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栗方 《学习月刊》2014,(4):126-128
中铁大桥局集团作为有着60年辉煌历史、与共和国共同发展的桥梁建设国家队.在中国桥梁建设事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积淀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公司坚持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实际.通过打造卓越“桥文化”.实施“桥文化工程”.塑造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1桥101品牌.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蒋颖 《支部生活》2010,(10):26-27
“把城市建设作为‘堡’,把边境作为‘头’.把交通干线作为‘桥’,这样才能建设成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真正向西南开放的有竞争力的桥头堡。”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提出了该市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思路。玉溪上邻省会昆明,下邻西双版纳、普洱、文山和红河四个州市,是滇中南下北上、东进西Ⅲ的咽喉要道,是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3.
沙洋区是湖北省荆门市市辖区,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84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早在三国时期沙洋就是湖北的“八大重镇”之一,1938年、1949年、1959年曾三次建市,素有“小汉口”之称。 沙洋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江(?)平原中部,湖北腹地,居千里汉江中游,属长江中游经济带开发区。东距武汉190公里,西距宜昌(三峡工程所在地)160公里,南距荆(州)沙(市)40公里。不仅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信息交流地,而且是湖北东西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境内“207”国道、汉(口)宜(昌)路、荆(门)潜(江)路纵横交错,荆(门)沙(市)铁路纵贯沙洋南北,直至焦作和柳州,宜(昌)黄(石)高速公路紧临城南,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汉江穿城而过,连长江,通四海。城区三千门程控电话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万门光缆传真电话正在兴建)通讯十分便利。电力供应充足,荆门热电厂的60万千瓦发电机组距沙洋40公里,城区内还有11万千伏的变电站,开发优势得天独厚。##原图不清晰  相似文献   

4.
莫欣欣 《当代贵州》2022,(29):20-21
<正>一架飞桥,一头连发展,一头连民生。“快捷”“互动”“创新”,这3个关键词背后,不仅展示着贵州桥梁带动经济发展,也展现全省群众因桥收获更便利、更开放、更发达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过去10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的贵州,在绿水青山间建成18座世界级桥梁通联八方。桥梁带来的“快捷”“互动”“创新”3个关键词背后,不仅展示着贵州桥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变现自身聚合流量的永续发展势头,也展现全省群众因桥收获更便利、更开放、更发达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2,(2):57-57
刘根生在12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领导干部交替是正常规律,只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蓝图才能变成现实。如果新官上任,纠结于“功劳算到谁头上”,放着现成路不走,硬要“走自己的路”,工作连续性就会被打断,可持续发展就可能沦为“断断续续发展”。“尾巴工程”,“半拉子工程”,“前任建后任拆、  相似文献   

6.
沈坤 《党建文汇》2014,(1):55-55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7.
宝坻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同绕“打造桥头堡、先行区,建设美丽宝坻”目标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全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全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端阳 《奋斗》2006,(3):60-61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也。”(《履园丛话》)  相似文献   

9.
王春雷 《当代贵州》2022,(29):58-59
<正>黎平县把建设“桥头堡”作为闯出发展新路的历史性机遇,奋力蹚出一条对标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省委、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黔东南州“黎从榕”量身定制的区域发展政策。黎平县把建设“桥头堡”作为闯出发展新路的历史性机遇,围绕“人”这个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0.
报载:北方一个县级市修建了一条宽100米、12车道、占地将近700亩的公路。对此,群众议论说:这是机场还是公路?不错,“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本是好事,但应修条什么样的路,就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讲究科学,不是随心所欲,路越宽越好。这个市的修路决策者们可能片面理解了“发展是硬道理”。须知,不顾条件硬发展甚至乱发展就是没道理。这几年来,不少地区擎着“发展是硬道理”的大旗搞大动作,盖大高楼、建大广场、造大马路、甚至乱建开发区,成片成片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有一个贫困小县,竟建了一个能容纳万人的广场。据说,这七年来乱建项目就损失土地…  相似文献   

11.
黄小洪 《学习月刊》2013,(18):38-38
作为宣传部门.搭建起宣传工作的。‘五大桥梁”.把理论之桥铺设到党员干部的心中.把舆论引导之桥拓展到基层百姓、把文明创建之桥连接到千家万户、把文艺之桥贯通到田间地头、把文化品牌之桥延伸到大江南北.是打造成安区文化宣传新高地的客观需要,是夯实全区人民共同建设“五个咸安”思想基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红岩春秋》2012,(5):F0002-F0002
196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市第一座跨江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20世纪90年代。黄花园大桥、李家沱大桥、鹅公岩大桥和渝澳大桥相继跨江而立:2004年,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和鱼洞长江大桥5座特大型跨江桥梁相继开工:2009年,东水门、千厮门两座跨江“双子桥”同时开工。如今。重庆已拥有总数超过6000座建成及在建桥梁。数十载岁月中,重庆桥梁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哲学何以成为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这门学问主要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问的是“形而上”。哲学总是在那里追问普遍的“存在”必然的“成”。哲学史往往提出并力求回答这样的问题:世界的本原或根本是什么?思维或意识的必然性何以可能?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是如何成立的?对此,任何一门科学学科都不...  相似文献   

14.
桥头堡建设要借助腹地优势○冯遵谦解学文刘树东马军李百东一、日照至西安段沿“桥”市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区位优势相当突出。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菏泽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与京九铁路的交汇地,承东接西,贯南联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新乡市是中原豫北地...  相似文献   

15.
袁航 《当代贵州》2023,(Z2):96-97
<正>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高崖深谷,如何一桥飞架,令天堑变通途?答案无疑是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高崖深谷,如何一桥飞架,令天堑变通途?答案无疑是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贵州在桥梁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攻关,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围绕峡谷大跨径桥梁的结构体系及理论等瓶颈问题,攻克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桥梁建设大跨越,助推交通大提升,万桥飞架,大道纵横,构筑起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平原”。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感觉生活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道路的畅通。 你看,那一条条宽阔平整的街道、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那一座座横空出世的桥梁连接四面八方,“天堑变通途”。过去那种“路难行,难于上青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沟通的桥梁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文娅 《当代党员》2006,(12):28-30
从“江城”到“桥都”,直辖后的重庆,在打通交通“瓶颈”不断建桥的过程中,锤炼出一支建桥大军。如今,这支队伍融桥梁设计、资金运营、建设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于一炉,重庆“桥梁产业”的“产品”特征日趋显现,一个高度融合的产业,正向市外、国外延伸。  相似文献   

18.
《机构与行政》2023,(9):24-25
<正>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淄博市博山区以“红色”为基础底色,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做好“蓝色”网格治理,提升“金色”健康服务保障,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突出红色引领,建强“桥头堡”。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办公室建设,优化机构职责,明确基层党建、党群服务、党员教育等工作职能。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党建办副主任专职专干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办各项工作职能落实、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枢纽”作为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我们提前做好人才的应对,先建好“聚才堡”。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承建的贵州省关兴公路北盘江特大桥。该桥为预应力砼加颈梁悬索桥,主跨388m,为目前贵州省已建桥梁中的最大跨径;桥面至江面高达405m.横跨北盘江大峡谷,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粱.全桥采用双向预应力砼加劲桥梁设计,目前在采用此类型设计的桥粱中列国内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