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出现的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这一路线的形成,与当时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有直接的关系。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的理论,是立三路线的理论来源;共产国际的反布哈林的所谓右倾斗争,为立三路线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国际政治声势;共产国际的“左”倾政策指导,也对立三路线的形成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咸为立三路线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政绩显著,出类拔萃,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所谓"毛派"头子和"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本文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揭示了"左"倾错误推行者在中央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的缘由,勾勒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第一落"的来龙去脉,总结了这场错误党内斗争的历史教训和邓小平在逆境中奋起的风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共六大前和六大上,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六大路线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后,周恩来正确执行了六大路线,以"准备"为中心,着重在"争取群众"和组织群众上下功夫,而不急于去进攻中心城市;并对六大路线作了创造性的发展:逐渐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向了农村,为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以团结多数的斗争艺术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结束了王明博古“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 ;以避实击虚、稳扎稳打的斗争艺术确保了遵义会议的最后成功 ,彻底挫败了博古李德反攻倒算的图谋 ;以主动求援的斗争艺术赢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 ,使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战胜了王明的挑战而进一步稳固。总之 ,是毛泽东领导全党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最终战胜了王明路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福建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使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发展到了顶点。新史料表明:召开此次全会及提交全会选举的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系中共临时中央1932年12月提出;全会通过的《政治问题决议案》亦为共产国际所起草。在福建事变中,中共与十九路军的合作不成功责任主要在共产国际。博古、李德等对福建事变的态度,主要是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共六大是由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召开的,是中共党的历史上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瞿秋白作为上届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盲动主义错误的主要施行者,既是大会筹备和召开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又是大会的主要被批评对象。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因犯过盲动主义错误,失去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其领导职务被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接替。由同一个人来承担党代会批评甚至是批判的接受者以及唱主角的组织者,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是惟一的一次;而一个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唱主角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又没有被大会当选为继任,这同样也是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的惟一一次。另外,六大诞生了中共党的历史上惟一一任工人出身的总书记。可以说,这么几个"惟一"都与共产国际的直接安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9.
周逸群亲身经历了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思想,并在实践中认识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与三次"左"倾错误作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其领导的妇女运动也成为世界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创立之初就广泛地接触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并着手培养妇女干部和创建妇女运动组织。中共"六大"后,随着中国革命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借鉴苏联经验,在中央苏区艰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妇女解放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本文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经验教训、适应抗战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的迫切要求、共产国际的外部影响、中苏干部教育的共时性吻合等方面对延安时期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二者共同根源在于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而最初对国民党性质错误判定是两次错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改组派"作为汪精卫向蒋介石争权夺利的工具,于1931年1月即被迫宣布解散,它从未打入根据地内部进行破坏活动.但是1931年至1934年间,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块根据地内的大批党、政、军、群人员被冠以"改组派"名义惨遭迫害.根据地内部反"改组派"本身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产生的原因有中共中央在国内阶级关系问题上认识错误;共产国际指导错误;"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发展;肃反中主观主义思想方法盛行.  相似文献   

14.
对富农问题的不同认识,是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产生的主要分歧之一。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提出了一条对富农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正确策略,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但随着联共(布)党内反右斗争的不断加剧,共产国际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而主张坚决地反对富农。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就此引发了一场论争,结果,他被视为以“右倾路线”同共产国际的“正确主张”相抗衡,为后来的政治命运留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根据地"三月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长期以来,由于档案资料的缺乏,研究者在谈到"三月失败"时,只是一般地介绍"三月失败"的情况,或将责任归到周鲁和中共湘南特委身上。实际上,"三月失败"的根源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国际代表的错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工人运动屡屡受挫,毛泽东等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蓬勃发展,促使共产国际改变指导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开始以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被认为是“有声望的领袖”。在毛泽东坚持正确主张而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时,共产国际进行了干预,要他们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同他密切合作。因此,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由四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这时毛泽东没有实际权力,但他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威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何孟雄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中共早期历史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第一批信仰马列的人,参与了中共早期党组织创建,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党员之一。他领导过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开创江苏农民运动新局面,较早地阐发了农民游击战争思想,与中共早期"左"倾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在狱中表现出高度的党性,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英勇献身。  相似文献   

18.
沿河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沿河。5月31日,红三军攻占沿河西城,并于6月1日凌晨攻克东城。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创建黔东根据地。在此之前,红三军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敌人的大举"围剿",湘鄂西根据地完全丧失,红三军由2万多人锐减到只有3千余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陈云1935年到达莫斯科前,中共代表团和共产国际只能从报纸上获得长征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具有浪漫色彩,与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考察陈云1935年在莫斯科遗存的三份讲述长征的文献,可以还原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的情况。陈云的汇报揭示了长征胜利的原因,介绍了党内争论、领导核心的改组、军事战略调整等等情况,指出了临时中央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使共产国际对长征的认识发生转变,从而纠正了此前关于长征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