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你对美国的印象怎么样?”自从应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克莱斯特学院世界新闻所之邀踏上大洋彼岸的那方“新大陆”,相逢的每一位美国朋友,从新闻工作者、学者、生意人、农民到出租汽车司机,几乎都以同样的问题作为“引子”,开始我们之间的交谈.“勤劳智慧的人民,美丽清洁的环境,多姿多采的文化,繁荣富裕的社会……一言以蔽之,我喜欢这个国家.”我的回答是真诚的.我知道,就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来说,不过是应景地问问而已.作为回敬,我也常常问他们,“你了解中国吗?”  相似文献   

2.
戴逸 《瞭望》2004,(12)
清史工程启动已有一年之久,经常有朋友向我询问:“编纂清史中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每次我都毫不迟疑地回答:“质量问题。” 作为国家的大型文化工程,“质量问题”最为重要。我国前有《二十四史》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工程,后有无数继起后贤们的高水平著作。《清史》厕身其中,应该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与贡献,为清朝三个世纪内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路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位准备买车的朋友问: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等一下再说,眼看咱们就要“入世”了?还有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忧心忡忡地问:我一辈子那点积蓄都放在门口的银行里,你说“入世”后咱们这些银行会怎样?我那点钱不会就没了吧? 随着“入世”的临近,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9月17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4.
不知为不知     
我有几句话,受到朋友的质疑。我的话是在萧乾先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天,在有关他的座淡会上说的,我说:例如“文革”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总好像还是犯忌讳的。“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如果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这受难的民族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为灾难制造者讳?朋友责问道:“你不知道吗?是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访新期间,边学习,边参观,边思考,收获不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新加坡的执政党和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难题。如何避免腐败? 9月21日,新加坡原南洋大学校长吴德耀老教授为我们讲课。他讲完后,请大家提问。有人问:“什么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吴老先生直截了当地答道:  相似文献   

6.
“长城有窗吗?我真想找到这样一个窗口,看一看万里长城的概貌!”在我准备沿着长城进行一次采访之前,有的青年朋友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可把人难住了。 据报道,美国宇航员由太空回顾地球,中国的万里长城依稀可辨。如果说,这是鸟瞰长城的窗口,它  相似文献   

7.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3,(36)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一路走来,发展成今天这样一种局面。那么,世人是如何来评价这些外交政策呢? 美国人说,“布什的政策使美国变得更强大了,但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朋友在内对美国的隔阂却加深了。”非洲人说,“布什完全不重  相似文献   

9.
未羊 《瞭望》1995,(31)
谁都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洋腔洋调的说法是迷你(mini)国,因为它统共只有大约620平方公里。那么,莫非你伏天里热昏了头,说它大,还要“哉”? 别急,我说的是感觉。我不管它是600平方公里,还是6亿平方公里,反正在我的感觉里它是一个大国,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昂首阔步的泱泱大国。我现在就来说说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待我说完之后,你会同意我的感觉,也会说,是的,新加坡确实是“大哉”。 其实,这个话我去年就想说,只是让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搅而终于没有说罢了。 去年,有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恶作剧,把人家的汽车乱涂了一通,新加坡法院的判决很绝,打屁股。就是脱了裤子,用皮鞭抽。起初,我心中有些不忍。那种青年,是上海苏州一带称作“小赤佬”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底,在所谓“新加坡防御战”的前夕,一阵防空的警报声响起,一个青年人同一个中年人一道进入防空壕。那位中年人近乎自言自语:“战争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了。”然后冲着青年人问道:“我仅仅是一个作家吗?”那个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还是一个战士。”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我去美国参加美中经济讨论会,对美国当前经济又作了一番考察,了解了一部分美国朋友对里根经济政策的看法。许多人断定“里根经济学”必然破产。他们称里根经济政策是劫贫济富的战争经济政策。他们把当前美国的经济危机叫做“里根衰退”。我看这些意见是有道理的。 里根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一个“经济复兴计划”。它的基本目标是:刺激投资,增加供应(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里根的经济政策遭到了严重挫折。从去年八月开始,美国经济再度  相似文献   

