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代价就是环境的恶化。虽然国际社会公认,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环境就逐渐恶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们自己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必须认真解决好,因为这将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7,(10):54-54
近年来,英国环保机构纷纷在媒体呼吁,人们要用自己的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实践环保生活方式。现择取媒体普遍推荐的10大环保行动,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垃圾处理与气象环境——垃圾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澄 《世纪行》2007,(9):33-35
垃圾的处理事关国计民生,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都与气象环境密切相关。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垃圾处理对气象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处理好垃圾也就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走到大街上做个小采访,问题是“现在最Fashion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很多人会给你同一个答案——“低碳生活”。一部灾难大片《2012》让人为气候变暖造成的巨大灾难吓出了一身冷汗。环保不再是空谈,“低碳生活”正受到人们的追捧。“今天你低碳了吗?”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了,60年给内蒙古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空旷的草原上马头琴声和悠扬的长调仍然回响,而传统的游牧生活离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却渐行渐远,许多牧民家的出行工具已由小轿车取代牛马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和草场长期过载,内蒙古草原开始沙化。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在全国实行禁牧休牧制度。当然,数字更能佐证内蒙古的变化,从2000年开始,它的经济总量为中国第17位。  相似文献   

6.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通过为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社会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没有美国"的全球气候治理在继续向前发展。鉴于美国在全球气候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退出《巴黎协定》无疑对全球气候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促使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结构、谈判结构、行为体结构、制度结构以及观念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正在迈进一个全新的3.0时代。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做好以下应对:与欧盟合作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将"共区原则"落到实处,加强与非国家行为体的战略合作,推动《公约》内外气候制度的整合以及强化"棘轮"机制理念建设。  相似文献   

7.
罗文生 《新东方》2010,(4):77-80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常规的化石能源日益走向枯竭,人类开始积极寻求.后石油时代的能源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频发作,危害越发严重。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且人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是,碳基燃料消耗过大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只是能源消耗问题的一个折射。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各项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过,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8):91-91
杨永杰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地球环境恶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其成员国经过艰难的谈判,  相似文献   

11.
韦力行 《中国减灾》2014,(11):24-25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明显增加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也随之而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旭  彭春瑞 《理论月刊》2022,(11):43-51
全球生态治理是管窥全球治理的重要棱镜,也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可行密钥。然而,囿于各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既定国际秩序与全球生态实践的原有预期存在抵牾,且未能有效兼顾相对贫困经济体的实质性利益,其负外部性不断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产生国际邻避困局。在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国际邻避困境的生成具体表征为环境正义与国际空间秩序的张力呈现、民众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与政府科技理性的功利效用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空间权利归属的分配性冲突、跨域生态环境的共享性冲突与国家身份属性的内生性冲突是国际邻避困局产生的主要肇因。面对愈发显著的国际环境群体性事件,为规范环境保护进程,全球生态治理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坚持平等互帮互助互信,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科技水平,开展全球生态治理多领域合作。唯有如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蓝图愿景才得以擘画,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绩效才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3.
何贵 《重庆行政》2011,13(1):23-24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江北区从2008年开始启动创模工作,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为主线、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将"创模"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结合起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城市优化布局、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效能提升等多方面实施了全面攻坚,用三年时间成功创建了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主要抓好了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摆脱既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和路径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同样也绝不能以增加历史的欠账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弊端凸现,概括起来就是“四重四轻”:一是重投资,轻消费;二是重规模扩大,轻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经济发展压力。当我们按照奢侈生活方式去消耗地球资源的时候,支撑我们生存的物种和生态链条就变得更加脆弱。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的尾端就在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16.
孙强 《人权》2010,(6):48-51
经济发展对人权问题有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创立了民主、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负面效应,如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对人权的实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从经济视角反思人权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朱航 《前进论坛》2013,(10):57-5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省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成绩,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一是资源环境的制约状况和程度日益加剧;二是"城市病"挥之不去,这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三是现存的GDP这种单一的考核政绩及衡量标准,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吴权 《群众》2010,(11):17-19
<正>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理解把握好这些新变化、新特  相似文献   

19.
张锋 《公安研究》2018,(12):90-90
张锋在2018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并找准着力点,不断增强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改革开放,尤其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经济、"先富后富"几个大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带给人们许多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