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蔚  蘧帅 《法制博览》2023,(33):130-13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期望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让人们可以更高效、更方便、更低的诉讼成本来解决争议。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民事电子诉讼中,产生了电子送达的新兴送达方式,使得民事诉讼的送达变得更简便、有效,缩短法律文书到达当事人手中的时间。本文概括论述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的实施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我国电子送达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幸幸 《法制博览》2022,(10):113-115
作为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的送达方式,电子送达具有传统的送达方式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能更好地顺应我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但是由于立法本身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的不统一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成熟,电子送达在实践中的司法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在当前"推行繁简分流改革、健全电子诉讼规则"的改革背景下,有必要对民事诉讼电子送达进行重新...  相似文献   

3.
民事送达贯穿诉讼的始终,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础性的诉讼制度,具有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和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的功能。然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在制度设置上也只是将送达作为传递诉讼信息的手段,送达程序也远未达到高效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判中,送达问题逐渐地成为影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效率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雷芳 《法制博览》2013,(10):221+218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对于保证当事人举证权利的实现,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及效率,实现司法正义都有着积极意义。基于当事人举证制度的重要性,此次新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针对举证期限做出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当事人举证制度。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马长军 《法制博览》2015,(4):235+2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各项法律法规也逐渐的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据我国现有的案件处理情况统计表明,近年来民事诉求案件的所占的比重有明显提升,民事纠纷和民事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现在要想提高民事诉讼案件审理的效率,就必须要简化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制定。但现在我国民事诉讼缺少相对应的规则,这也就造成了在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中存在着较大问题,本文将从现有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中现存的问题出发,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肖烨 《法制博览》2022,(13):46-48
自由心证制度对于提高法官办案主观能动性,实现裁判的公正,提高办案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自由心证制度的适用是顺应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现,也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下大量复杂的纠纷问题以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有力工具.我国民事诉讼案件众多复杂,自由心证在民事诉讼的适用也存在着需要进行规范的问题.本文将对自由心证在我国民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矛盾纠纷发生频繁,进入诉讼程序的涉电子证据案件也逐日增加,我们不得不对此类证据高度重视,通过立法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使电子证据更加规范,以确保电子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对电子证据的应用困境,对当下民事法官在审判实务中判断个案中电子证据的方法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以此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张榕 《台湾研究》2006,(1):45-49
在台湾的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中,调解一向备受重视。根据台湾“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设于诉前,即在起诉之前由法院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而在起诉后,除非第一审中当事人合意将案件移付调解外,法院将不再调解,在诉讼的全过程,当事人双方可以合意和解。  相似文献   

9.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31):112-114
离婚冷静期是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有权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静思考期间。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提高离婚的时间成本为方法,在坚守离婚自由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理性冷静地处理婚姻关系。《民法典》将离婚冷静期制度固化为民事立法的成文化表达,构建了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框架。然而目前,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方式单一、适用排除不明等问题。有必要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深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包清华 《法制博览》2023,(35):124-126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事诉讼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本文对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浅析,包括审判程序的简化与效率、公正与公平的实现、当事人权利的保障等方面,将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浅析,以期为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中,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现行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但是,通过对实践中一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例的考察,在涉及到一些行政登记类行民争议交织案件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模式相较于单纯的民事诉讼往往更显繁冗,甚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做出互相矛盾的民事与行政判决。为了突破这一困局,可以对行政、民事争议的连接点进行分析,判断案件的性质然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将该两类争议合并审理,如此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同时也可达到案结事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崔春晓 《法制博览》2015,(6):242+240-241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事诉前强制调解制度为当事人创造了在调解主体的调解下解决争议的额外途径,有效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多样的争议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法治的顺利实施,但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在方式上仍然很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依据我国的司法现状,以执行活动的进行顺序为线索对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给予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峰 《法制博览》2023,(23):95-97
本文首先研究与探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表现以及其危害性,之后剖析在民事诉讼案件当中产生“执行难”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相应策略,用以切实助力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当中的“执行难”问题,推动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水平与质量得到提升,达到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逐渐加深,陌生人社会模式已经慢慢形成,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开始淡化。以前人们往往将家庭视为隐私的领域,在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多没有被纳入法律领域的道德权利义务。现在随着整体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当事人不履行家庭道德义务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有的家长拒绝抚养亲生子女,有的拒绝给付抚养费,有的甚至将未成年子女抛弃。虽然我国设立了较为系统和严格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但是由于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一直将监护制度视为家事法律的范畴,因此在有关监护的监督方面并没有较为细致和严格的规定,造成事实上对于监护的监督形同虚设。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缺陷更重要地体现在民事诉讼法领域,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系统规定,导致现实中出现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后却没有提起民事诉讼的自主权利的现象,这无疑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严重缺失。针对上述问题本丈分为三个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之立法现状,改革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之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我国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之建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和探讨,提供一种较为清晰的思路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可能性进路,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6.
麻晓婧 《法制博览》2013,(11):24-25,15
新增对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是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与进步,是立法对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制度扩张的承认。打破传统诉讼原告资格的过分限制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起步。本文主要从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规定入手,阐述适格当事人扩张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扩张后的适格当事人资格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完善,最后论证我国应建立以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为主体的多元化公益诉讼原告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进一步法完善了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扩大了检察机关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优化了监督结构。未来民事检察制度发展,执行监督将是民行法律监督的工作重点,而完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对开创民行检察工作新局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董旭峰 《法制博览》2023,(24):94-96
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案件中各类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也未明确规定同时多位不同类型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本文从解释论及立法论的角度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事上诉制度在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几经修改,特别是今年的修改值得关注,但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还存在着不足,在民事上诉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制度存在的缺陷,应当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民事上诉制度,完善我国现行的二审程序,建立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事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论证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案件适用特别程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与司法状况以及相关圉际组织文件中的有关内容,有必要在一部分涉及未成年人身份关系的民事诉讼(含抚养诉讼、监护诉讼、亲子关系确认诉讼、收养诉讼)中适用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不同的特别程序。这种特别程序的特征包括:由专门的审判机构加以审理,其组成人员的跨专业化;强制性调解程序的前置;以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为主导的程序设计等。本文同时建议通过制定《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或者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增设有关章节的方式,将上述特征体现于我国立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