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纵观古今历史,横看中国外国,国家的兴亡,历史的发展,乃至古今中外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科技成果之获得,无不取决于人才。江泽民同志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当前在发掘人才、选拔人才的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一是论资排辈。把资历看成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对新生力量求全责备,横加指责,或凭其印象,按部就班。二是妒贤嫉能。对确有真才实学,堪当大任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担心难以驾驭,更怕超过自己,断了自己的官路。三是由少数人选人,没有树立民主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增勇  江金桁 《求贤》2014,(7):9-11
记者: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如何最优化地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将成为各城市引才引智的“杀手锏”,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在为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实施了哪些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性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题。鉴此,围绕人才思维的创新,相当程度上成为目前认识和探讨人才战略实施问题的突出内容,而这里所讲的创新,既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更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后者成为人才思维创新中特别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一、新世纪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在围绕人才战略展开的种种认识与探讨中,人、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整体化地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从8月10日起至9月18日,“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评选办将以万元重金,向社会征集“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徽记。“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是我省唯一的人才重奖,也是我省设立的人才最高荣誉奖。根据公正、开放的评选原则,省评选办决定面向社会征集“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徽记。今后该奖项所有的评选都将沿用此徽记。省评选办有关人士介绍,“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徽记为整个活动象征性图案,旨在彰示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撑对四川发展新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凸现人才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的时代主题,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4,(8):40-4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入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极大丰富了中国色社会主义入才理论内涵,彰显了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7.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成的群众团体。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术型社团;二是勤工助学型社团;三是文体娱乐型社团。充满“活”力的学生社团活动加强了实践性环节,形成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实现科学交叉的阵地。它在创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四大优势。 (一)有利于“书生型”人才向“适应型”人才的转变, 社团活动为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社团活动的兴起,使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安通 《当代贵州》2024,(17):20-21
<正>贵州正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贴心的服务,奋力打造聚才洼地、用才高地、留才福地,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2023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设置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导下的柔性引才”等引才工作机制,建立引进重点人才编制“蓄水池”,设立贵州创业人才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奖,以超常规举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清水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四个着眼”,创新建立“精管细理”、“外引内聘”、“激励关怀”、“有为有位”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滨人才 《求贤》2022,(10):32-3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天津滨海新区视察,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时强调:“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滨海新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创新立区战略,支持企业站在引才用才的“C位”上,打出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组合拳”,以打造高水平人才特区引领“滨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坚持以“人才链”引领“产业链”发展,围绕建设“产业强区”“创新高地”,聚力实施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创新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模式,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放大人才发展“磁力场”,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打造人才振兴“新高地”,走出了一条“以产聚才、以人促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突出主导产业,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坚持“重点产业在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服务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链长制、  相似文献   

12.
吴爱琴 《学习月刊》2009,(16):81-8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单一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与辅导.已无法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终身教育的大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配合高校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中.  相似文献   

13.
用人德为先     
在中国历史上,做人就是“修身”,修身就是养“德”。在古汉语中,“德”常与“仁”、“义”、“道”相提并论,也常合称为“仁义道德”。重视仁义道德,是我国自殷周以来历史上的一大传统。在国家治理上强调“为政以德”、“德在刑先”,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修身为本”、“修己以敬”。在德才的关系上,德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合格的人才。只有既有德又有才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是,德和才相比较,德是先  相似文献   

14.
伍备战 《学习导报》2013,(15):44-45
在所有的要素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地处湖南省南大门的郴州北湖区为顺应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核心区等转型发展的需要,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各类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抚顺市顺城区委着眼全区经济和城乡建设发展的需求,着眼未来5~10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把引才、育才、用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启动了“百名大学生”工程,广泛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学历年轻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创新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引才、聚才、用才的正确导向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空间和舞台培育市场,建设宽畅、高效的人才交流通道和人才服务平台加大宣传,使科学的人才观深入人心,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健全法制,切实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话说媚术     
清人沈起凤,曾写过一篇《狐媚》的小故事,说某地有一荒芜的花园,狐妖出没,无人敢入。但却偏有一位书生,欲到园内消夏,友人劝之,而书生却振振有词地说:“狐妖的媚术不过两点,贪淫者,媚之以色;贪财者,媚之以金,我出无此好,惟好架上书,狐妖媚术再高明,又奈我何?”岂料,是夜狐妖既不以色惑,亦不以财诱,而与书生吟诗作赋,谈书论典,终使书生“魂摇志夺”,不几日便呜呼哀哉。按说,这位书生,一不贪色,二不贪财,可谓一身正气。但他却因其所好丧失警惕,最终未能敌过狐妖之媚术。当然,作为芸芸众生,必是各有所好。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袁鹰 《求贤》2011,(4):4-5
2011年我市引智引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锐意创新、强化实效”的:亡作思路,以优化引智引才环境.聚集海外高端人才.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强化引智引才成效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四项重点工程,切实落实各个专项计划.努力推动我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我市全面落实“调结构、增活力、...  相似文献   

19.
星转斗移,我们已进入1999年,新世纪的到来指日可待。与新世纪相伴而来的是知识经济的大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是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动力是具有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是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取胜的人,是具有生产、分配和使用知识的能力的人。知识经济的挑战,对执政的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面对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把党…  相似文献   

20.
正软实力、硬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我叫宋宝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近年来,贵州大学紧紧抓住"双一流"和"部省合建"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贵州大学"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发展根本,深入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通过优化政策育才、拓宽渠道引才、创新体制用才、优化环境留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