12.
一位朋友从美国归来,谈起在芝加哥的见闻说,一天在该市中心花园看见一大群人在围观,走近一看,原来圈内是个少年,这少年脖子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害怕人群,我一周后就要接受成人洗礼了。”原来,美国  相似文献   

13.
贵刊第44期《农村“民间信仰”缘何升温》一文,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认为,许多农村之所以出现“庙”趣横生的现象,关键在于文化导向的赢弱和文化指导的缺失。农民朋友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如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由什么人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听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某精神病医院里有一个精神病人,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手拿一把雨伞跑出了病房,蹲在一个角落撑起雨伞,嘴里念念有词:“我是蘑菇,我是蘑菇……”护士怎么劝说, 病人都执意不回病房。护士毫无办法,只好请来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问明情况后,也撑起了同样的一把伞,一声不响地蹲在精神病人的旁边。病人问道: “你是谁?’,医生回答: “我是蘑菇。”病人面露喜色,说:“我也是蘑菇。”相互间的交谈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6.
柳萌 《民主》2006,(10):45-45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跨越历史时空,听远古先祖讲述,可以拉近地域距离,跟朋友对坐交谈,总之,如此充满神奇的网络,使得生活方便而有趣。在我还未学会上网时,有位朋友问我:“你最近写了好几篇文章,是吧?”接着他说了说篇名,发表的报刊名字,我立刻表示惊愕:“你怎么知道啊?”朋友说:“从网上看到的呀。”这时的网络在我心目中,无异于探矿的地测仪,开始对网络有种神秘感。学会上网之后,生活丰富多了。听音乐,读文章,看图片,查资料……甚至于了解气象情况、火车时刻,只在轻轻弹指刹那间,整个多姿多采世界,仿佛就会近在眼前。有次查询北京一条街…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在H国参观博物馆近三个星期。在它的首都B市住了两星期,到它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城市参观了三天。途经S国首都M市来回计三天三夜。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朋友说,何不写它出来! 这是很难的。我知道,“外国也有”和“外国的月亮”是我们中国开放门户以后形成的两个典故。言为心声。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走出国门的人回来谈论外国社会时事风土人情的两种典型的心态的结晶。加上时间短,见识少,很难说出什么来。所以大前年去了一趟J国,我一字不提。国外朋友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我一言不答。  相似文献   

18.
一、就本国情况及对本国人印象在各国以同样方法进行了调查。 1.你如何认识本国人?在下列12项回答中选择3项你感受最深的答案。①勤劳、②有智慧、③实际的、④追求虚荣、⑤宽大、⑥勇敢、⑦有礼貌、⑧傲慢、⑨进步的、⑩爱好和平、(11)不可信赖、(12)不可能有特色。对各国的调查结果如下:回答“勤劳”的有5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7.4%、南朝鲜76.5%、中国69.7%、日本68.9%、巴西42.1%。回答“实际的”有4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均为62.9%、瑞典50.5%、英国48.9%。回答“进步的”有5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3.9%、新加坡60.1%、美国57.1%、法国41.3%。回答“爱好和平的”有4个国家,依次为中国75.8%、瑞典65.9%、新加坡52%、巴西29.7%。回答“有智慧的”有3个国家,依次为西德70.3%、中国57.1%、美国47.5%。要提的是回答“追求虚荣的”  相似文献   

19.
休斯敦是美国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中心,新加坡是个缺乏石油资源的小国,为什么能获得“东方休斯敦”的美称呢?仔细地分析一下新加坡石油工业的情况,就会发现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0.
钱行 《瞭望》1985,(39)
这篇文章犹如一篇“人物小传”,把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如何从一个“密苏里人”(“我是密苏里人”在美国是一句谚语,意为眼见为实,不轻信,不受糊弄)到“国际人,”叙写得有声有色。文中特别提到了斯诺和鲁迅、宋庆龄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