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介主导信息的社会。本文运用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学术成果,对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警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警察媒介素养在媒介意识、媒介品质、媒介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传播能力及媒介思辨与批判能力方面还很欠缺,原因主要在于警察自身素质不高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从"领导重视"、"建立培训体系"、"发挥警察主体能动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四个角度构建了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坚持了公安学历教育,对公安院校招生对象和学制作了适当调整,公安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争取财政保障和解决教师公务员身份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公安院校应从单纯的警察教育拓展到整个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为应对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江西公安专科学校采取了积极申办江西公安学院、采用"三足鼎立"的办学模式、增挂"江西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牌子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媒介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人民警察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媒介,并从中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与资讯。但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可以帮助警察获取有用的信息,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与冲击。为此,警察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涉警新闻呈不断递增的趋势,警方应对媒体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暴露出警察媒介素养的欠缺。针对警方在应对媒体时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公安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及早培养,提高警察的媒介素养:培养警察应对媒体的良好心态;培养警察建立新闻关系网络的能力;培养警察使用各种新闻手段的能力;培养警察担当新闻发言人的技能;培养警察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践工作的需要,山东省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山东省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如缺乏专门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系统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法规的缺失,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等。基于实践需要,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包括成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户外广告、垃圾短信等媒介内容的管理和过滤;把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积极倡导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针对家长、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发挥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教育载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论警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通过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积极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现代警察信息素养的内容包括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培养警察的信息素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击信息化犯罪的需要。要提高警察信息素养,一是要加强对在职警察的信息素养教育,二是要加强对预备警察的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无处不在的监督使得警察要经常面对媒体,不仅仅是对警察执法水平的考验,更是对其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考验。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大众认识媒介和利用媒介的手段,如果将其引入公安机关对民警的培训和日常管理中,将有助于提升基层民警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警察和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多科性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在特定的学科背景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瓶颈,导入微传播策略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在大众传播媒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过程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地将原先被动抵制不良信息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媒介信息的批判和思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更要利用微博等微传播媒体来拓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台,学会在新媒体这个互动平台上积极有效、潜移默化地用微传播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公安警察院校是培养干警的基地和摇篮,对提高干警素质和增强队伍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公安警察院校培养的干警不但要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应有熟练的业务技能。为了加强公安机关实战部门与公安警察院校之间的联系,完善公安警察院校的教学机制,我们从公安机关实战部门与院校一体化的公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就在公安警察院校设立“附属分局”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泰安市的260名警察进行测试,探讨警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警察自我概念得分较高,首选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总体上警察自我概念较积极,大多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性别、不同警龄、不同级别的警察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警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概念对应对方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公安信息网站强大的潜能,需要我们追求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其助推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引擎作用。实现公安信息网站效用最大化,首先要充分认识公安信息网站作为全景化信息门户、多功能工作平台、专属性新兴媒介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其次要按照现代网络思维,确立传播引导、便捷服务、贴近实战、全警办网、安全保密等新的工作理念;最后要把握遵循选择律、相对律、效用律、接近律等传播规律改进网站信息工作,切实增强网站信息的导向性、时效性、参阅度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安工作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警察执法公信力之所以受到各方的关注,其原因不仅在于公安机关本身,还在于公安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行政权力干预、民生问题、公众的认知、新闻媒体的报道等都会对警察执法公信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安典型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宣传推送模式已无法适应新传媒环境的需要。公安机关应当与时俱进,在宣传思路上紧跟市场,在宣传手法上贴近心灵,在宣传方式上注重策略,切实提升公安典型宣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媒体导向与维护警察合法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媒体的导向在维护警察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为了使新闻媒体更好地在维护警察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公安机关应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新闻媒体公关,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引导公众配合公安民警执法和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公安院校基本采用按学生所在专业班为教学班的形式进行警体教学 ,给警体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采用按学生身体素质编班进行警体教学的形式能有效地解决好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媒体"袭警"事件频发,原因是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介的沟通存在误区,缺乏有效的应对负面报道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而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动态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关于公安新闻危机的定性判断标准,且公安机关在处理新闻危机时缺乏法定依据。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应该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立法,构建警方与媒体的沟通联谊机制,建立公安新闻资源管理机制,规范公安新闻舆论信息处理机制,实行公安新闻舆论预测制度,科学建立网络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警察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开展应对媒体能力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7.
警察体育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公安特色的学校体育,对培养学员的职业精神和战斗作风、坚定政治觉悟和警察人格、培育警察文化有重大意义。它也是提高公安干警身体素质、警务技能和培养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公安干警的智慧.对保障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安高等教育为警察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智力支撑,以公安高等教育为基础开展警察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平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提高了警察执法能力;另一方面为开展与警察执法相关的科学研究创造了基础条件。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与警察培训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二者并存是中国特色公安教育。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安机关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艰巨。培养高素质的公安人才是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形势下,人民警察只有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和实战要求,警察科学素质分为四大内容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五大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革新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安新闻发布是建立在公民知情权的基础之上,是警务信息公开化的重要形式。在对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意义、指导原则及主要形式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新形势下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新思路,无疑将增进媒体和公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