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没有谁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是“官”的。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应该是清楚的。一个人要当好“官”,必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平民百姓,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清楚他们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党曾经培养过许许多多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主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有这些党的好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但也有这样一些孬干部,他们当“官”前恨贪官污吏,恨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2.
清“官”面前多少坎?难过“三道关”! 老百姓眼中的清“官”,就是敢讲真话,能办实事,不贪赃枉法,公正无私的好官。应该说这样的标准并不苛刻,有不少官员主观上也希望这样去做,然而这三条标准就像“三道关”,要想真正过这“三道关”,却是一个字——“难”! 讲真话,付出沉重代价。现在在一些地方,干部讲假话成了一种时尚,层层讲假话,级级搞浮夸。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2年1月18日关于湖南省挤干统  相似文献   

3.
党的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在我们党领导全国政权已经三十五年的今天,更应当尖锐地提出、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记得董必武同志曾以诗铭志:“甘为公仆耻为官”。朱德同志在诗中对新社会寄予厚望:“只见公仆不见官”。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明确地指出了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对上述问题的最好回答。  相似文献   

4.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死后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不贪,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这个笑话虽然过于刻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廉洁是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质,是衡量干部好坏的一个方面,但还应以此为起点,励精图治,公正用权,做更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像上面所说这位官员大可列入“庸官”之列。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管理者当中,有为数不少这样的为官者。有的不认真学习新…  相似文献   

5.
阚平 《新长征》2015,(1):64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如何处理好“留什么”与“要什么”,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守住底线,保持本色。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当“官”从政是存私心还是彰公道?是为一己私利还是恤民爱民?只为个人家庭谋后路、不为国家民族想出路的蝼蚁多了,怎能不掏空千里江堤。只为大众谋福利,不为自己谋私利的蜜蜂多了,怎能不采得百花成甜蜜。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讲,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的问题上,这三个“什么”是时刻不得忘记的,应该时刻让其萦绕在脑际,时刻以之衡定言行。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讲,从政为官至少应该做到“三想”——想事业、想人民、想他人。一、想事业为官从政,职务上想进步,想得到为人民“服大务”的舞台,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想的立足点必须放在事  相似文献   

7.
“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的一条为官原则,这种为政之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时至今日,有极少数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而是“民举,官也不究”,有的不但不究,甚至还对被举报者不断给予提拔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举而‘官不究’”的情况呢?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腐败分子较为狡猾。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每一个干部,都要认真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增强学校党务干部队伍凝聚力,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的基本立足点。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平区中学党支部书记研究班务本求实,从无到有,常办常新。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曾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之处?”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细思之,这句话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官大有裨益。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身居“高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所以求他办事的人也多。有些人别有用  相似文献   

10.
正南宋学者罗大经曾说过:"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为官有为的贤者能人,而非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批评道:"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向为官乱为者"亮剑"。笔者认为,在治理为官不为方  相似文献   

11.
<正>"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随着多项制度的精准发力,常听到这样的慨叹。有个别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这是常态,为官从政就该如此。为官不易,是因为为官要戴"紧箍咒",时时谨言慎行。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要为民尽责,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这是对各级干部最起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都会碰到也必须回答的问题。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在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中,首先要学会做人。“人”字两笔,一撇一捺,结构简单,却是个合理的支撑。做人,就是要把“人”字撑起来。老百姓要懂得做人,当官的更要懂得做人。“官”是领头的人,是“公众人物”,若连那个“人”字都撑不起,又遑论为官?其次要学会做事。人到世上就要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做老百姓希望做的事,若连这点儿都做不到,怎能成为一个好官。为官者对官,既要…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14.
做事与做官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这话是毛泽东说的.同样意思的话,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说过的.我想,他们所说的官,乃是当官做老爷的官,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这个官字是贬义的.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中,人们都习惯将共产党的官称为干部,称为公仆,极少用到这个官字,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官吏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不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吏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扯进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吏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力观?这是新形势下各级干部需要用实际行动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掌权为公、用权为民,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每个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弄清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拥有一分权力就意味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有十分的责任,掌权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个人捞好处、谋私利。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3):31-32
“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这是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阐明的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底线。关于好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群众观的论述,《之江新语》中还谈到了很多。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不愧于民》中,习近平说:“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相似文献   

18.
做“官”是领导干部的本份,做人是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官”的天职,做学问是做“官”的基础,四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躬身践行的重大问题。“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必须有组织者和领导者,无“官”不成社会。共产党的“官”,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老百姓眼里的“好”官,其要旨可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话:出主意和用干部是做“官”的基本职责。领导干部出主意、作决策…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 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三个“好好想一想”,语重心长,发人深醒,实在是所有掌权者的人生必答题。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要重视并纠正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产生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比如,有的觉得现在要求严了,当干部不自在,感叹什么"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进而"为官不为",当"好好先生",这几种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官不聊生"之类的说辞并不新鲜。鉴于官员群体特殊的话语权,每每反腐力度加大之时,这样的声音往往能够迅速传递出来,甚至成为一种颇具"迷惑性"的说法,获得不小的认同。强调"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