):19-19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衡量标准,提出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刷新了中国的人才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竞争”这个概念,人们不再把它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但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心态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在思想上真正接受竞争并非容易的事情.因为竞争是有条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必要的条件是机会均等.就是说人人都有权利得到机会,在机  相似文献   

10.
赵颖 《学习论坛》2004,20(9):72-74
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政府采购法》立法目的之一 ,政府采购的公共性赋予了“政府”一方相对主导的地位和优越的权利 (权力 ) ,这需要法律关注处于相对弱势的当事人———供应商即竞争者的权利 ,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完善也需要通过保护竞争者的权利 ,以权利制约权力。而实践中种种损害竞争者权益的现象和问题说明了保障竞争者权利的现实必要性。根据《政府采购法》及相关制度 ,竞争者应享有公平竞争权、知情权、申请回避权、听证权、质疑权、投诉权、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赔偿和补偿权等。其中行政诉讼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律救济途径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应在受案范围、起诉人资格等方面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个公平”是我党深刻思考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问题得出的宝贵经验,内容丰富、相互关联,“三个公平”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方励之去年对一些青年学生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生存的权利,包括思想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婚姻的权利等等,因而上大学是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谈不上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好不容易的机会,更谈不上感谢党和国家给了这个机会。接着,他谈到了“自由”、“平等”、“博爱”,谈到了“民主就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怎样认识他的这番言论呢?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为什么能够平等且必须是平等的?教育平等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教育平等如何实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理性平等和价值平等;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包括资格平等和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平等;第三个问题给出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参与平等”,即教育平等的实现,必须以正义社会为依据,以普遍的义务教育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主参与社会,以公正的高等教育保证每个人群(如民族、性别、地域等)都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培养、造就适应国际化竞争人才的教育,也是高等学校自身竞争、淘汰的教育。高等教育在竞争中发展,发展培育人才,人才推动发展;高等学校在竞争中前进,竞争需要人才,人才促进竞争。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刻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要让所有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就必须实现发展机会、发展能力的平等,让所有人都有大体相当大发展能力站在平等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只有保障所有人、所有地区发展机会、能力的平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机会平等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独立重要的公平观。什么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与贫困的关系,机会平等如何更好地助推精准扶贫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理论工作者要履行好新时代的新使命,应当大力增强几个观念。增强国情观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然而它并没有针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具体问题给出现成答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真理才能落地生根、发挥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人才强国战略并对人才培养做了深刻的论述.为此,在人才工作中要走出“五个误区”:“唯学历”的误区、“唯身份”的误区、“唯成功”的误区、“唯从政”的误区、“唯管理”的误区,为人才成长、发展创造一流的宽松环境,以人才优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执政履职修养,构建唯真、唯勤、唯和、唯廉的“四唯”履职空间。唯真:履职之本“万物有道,物不离道”。凡事皆须因循其道,才可游刃有余。执政履职也无例外,只有把握规律性、发挥能动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做到真实履职、科学履职、效能履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执政履职之真,务亲民为民之实;求建设发展之真,务全面小康之实。追求真理之美,用真理指导履职实践,以履职实践检验真理。坚决反对一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一切华而不实、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19.
刘泽俊 《求贤》2010,(1):32-33
多年的实践,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只有树立“开放性”的人才理念,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多方面借用急需人才,多形式培养内部人才,逐步建成人才“高地”,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才能使企业步人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两年来,为了跟上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为政之道,唯在致公”,这是古人为政致治的一句名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群众有一种对“公平”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体现为一种人们需要体验到自己工作得到社会和领导者合理承认和平等、公正对待的满足情感,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不公的刺激,便会引起不满、消极情绪,甚至爆发。我们常讲的“不平则鸣”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一个领导者如何才能做到“致公”的美政呢?1.等距交往。所谓等距交往,就是一个领导者和所属成员之间的交往首先应该保持一定的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