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涛 《党史文苑》2006,(7):35-38
劳模,一个充满政治寓意的称号. 李瑞环、倪志福、郝建秀、王进喜、陈永贵、张秉贵、向秀丽、郭凤莲、王崇伦,等等,数十春秋,这个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之中,有的人成为了国家领导人;有的人曾经辉煌腾达,但是晚节不保;有的人则一直循着自己本来的人生路径默默前行.作为群体,他们的生命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他们的精神凸显着时代的主流价值;作为个体,他们的人生沉浮将历史的戏剧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的主人公--时传祥,便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积极申请入党,但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加强对他们进行入党前培养,不断提高恩想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将有利于他们的思想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  相似文献   

5.
正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骚客,悲叹、揭穿直至诅咒人生的消极面,他们痛心疾首于世界的悲惨,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幸福和公正的渴求;他们描写背叛、阴谋、虚伪和无耻,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忠实、光明、真诚和尊严的向往;他们揭开某些人生的虚空、无聊、苍白和黯淡,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充实、价值、进取和积极有为的人生的期待。当然,许多价值观念也有可能成为偏执。最近在电视  相似文献   

6.
通天的阶梯     
卢荻 《党建文汇》2007,(8):50-50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历史已经一再向我们证明,取得不朽业绩的人大多品尝过惨痛,甚至是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他们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如今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本文结合高校特困生工作实际,针对特困生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党性觉悟,帮助他们走好人生关键的一步.并以此探究特困生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2,(11):14
上世纪80年代,高考成为一代人的人生洗礼,或因之勃发,或就此折戟。千军万马前的独木桥将当年的落榜者和他们的梦想挡住,与桥另一头的人命运从此分岔。在当时环境下,高考失利成为了他们的人生梦魇,然而他们不能停下脚下步伐,仍然还要  相似文献   

9.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两位江西九江名人,一为黄远生,一为徐宝璜.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徐宝璜则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黄远生、徐宝璜都曾是斐声中外的人物,在中国新闻史上,他们是先驱,是不可遗忘的人物.即使在今天,我们追溯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光明的火炬,在世界的东方熊熊燃烧已将近80周年.她在黑暗中燃起了黎明的火种,她在黎明中燃起了新中国庆典的礼花,她在新中国一个又一个的庆典中燃起了奔向明天的希望……当初,是谁点燃了这个不熄的火炬?是谁将火炬在中国大地上高高擎起?是谁将火炬交到永远不败的人民的手里?他们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功过?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中有没有人倒在人生迷茫的途中?  相似文献   

13.
郭思妍  张剑利 《党史博采》2008,(10):27-28,32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作为东方国度的日本和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子,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具有一颗孤独的心.这种孤独的心灵,带给他们的小说一些共同的文学特质:孤独的人物形象,人与自然的融合,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对内心感觉的注重.  相似文献   

14.
坚守,只为心中的橄榄绿 在去武警兰州市支队六中队采访前,我们只知道橄榄绿是武警的着装色.然而,当我们走进这橄榄绿的军营,走进官兵们的生活时,才真切地感受到,对于坚守在寂寞、艰苦的哨位上的武警战士来说,橄榄绿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他们人生价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窦应秦 《党史博览》2003,(11):39-42
郭沫若、茅盾(沈雁冰)、丁玲三位著名文学家,在他们所从事的文学领域经过大半生的苦苦追求,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建树与成果,而他们在对自身为之奋斗的文学事业献身的同时,都把加入中国共产党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这种对人生最高目标的追求,成为他们晚年超越一切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话     
法国著名牧师纳德.兰塞姆,曾做过一件牧师本不应该做的事。他的足迹遍布法国的许多城市和乡村。许多人在生命弥留之际,兰塞姆就会来到他们的身边,伫立在他们的床前祈祷,让这些人接受上帝最后的洗礼,并聆听他们在即将告别人世间的时候,说出人生中最后想  相似文献   

17.
舒炜 《廉政瞭望》2012,(21):14-17
上世纪80年代,高考成为一代人的人生洗礼,或因之勃发,或就此折戟。千军万马前的独木桥将当年的落榜者和他们的梦想档住,与桥另一头的人命运从此分岔。在当时环境下,高考失利成为了他们的人生梦魇,然而他们不能停下脚下步伐,仍然还要前行。  相似文献   

18.
直到现在,因为工作缘故经常出入监区的我,还是忍不住常想起第一次走进高墙内的情景.那些穿着一样囚服、剃着一样光头的服刑人员在我紧张而好奇的眼中,有着同样阴郁、冷漠的神情.对我来说,他们只是一个群体,一个因为罪恶招致惩戒的群体,我还来不及细细区分他们之间个体的差异.后来,当我试着以对话的形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时,我开始学着从细节开始,了解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正"装台",世上三百六十行,在此之前,我竟不知还有这一行。他们在舞台上搭建起布景和灯光,然后,灯光亮起,大幕拉开,荒凉的舞台就变了眩惑的幻境,于众生前演悲欢离合、乐歌舞升平。而这时,台上台下的人们都看不见、想不到装台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是被照亮、被注视、被向往和代入的人生,而装台人,他们在如此人生的边上,不,连边上也不是,是背面。艺术与娱乐,已经成为庞大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状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要以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现状为基础。本文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科学引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