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的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4月,中俄双方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了中俄稳定的政治关系.此外,中俄两国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使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区域投资合作的空间尚待开发.两国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造就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一地区油气、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源丰富,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强,农牧业基础好,有利于深度开发.以上客观优势构成了中俄间开展投资合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航 《法制博览》2022,(6):76-78
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任意一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都会影响到双方的切身利益,对双方带来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损失.我国现行关于劳动合同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相关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看法,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相反判例.也因此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出现纠纷时常常因法律规定不健全而钻了法律的空子.本文立足于司...  相似文献   

3.
虽然双方都乐见"削核",但是"削核"的底线并不一致。莫斯科希望达成"战略均势",即"以最小开支维持与美国在进攻性战略武器领域的力量均衡"。而华盛顿宁愿将双方核弹头减到最少,以便通过发展反导系统等措施,实现美国"非均势"下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勤 《当代世界》2021,(12):64-6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东盟国家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多重考验,百年大流疫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使东盟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普遍深陷发展困境.面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国与东盟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双方经贸合作逆势而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关大国加紧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意欲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其中东盟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地缘政治影响、构建欧亚新秩序、抗衡美国战略遏制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俄罗斯对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在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强烈需求。对东盟国家而言,与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其大国平衡,维持其在东南亚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如此,与双方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升温相比,经济相互依存度低和合作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东盟利益的全球化和俄罗斯实力的增长,影响双方合作的诸多因素实际上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大国博弈和南海局势等为双方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章献彪 《法制博览》2022,(3):102-104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形式,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束保障双方权益的直接依据.劳动关系在解除过程中,需要根据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对合同双方造成相应的损失进行民事归责,合同在发生非正常解除以后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违约金、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等,这"三金"在适用过程中由于...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后,中拉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使这一延伸取得更多早期成果,双方应在"五通"领域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促进政策沟通,有必要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现有双多边对话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为推动设施联通,有必要正确判断基础设施工程的难易程度,寻求最佳合作模式,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为加快贸易畅通,应继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更多拉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继续加大对拉美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为落实资金融通,有必要积极发展开发性金融及普惠金融,加大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力度,努力化解风险。为实现民心相通,有必要大力推进人文交流,深化中拉双方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9日至12日,应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邀请,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一致认为,中国总理此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印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揭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国际舆论对中国领导人访印以及中印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共识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40%的发展中大国,如果能够携手发展,互利合作,将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整个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媒体更形象地把中印两国在新世纪的合作称作"中国龙"与"印度象"的握手,惊呼两者合作的能量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9.
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经济是美国和中国利益的深度联系点,中美经济间焦点问题既凸显两国经济关系在以金融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又是两国国家利益的交汇之处.因此,从消解中美经济焦点问题人手,在中美经济间建立一个强大、可持续的互利共赢关系对双方都将是一个明智之举,这也将惠泽世界.自1972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蓬勃发展,但目前却受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和中国快速崛起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动摇的风险在日益加剧.2012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中美经济关系需要一种新的"公报"来引导双边经济关系的战略框架以确保两国互利共赢关系不受经济争执焦点及公众态度和焦虑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合作项目逐步落地。然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巴安全形势不佳、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地缘因素影响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巴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使走廊建设取得更大效果和更好惠及中巴两国及周边地区人民。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8.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