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海外学者日益关注中国的海外侨务工作,对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动态基本与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的现实过程相吻合,且对各种会议、事件和政策变动都十分了解。通过对海外文献的搜集及研究,本文从对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的研究、中国政府动员华侨华人的研究以及“一带一路”与华侨华人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应辩证认识海外学者的观点,首先,要以有利于华侨华人的海外生存情况为优先目标,仔细研究侨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其次,要以更适度、温和的工作方法开展海外侨务工作;最后,要透彻研究海外宣传工作,加强同海外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愿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话语权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新时代要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优化对外话语传播平台、关注国际利益契合点、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主要成因在于话语交流平台不完善、国际交流平台功能发挥不足、中国方案的国际宣传缺乏持续性深入性、参与国际议题设置能力不高等瓶颈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实现,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应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国际话语主体,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新话语,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国话语传播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我们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意识,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高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着力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并将民族复兴基础上的发展优势转化为民族复兴基础上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资源,"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外华侨华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海外华侨华人要明确角色定位,自觉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促进者.海外华侨华人在提升实力、发展事业的同时,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海外侨情出现若干新特征,华侨华人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空前密切。党和国家根据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呈现出的新特征,全面调整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整体思路,与时俱进地制定新政策。在新政策的指导下,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爱中华民族的心、爱中华民族的情”为我国和平统一事业服务;增进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充分发挥海外联谊会等团体纵横联络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推进海外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国际传播领域提出,“我们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和智库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炼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立足实践,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容体系,面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播网络,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增强思想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聚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大国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整体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相匹配,遭受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制和攻击,提升国际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中国要弥补软实力的欠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争取与我国整体实力相称的话语地位。破解话语困境须内外兼修,从塑造特色国际话语、扩展对外交流平台、提高对外传播水平等几方面入手,为国家发展提供正面的舆论支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话语权"的交锋愈发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但我国仍面临"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是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增强和提升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应厘清话语权的相关争论,明确话语权的内涵和本质,直面西方话语霸权、非主流话语的非理性干扰、多样化社会思潮挤占话语空间及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自身困境,要不断强基固本,强化话语自觉;要做到知己知彼,深化民主实践;要坚定理论自信,破除话语崇拜;要推进理论创新,着力话语创新;要加强思想培育,夯实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世界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旨在打破不同国家和地域间的文化隔阂,赋能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对解构西方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根基、提升中国的对外话语权和软实力等方面具有深层价值意蕴。当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环境阻滞、传播主体协同性不够、传播受众针对性不足、传播媒介影响力不强等多元困境。为此,应通过优化国际传播环境、整合国际传播主体、对国际传播受众进行细分和策略选择、打造国际传播媒介矩阵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和应有之义。华侨华人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天然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浙江华侨华人通过华侨社团、华文媒体、华文教育等多重渠道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化语境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促进浙江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创新手段,加大扶持力度,挖掘当地侨社的文化资源;注重对华侨华人新生代中华文化的培育与涵养;倡导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话语”作为一种具有建构功能的社会实践,通过干预主体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认知结果。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所掌握的话语霸权,制造出具有全球影币力的话语,而中国由于实力较弱,且话语权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身国际形象塑造的话语主导权。新世纪,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树立真实、可信的形象,有赖于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但是,国际话语权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经济实力很不相称。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争取与大国地位和实力相符的话语权,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话语霸权,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共识"其实是一种"非中性"知识框定过程,不同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知识塑造能力决定其能否在话语权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欧美西方国家凭借其对气候知识生产和科学评估的结构性主导权,在科学与政治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加剧了"南北分割"下的话语不平等与治理合法性赤字。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中影响权重和治理诉求的不断提高,中国亟需在气候治理共有知识的塑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作用,从知识供给角度提升知识权威和话语影响力。从知识供给视角分析气候话语权的塑造,意味着不能仅仅关注气候知识的生产过程,还需要关注相应的影响策略和话语传播能力。通过评估中国气候研究对于IPCC第五份报告的话语塑造,可以看出中国在气候知识供给中的话语合法化、话语公共化和话语有效化均有待提升。鉴于IPCC第六份评估报告的撰写已进入关键性阶段,中国应该把握通过自身气候研究影响IPCC知识建构的重要机会窗口期,提升话语生产质量,通过议程设置和议程管理等推进话语的制度化嵌入,优化传播机制、拓展平台,以增强话语的规范扩散和受众接纳度,更有效地影响国际层面的共有知识生产,强化在全球气候科学评估中的知识输入和规范塑造,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政治中的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力。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形势造成重大影响,加强公共卫生治理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秉持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了国际防疫合作的不断深化,抗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话语权。结合目前国际公共卫生治理的现状,可从三个维度分析构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实现路径:通过参与机制建设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将综合实力转化成合作防疫的结构性话语权,以及在主动传播合作抗疫理念中提升道义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话语权是一国通过人权话语在国际社会展现人权观点、进行人权监督、实现人权主张,并以此影响全球人权价值和国际人权秩序的综合实力。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人权话语来影响人权发展的国际战略、规则和实施机制,从而发挥引领作用。中国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国际人权话语,代表了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国家的人权观念,补充和丰富了现有国际人权话语的内容和理念。中国提升国际人权话语权,不仅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宣传,更需要通过国际组织的相关制度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作为最早建立的、最具影响力的联合国人权机制之一,特别程序在构建和实施国际人权话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中国利用特别程序不仅推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平等保障,推动了联合国人权机制的改革,而且还促进了发展权在联合国人权框架下的实施,以及"以发展促人权"等人权保障模式及其理念的传播及影响力。随着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以及人权主流化的推动,特别程序作为话语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面对人权问题全球化、国际组织碎片化和单边主义的挑战,中国应在坚持一贯人权立场的基础上,担当促进世界人权发展的责任,深度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运行和制度构建,强化与特别程序等机制的合作,增进联合国组织的人权职能,在国际人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国际话语实力的现实状态与中国昂首阔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步伐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可行性路径研究。具体来说,应首先在理论话语发声主体、理论话语内容设计、理论话语传播风格、理论话语人才建设等要素构成的话语体系,在立体网络中实现政党理论价值的有效传递;其次在国内国外双向阐释有机结合的同时,需充分发挥政党及其理论所蕴含的政治引领力、民心感召力、自我革新力、组织动员力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话语合力来不断提升国际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色入手,进而考察概述现阶段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的整体状况,针对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对中国大陆更进一步地开展华侨华人研究的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