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全球性社会风险的出现,使风险生存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与人的主体的个体、群体和类主体三种存在形态相对应,风险生存存在着个体风险生存、群体风险生存和类风险生存三种风险存在形式和个体风险认同、群体风险认同和类风险认同三种风险认同形式,因此,我们需要从多重认同主体中来谋求风险认同的当代重建。  相似文献   

2.
网络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做好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等多条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会是思想文化交融的新阵地,是意识形态冲突的新场域。依托信息网络技术而存在的虚拟社会所呈现的新特征,客观促使党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的话语环境、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传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虚拟社会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拓展了新的领域,也带来了话语权威削弱、多元话语整合、现实话语映射、传统话语失色等新的挑战。虚拟社会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可以从"主导"、"引领"、"引导"三个着眼点出发,加强话语建构,提升话语魅力,体现党的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优化话语内容,整合话语载体,体现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增强话语监控,净化话语空间,体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竞争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沈湘平 《唯实》2003,1(10):4-9
伦理的主体是人 ,人是类、群体、个体存在形态的统一。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类的存在与发展的要求对群体、个体活动的规范性日益凸显出来 ,全球伦理正是这种规范性的重要表现。因此 ,考察全球伦理 ,必须注意区分群体主体与个体主体这样两重视角 ,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当今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现状进行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必然以现实主体的生活处境、生活状况为基本研究旨趣。文章通过对近代主体地位的确立过程的梳理,阐述了现实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逻辑起点。根据主体自由度的不同,可以将现实主体分为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存在形式,因而主体自由与解放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基本价值旨趣。在当前,劳动大众是我国最大的生活主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法治与反权力异化的推进以及个体的主观努力为劳动大众的自由与解放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谢俊 《探索》2022,(6):173-184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以5G为基石的智能时代迎风启幕,信息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带来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智能化、传播内容视频化、传播方式多维化、传播受众类型化等新特征。智能化带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脱域、评价权转移、把关权弱化,导致传播主导力式微;视频化削弱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导致传播话语权式微;多维化带来虚拟和立体互动的信息传播监管困难,导致传播管控力式微;类型化带来“信息茧房”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导致传播认同度式微。防范和化解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新风险,需要顺应信息技术变革的趋势,构建“5G+”赋能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传播体系,守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提升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促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不失语、不失声、不失踪,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权;统筹技术与制度,构建安全、有序、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提升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管控力;防范算法偏见,破解传播的信息窄化和价值迷失难题,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杨盛军 《唯实》2011,(6):34-37
在类、个体以及群体三种主体样态中,群体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它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影响人与环境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代际正义,不仅需要树立自觉的群体道德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塑造自律的道德实践品质,以及确立关心后代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人学视野中,人的存在包括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形态。从这一视角出发来理解和把握认同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作为认同主体的人具有多样性的存在形态,因此,其认同也就必然表现出多重形态的存在。多重认同之间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意蕴,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一个多重认同存在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交互性、海量性、超文本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创造性地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包括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三大层级结构。一是关于"说什么"及其"有效性"的问题,应推动话语主题设置的守正创新;二是关于"谁在说"与"向谁说"的问题,应实现话语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三是关于"怎么说"和"以什么方式说"的问题,应促进话语载体与话语表达的多样化。通过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合理设置议题、科学表达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拓展有效的话语载体,从而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三重属性既是人固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研究和考察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人的类、群体、个体的三重属性决定了价值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彼此既有融合,也存在着冲突,同时,同一层次的价值因主体具有的差异性也会存在着冲突。价值冲突的化解需结合人的三重属性的统一协调发展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刘显忠 《探索》2008,(1):105-107
文章从互联网的特点、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形成根源,并将其形成分为初步萌芽、逐步完善、发展壮大等三个阶段,指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数字化群体,具有人员构成复杂性、个体关系松散性、结构功能共存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分析意识形态风险与网络技术安全的内生交互结构,可以看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兼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虚拟与现实表达、网民与公民双重身份等特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源自网络,又超乎于网络,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阵地中的拓展、延伸。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主流话语消弭、主体镜像认知模糊、多元化价值导向冲击的严峻形势。为此,我们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廓清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与边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舆论安全与互联网发展之间的联系互动,构建网络公共舆论秩序的合理规制,坚持防管并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生活的主要场域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体系由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个部分构成。提升执政话语权不仅需要话语体系的创建和话语内容的丰富,同时也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说什么""向谁说""怎样说"处于同等重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要进一步深入开掘新的执政资源,进一步提升其执政话语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这一命题,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对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有深远意义。一、中国梦向谁说——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主要解决意识形态"谁在说、向谁  相似文献   

15.
群体意识形态指群体内部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心理认知等的总称。与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比,群体意识形态通常是一种非主流的或民间性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群体意识形态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体意识形态的功能逐渐由“空场”走向“出场”,它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群体意识形态能够充当社会的万能胶为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凝聚力;群体意识形态能够通过反映各种社会矛盾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工具;群体意识形态会一定条件下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现实"相互融合、相互嵌入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虚拟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网络失范现象严重、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政府公信力面临危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分析入手,探索网络热点与群体行动的联动机制,正视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冲突,形成虚拟社会治理的逻辑。依据中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实要求,汲取国内外关于虚拟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虚拟社会善治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应该通过转变传统意识与理念、法律与道德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多元主体协同善治等路径方式来维护虚拟社会的公共秩序,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的严峻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陷入困境,现状不容乐观。运用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动引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话语权;精准识别,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针对性;整体治理,着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新媒体网络工具日益多样,网络评论成为掌握信息控制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网络评论环境的疆域化、主体的平民化、载体的多样化、内容的随意性使通过网络评论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具复杂性,特别是"坏"网络评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给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引导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意识形态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极为重要,要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状况,尤其是"互联网+"条件下,实现话语权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新生态条件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求进行泛在化呈现和精准化传播、进行充分的主客体交互、充分利用自媒介规律、更加重视时度效的协同契合。要在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双重维度中主动建构,在现实和虚拟的情境交融中精准把控,在"连接一切"的信息环境中全面铺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回答了什么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什么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如何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基本问题,彰显了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直面问题的求是精神和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打赢意识形态保卫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