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一、“两手抓”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两点论”、“两分法”、“两手抓”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观点的通俗表达。“两点论”也叫“一分为二”,说的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称矛盾规律。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都具有两重性。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指的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2.
(一) 要考察斗争性因何而来,首先应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入手,因为所谓斗争不啻是指构成矛盾的两个矛盾方面间的斗争。没有这两个方面,斗争性就将失去它的物质外壳,就不能解释谁和谁斗,什么和什么争的问题。其实,“斗争”这一概念本身就不言而喻地承认了两个矛盾方面的存在。抽象同一的东西是不会自己与自己斗争的,因而它在现实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且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要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教育学生,促使学生进步,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创造一定的条件促使学生内心世界中的矛盾积极方面战胜矛盾消极方面。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自觉运用“两点论”,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全面地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辩证地处理正面引导与惩戒邪恶的关系。一、用“两点论”看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不仅包括实现经济繁荣,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包括实现科学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是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其分析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一幅漫画的分析入手,说明中学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漫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着的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在漫画中行贿者的“送”和受贿者的“收”就是一个矛盾体。首先,“送”和“收”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送”和“收”的主体、客体和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是分离的。其次,“送”和“收”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没有行贿者的“送”,…  相似文献   

6.
高中《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五课第二节讲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课文—开始就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但是课文在前面讲矛盾的特殊性时,讲了特殊性的“三种表现。”那么,“两种情形”和“三种表现”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这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疑点。许多  相似文献   

7.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学习辩证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树立矛盾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互为存在的前提、相辅相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而非此即彼、各执一端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两面     
作者在该书的《引言》中说 :“正义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侧面 :一方面 ,作为利益交换的规则 ,正义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 ,作为道德命令 ,正义又是无条件的。”“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同为正义的基本属性 ,舍其一正义则不复为正义。但是 ,正义的这两个方面看起来又是相互矛盾 ,无法并存的 :既然正义是有条件的利益交换规则 ,每个人能否遵守这些规则就取决于其他人是否也遵守这些规则 ;同时 ,既然正义是无条件的道德命令 ,每个人都必须把正义作为义务而绝对遵守 ,不论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鉴于这一矛盾 ,本书旨在说明 ,正义的两个侧面何以并存 ,以什…  相似文献   

9.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互相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矛盾就是双方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世上事物并不雷同,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与玩     
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往往很难抽出时间来玩。有些同学因贪玩而学习成绩下降,无疑的,在一些家长、老师、同学的眼里,“玩”是“学习”的敌人。“学”与“玩”,本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共处于同一矛盾的统一体中,这矛盾的统一体就是我们中学时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绝对真理及其与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起因于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命题:既然“绝对真理(作为一种属性)寓于每一相对真理之中”,又如何理解它作为“总和”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呢?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总和”的含义。过去一般认为它指“对整个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这种含义的“总  相似文献   

12.
理性的二因素与科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求索》2007,(2):125-127
人的理性包含有逻各斯和努斯两个内在因素,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种基本形式。受此规定,科学理性也是由其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而实践理性又包括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矛盾的方面。科学理性这一特殊的结构,使科学不仅在其理论旨趣上具有“学”与“用”、“知”与“行”的二重性,而且在其实践功能上具有“利”与“义”、“福”与“德”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北京的新型城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津 《北京观察》2009,(3):29-33
“新型城市形态”是一个总体性和导向性的概念,其中“形态”一词是对城市硬件建设、运作机制和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统称。这个选题的根据和意义主要在于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什么世界,都是充满着矛盾的,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这是因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页),而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统一的,所以数学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一个侧面的反映,也不能不充满矛盾的统一。数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的不断认识而逐步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古代人在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等活动中,遇到了如何分配工具和食物的矛盾,感到有顾及人群、工具和野兽的数目的必要。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自然数“1,2,3,……”的概念。但首先形成的是“一”与“多”这两个矛盾着的概念。开始,人们认识数“1”,进而认识数“2”,对于“3”以上就认为是多,所谓“三人为众,人多出智慧”。“一”和“多”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转化为“多”,“多”转化为“一”。不仅由“一”连续相加可以得到任何的自然数即“多”,而且任何不是“一”的自然数无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一”,例如,30(天)转化为1(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述了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客观依据:我国工农业之闻、城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矛盾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揭示了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说明了“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必须持久坚持的两个基本点: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中间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但是,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时期,这一基本命题被人为地摒弃了。他们只准人们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让人们只注意矛盾的斗争性,不注意矛盾的统一性;只注意统一性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不注意统一性中居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只注意矛盾的转化,不注意矛盾的依存;只注意相互依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不平衡性,不注意两个方面的均衡性。结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不平衡性,事物的各种矛盾之间、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有主次之分,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要正确认识这两种情形,就有必要弄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如下: 联系:1.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对而言的,各自的地位并非不变,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地或者说人为地改变它们的地位和作用;3.它们都反映和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4.它们都是两…  相似文献   

19.
许晓平 《新东方》2005,(10):1-1
在谈到民主决策时,“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是经常被提到的。这两个说法,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既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那为什么还要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服从,不是把真理给放弃了吗?学问出自矛盾中,从表面矛盾的事物中寻找其统一的实质,这正是辩证思维的特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就属于这类表面矛盾而本质统一的情况。两种说法,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从真理产生的过程来说的。真理不可能被大家同时认识到,总有先后之分,也就是说先认识到真理的总是少数人。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指真理产生的开始阶段的特征。当我们把决策过程当作一个过程来看时,很明显,两种说法是针对决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面来说的。一个好的决策,不能没有好的思路,不能没有思想火花。而这可称  相似文献   

20.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在分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提出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就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观点;紧接着第四课在分析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后,提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中的内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由于都决定(规定也是一种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不少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混淆不清。讲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实效是大有神益的。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