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皇民化运动”.以其对台湾社会和台湾人的“全方位日本化改造”、且给台湾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而占据着特殊地位。对“皇民化运动”的研究,近年来亦渐成热点。不过以往的研究大都建立在官方资料的基础之上,展现的是宏观的、“正史式”的图景。口述史料的发掘,能够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到社会底层民众的反应。本文即拟利用宜兰地区口述史料,对台湾“皇民化运动”作一个案分析,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3.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刘经发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传播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把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和台湾同胞的抗日复台斗争联系起来,并为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一直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爱和尊敬。一罗福星...  相似文献   

4.
简析日据晚期的台湾“皇民奉公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1):75-80,49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台湾即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前进基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席卷东南亚,台湾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它不但是日军陆海空三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和兵源补充地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1937年即在台湾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后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4月19日在台湾成立了“皇民奉公会”。笔者不揣浅陋,在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在台湾成立“皇民奉公会”的目的及其职能、组织机构,1941年至1945年间“皇民奉公会”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5.
台日关系特点与日本角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与存在着一股国际阻力分不开,其中美国固然是解决台湾问题中最主要的外部阻力,但日本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统治期间推行“皇民化运动”。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起着作用,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更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日美防卫体制的这种变化,从而为日本以军事手段卷入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台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日据时期台湾新诗的抗议和隐忍朱双一(一)林载爵在比较杨逵和钟理和时,曾概括出他们各自代表台湾新文学的两种主要精神──“抗议”和“隐忍”①。这一概括是颇为精到的,它也可以在日据时期台湾新诗创作得到印证。台湾诗人的抗议,有时发为对殖民者的直接痛斥,或以昂...  相似文献   

7.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付出3500万中华儿女伤亡的惨重代价,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得以收复失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岁月悠悠,往事历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荣辱与共。在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忘记台湾同胞为反抗日本占领台湾而牺牲的60多万宝贵生命,也将永远铭记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业绩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台湾光复五十周年与台湾的未来[台湾]廖天欣一、光复五十周年的回顾一九四五年春,美国空军在台湾上空投下两种传单,一种是《开罗宣言》,一种是《台湾之将来》,传单署名“马尼拉的台湾同胞”,大意是说:日本即将投降,台湾即将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的桎梏回归祖国。回归...  相似文献   

9.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雄 《台湾研究》2005,(5):13-16
1895年台湾自主抗日保台斗争失败后,台湾同胞中的少数有识之士即已萌发了“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祖国大陆及台湾岛内民族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曲折变化,“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接受。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再次合作、全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势的推动下,岛内许多爱国台胞也不畏艰险,纷纷辗转回到内地参加祖国抗战。本文拟就无数台湾同胞自觉、积极投身祖国抗战的精神支柱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研究心得,谨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朱双一 《台湾研究》2011,(5):44-47,53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前半句人们谈论较多,已成共识;具有反向思维特征的后半句则是一崭新提法,意义十分重大,特别将对自豪于本乡本土文化的台湾同胞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巨大感召力,值得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彰扬。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在我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却有人在加紧对台湾文化、教育的改造,如修改中小学教科书,试图把“台语”变为“国语”以代替普通话,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联系。岛内的分离倾向已不只限于意识,而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将二战后由其托管的琉球群岛交给日本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台湾当局因政经、军事高度依赖美、日,对此事采取消极容忍态度。这引起台港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广大留学生)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自发地组织游行示威,形成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态度坚决地表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严正立场。美国最终表示交给日本的仅是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而非“主权”。1972年,中、日政府商定搁置争议,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应该说,保钓运动在当时阻止了钓鱼岛顺当地成为日本的囊中物,而它所搜集、整理的历史资料,至今仍是该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无可辩驳的证据。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保钓运动,其意义除了群岛的主权归属外,还具有当代台湾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它是台湾思想界对于“冷战思维”和“反共意识形态”的首次诘问和批判,堪称一次“深刻的海外华人的文化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4.
“喜剧周”“广州市部份市民排队抢购商品的‘喜剧’,在持续一周而‘停演’之后,记者拜访了一些商界人士。他们说,商店的经理喜上眉梢——他们手头一些早就希望出手的商品,这一回不用登‘广告’就卖出了……”该消息摘自1988年7月3日《羊城晚报》。龙年88,说不清什么原因,在广州消失近10年的排队购物“人龙”几度复起,买米排过“人龙”,买油排过“人龙”,到了6月下旬,随着龙舟节帷幕降下,旋即“人龙”大会师,电冰箱、彩电、录像机、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唇齿相依,在反抗日本殖民者的侵略斗争中,相互支援,互相支持,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光荣的历史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掀起了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文协作为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重新唤醒了广大台胞的民族意识,再次激活了因武装抗日烽火熄灭而沉寂五、六年之久的台湾社会。台共成立后,非常重视文化协会的工作,并派骨干党员参加文化协会的各种活动,成功地将文化协会转变成台共的外围团体。然而,台共在领导文化协会时,犯了急躁冒进、打倒台湾民族资产阶级、解散文协等"左"倾错误。最后,台湾文化协会在日本殖民者镇压下失败了。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范士明在中国历史上,外部势力觊觎台湾并进而乘虚而入曾三度掀起高潮,每一次都引起台湾地位的变化。第一阶段出现在17世纪,日本、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对台湾进行骚扰和入侵,其中荷兰殖民者还对台湾进行了38年的统治(1623...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台共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曾经在台共政治大纲中提出了“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等斗争口号。然而,一些“台独”理论家却往往无视台共反日独立运动认同中国的祖国观念和目标取向.而将这一运动曲解为“台独”的前期历史,并把这些斗争的口号加以断章取义的篡改和歪曲,妄图以此为其分裂中国的罪恶图谋寻找历史根据,混淆视听,欺骗民众。为了澄清事实,笔者愿秉承以史为证的史学原则.征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台共纲领中的“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作出科学的诠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台湾高山族有多种来源,“其中从大陆迁去的古越人……是构成台湾高山族的主要成分”。三国时期,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将夷州(台湾)人称为“山夷”。最近,笔者在研究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闽北的建瓯土著也称“山夷”。《建瓯县志·人口》载:“商周时期散落在福建有七支氏族,在闽北的为客家族,和当地土著‘山夷’相处。”这一史料为研究台湾“山夷”与古越渊源提供有力的根据。考察台湾“山夷”的来源,必须对古代祖国大陆“夷”的分布和建瓯“山夷”与古越、闽越的关系及古越习俗特征进行考证,才能得出其水源木本的根脉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法制博览》2009,(17):13-13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