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新论断新阐述新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重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坚守伦理规范与道德根基,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与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形成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思维。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思维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浸透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与特殊基因,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类情怀、世界史观、国际视野与时代眼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高度文化自信。习近平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从应天、崇和、重义与求同的文化宝库中汲取丰厚思想养料,不断提出具有全球思维的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并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百年来,面对不同的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一以贯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实践主题。分别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推进性、规律导向性、意蕴涵盖性,有助于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征途中,科学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工作,进而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但其中优秀成分却永葆生命和活力,富有时代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优秀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的软实力,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0.
石浩  杜仕菊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4):97-106+115+1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形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构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框架,也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赋予内生动力。对标新时代精神共同富裕的要求和目标,从文化供给来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与阐发不足;从文化消费来看,深受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价值立场不符的思想和观念冲击;从文化参与和发展来看,存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不匹配的城乡及区域不平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有:以物质奠基,健全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以创新驱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上的高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能够为人们提供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与理想信念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特别是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以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灵活自如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对其思想精华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修养。习近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中华传统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运用并融入党的建设中,树立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存在着深刻的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俱来的发展性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品格为二者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二者在思想上的高度契合又决定了结合的必然性。促进二者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更有助于破解世界难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在新时代,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更新二者结合的时代形式、创新思想的现代化结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
江苏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工作方面,围绕坚持爱国爱教、夯实宗教思想建设、加强工作平台建设、发挥宗教教职人员重要作用、注重宗教表达形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也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认识层面、工作机制方面、工作路径趋同等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义,厘清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