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上自民主观念产生以来的思想成果加以深刻的批判和广泛的汲取,在实践观察和理论扬弃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新型政党和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人民民主思想,通过明晰这一人民民主思想,得以完整构建哲学理论、政治理论、发展理论三大维度的理论支点,并在这一人民民主思想中运用批判建设相统一、理想现实相统一、形式实质相统一、理论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构造逻辑,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一新型人民民主思想的科学性、精深性、实践性、方法性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重大理论课题,其生成有着系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而且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理论,这构成了其独有的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历经探索、形成、发展、实现四阶段,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新时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展现了其鲜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须充分彰显人民性这一政治品格。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决定了理论创新的价值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人民至上,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前提是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关键是牢牢把握人民愿望,重点是广泛集中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基本依靠、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其提供根本方法。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要从“全体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面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方位”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为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举措、新要求。要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既需要我们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认清现状,把握规律,也需要我们运用综合型辩证分析法,抓住本质,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成果亦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党的领导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胸怀天下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科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过程上实现了真实性、有效性的人民民主,在民主制度安排上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制度程序,在民主内容上实现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民主覆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论坛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表现;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与意义;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新趋向。此次论坛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三个角度出发,全面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进入21世纪以来,胡锦涛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理论意蕴的探索可从四个方向展开:从以人为本的幸福主体维度,阐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层关系中的幸福思考;从唯物辩证法的幸福认识维度,阐述其对西方幸福思想的批判,对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扬弃和对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幸福实践维度,阐述需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劳动中追求幸福;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幸福旨归维度,阐述其理论最终落脚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需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三个维度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坚持统一战线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统一战线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实践逻辑来看,坚持统一战线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的锐利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在百年探索中形成了“破”和“立”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脱离客观实际的思想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破旧、解题、立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螺旋向前的发展。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高度的路径。解放思想还有严格的理论逻辑,既须坚持问题导向,又须坚持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与实事求是相统一。这是党在新征程推进思想再解放、不断解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近代民主主义者为探寻救国之道 ,自然地转到了马克思主义 ;为追求真正民主 ,又自然地转到了马克思主义。故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乃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转变虽也有诸多遗憾 ,但这是历史前进中必付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不仅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表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逻辑,也是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历史是人类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170多年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革命史、创业史,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变迁和一个政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历史的嬗变中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并形成了践行和传承这一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元理论”角度论证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在党建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决定了党的性质 ,是理论取舍和党史评价的标准 ,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 ,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