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孩偏好"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根本因素.现阶段我国人均GDP的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以及妇女发展对改变"男孩偏好"的社会性别文化均十分有限.劳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社会显规则、潜规则均趋同性地保障妇女得到与男子同样的发展以及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改变是决定"男孩偏好"社会性别文化发生"拐点"的标志性尺度.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西文化、新旧文化不断激烈冲突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不断解构,新的价值理念尚未完善建构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警察在身份建构和身份认同中面临冲突、矛盾和困惑。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归纳出中国当代警察身份冲突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警察是什么;"犯罪终结者"和"社会工作者";"危机化解者"和"旁观自保者";"执法权威"和"弱势草根"并从社会环境、体制、文化视角分析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族谱不单纯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以父系为轴的血缘关系的记录,它还有道德教化、精神凝聚、族群认同等多方面的功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妇女暴力"问题一直是家庭暴力的核心问题。"对妇女暴力"的成因之一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压制,之二是现代法律干预的局限。应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对策,防治"对妇女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确定了"全时空"坐标:"面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面向世界"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空间"定位;"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间"定位;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实践中,并建构起互有相关性的坐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汉语称谓是蕴含和表现中华文化十分重要的一种文化形态。封建社会的妇女称谓 ,表现了封建礼教残酷统治下妇女的屈辱地位 ,揭示了封建的社会制度对女性人格的残踏和摧残 ,同时反映出这种社会文化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扭曲。对当前妇女称谓中依然残留的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文章也给予了适当的指责  相似文献   

7.
"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产生的<行动纲领>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存在的妇女问题,在正确的性别观点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来研究消除障碍、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高度体现,更是我国的鲜明特色,我们应结合我国实际宣传"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口号,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田东布努瑶"打金锣"习俗流行时间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兼具驱兽、娱人、娱神等功能。布努瑶"打金锣"习俗与"打铜鼓"习俗在文化内涵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性别理论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有力地推动了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使传统的妇女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妇女学理论研究中的性别视角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它直接影响到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现实妇女问题研究和妇女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和统领作用;同时,对现实社会的女性群体,它更应是一种指向和愿景,具有方向指引、角色定位和意志激励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多元、多变的社会,我们只有用多棱的社会性别视角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分析和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才能保证性别视角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华各民族对牛的特殊情结,产生了很多少数民族以牛角头饰来表示特殊身份的习俗,在有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牛更是成了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中国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项目新闻发布会暨第七批项目授予颁奖典礼于2014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山东女子学院王爱英教授主持申报的"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行动"项目,在全国备选的73个项目中一举中标,成为本次被授权的6个项目之一。CGF全名China Gender Fund(中国社会性别研究和倡导基金),由联合国社会性别平等专题组于2004年建立,旨在促进中国的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妇女赋权。在过去十年里,CGF共筹集420万美元,支持的59个项目遍布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山东女子学院本次中标的项目是山东省承担的第一项CGF项目,标志着该校在性别平等和妇女研究领  相似文献   

13.
性别暴力包括系统性、直接性的“性别宏暴力”和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的“性别微暴力”,传统研究主要关注性别宏暴力,却忽视了长期隐藏在其后的性别微暴力。性别微暴力根植于父权制和暴力文化,对妇女等弱势群体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妇女发展受阻、自信心降低和健康受损等后果。应对性别微暴力,首先,需要准确捕捉和识别性别微暴力;其次,需要建立关于消除该暴力行为的社会共识;再次,需要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和消除性别微暴力;最后,实现性别平等是消除性别微暴力的根本途径,而消除包括性别微暴力在内的性别暴力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及其物质载体分属于不同的物证,具有各自独立的证据地位;"电子物证"及"电子物证检验"一词也是不太科学的称谓,其内涵需要严格界定;电子证据的检验与鉴定有其独特的方法与对象,电子证据检验应独立于传统物证检验领域之外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妇女人权伦理理念既是对19世纪德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及境遇的一种理论反响,又是对人类社会以往有关妇女解放与发展思想观念的高度理论概括。它确认了男性与女性对等的、平等的自然主体地位,以及女性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体地位。当今,马克思妇女人权伦理理念不仅对父系家族意识残余依然具有强大的思想批判功能,而且它超越了资产阶级抽象人道主义的狭隘眼界,对于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具有前瞻的科学指导意义,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的妇女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族本位"观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家族文化,说到底,家族文化 就是"家族本位"观的外在形式之精神凝结。中国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指导中国 人生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的"白虎山学道"一章中,"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异国女勇士形像,批判和鞭挞了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作品取得的成功与作者运用对传统文化的"改写"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改写"的表现、"改写"的原因及"改写"的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作品"改写"手法的运用予以客观的研究剖析。笔者认为,不论是作者"有意识改写"还是"无意识改写","改写"的意义与价值不容低估。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策略,更是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界定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余秋雨散文的独特性在于他把深邃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融进民族传统文化中,他善于从传统的文化习俗中探索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民族心理和人格变化,创造了大文化散文,为当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从"以感性的生命体验,表达忧患意识","以诚实的理性思考,呼唤民族精神"及为国家为民族"明古察今,重塑文化活力"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余秋雨散文继承传统、呼唤文明的思想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我奶奶"到"母亲"再到"姑姑",莫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都行为泼辣、敢做敢当,从传统习俗来看,其行为不符合传统认知,甚至可以称得上叛逆。但是,她们内心却有各自对爱情、生活、事业的独特认识和坚守。但在其作品中,"我奶奶"终究还是一位符合男性审美和对女性美好期待的女子;"母亲"则凸显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一个承载着时代变迁仍旧不折不屈、仁爱宽厚的地母形象;"姑姑"身上的职业标签、人性的本真则超越了其性别身份,让莫言的创作实现了从"写女人"到"写人"的转变,这其中既包含了时代的价值观,也反映了莫言本人对人生、对生活认识的变化,亦是他创作日臻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双重传统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