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有西方的法学家说过“孬法不如无法”。凡是不具有操作性的法条,人们一般不会在实践中运用,该法律就沦为一种装饰,其权威性必然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2.
法律能否主张权威?这既是法哲学思考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政治哲学中的难题。本文通过深入当代西方实践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语境中,借助分析与规范的方法,以行动与理由的解释核心,阐释权威概念的哲学内涵。借助法哲学家拉兹给出的权威的服务观念,证明法律能够主张正当权威,但是法律的权威并不是道德性权威,法律的权威性并不能产生服从法律的一般性的道德理由,因此不存在服从法律的一般义务。本文试图通过以法律权威的探讨为主线,借助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国家与法律的含义做出规范性的解释,来廓清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中的权威难题。  相似文献   

3.
张永和在《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上著文《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指出,最近几年,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的格言在我国法学界得到广泛传播。法学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中国只有通过公民产生“法律信仰”,法律才能得到应有的倚重和遵守。这个命题在西方可能是一个假问题,而在中国却根本不能提倡.  相似文献   

4.
陈和芳 《河北法学》2012,(1):53-54,55,56,57,58,59,60,61
主要通过农村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事例,说明中国农村中现存的一些主要问题。然后通过对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回溯以及其同现今治理模式的比较,指出现在农村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以士绅阶层组织的宗族势力为载体的伦理道德权威的消逝和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直接干预的以人民公社为载体的国家政治权威的离场造成的农村权威的缺失。我们需要重建权威,但在现代国家的宪政和法治理念下,我们能够建立也必须建立的新的权威只能是法律权威。而这种法律权威的重建,在现在的农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实现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5,(9):16-16
2005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这也意味着千呼万唤的《个税法》修订终于进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若要问《个税法》修订过程中,什么问题最受关注,那答案必定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扣除标准应该提高到  相似文献   

6.
郭忠 《现代法学》2006,28(2):61-67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记录”是卢梭提出的关于法律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此,法律权威建立在人民意志的基础上,使法律获得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权威。正确理解卢梭该命题对我们今天树立法律权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论证理论是近几十年才兴起和逐渐受到重视,并获得重要地位。它是当代法学方法论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以法律论证为视角,从法律论证的一般原理,运用法律论证的必要性以及我国裁判文书中法律论证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完善判决书的司法质量,提高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8.
“走过法律”,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了深刻的喻义。如若不是有高屋建瓴的气势,绝无法以300页的篇幅让读者领略法律的韵味;如若没有跨越东西方、游走世界的经历,也断写不出“窗外”那般奇异迷人的景致;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强烈的人文关怀,不然史料就不会信手拈来,警句也不会流走于笔端,写出来的东西便不会让人拍案叫绝、令人振奋不已。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是“努力用律师的眼光看社会,从人文的角度写法律。”〔见该书序言〕就这样,一个个故事被作者娓娓道来,一篇篇文章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我———本书的忠实读者也非常愿意再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法学界的"法律信仰"命题,是对美国学者伯尔曼有关法与信仰(宗教)之关系论述的误解。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命题进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建立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兼具事实性的权威和合法性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之一.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当中,社会发展阶段转变、社会体制的转变和社会多元信仰等冲击着我国公民正确法律信仰的形成.因此,在现阶段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应大力发展经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培养公民的法律认同;完善法律信仰的制度条件和法律运行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质量,确保司法统一,维护法律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被中国法律界学者广泛认同,并认为中国现阶段法律不能得到倚重和尊重,关键就是人们没有“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个错误命题,法律不能被信仰在于法律不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法律至上的追求不等于“法律信仰”,中国的法治现状与西方的法治现状存在根本差别,倡导“法律信仰”是将中国法治引入误区并会带来危害,它转移了社会价值危机的视线并混淆了信仰与权威的界限,是一个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显出来。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在我国公民心中的至上权威尚未确立。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因此树立法律权威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兹的法律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渊源论和法律权威理论是拉兹法律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是其法律分析理论的基本立场 ,而后者则是他研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的结合点。他提出了服务性权威观 ,认为权威的作用应该在于为被统治者服务 ,法律的权威作用则在于仲裁与媒介。最后 ,本文分析了拉兹法律权威论的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背景。  相似文献   

15.
龚战梅 《河北法学》2007,25(6):57-60
权力不仅仅是国家或政府的属性,权力在分化过程中趋于多元化.为了在这种权力多元化时代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我们就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来协调人们的利益冲突,组织人们进行统一的行动--这就是法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法律没有过多地受到其他地区的法律传统的影响,而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系统,并且影响了周边的多个国家。中国的古代人神观念、礼教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形成的传统法律特点也很鲜明,包括:强调权威,强调义务观念;依礼治律,礼、法结合;诸法合体,刑民有分;重刑主义和行政兼理司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无不提倡依法治国,民主法制,而且法律要求具有无限的权威。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律的权威来自何方呢?无论是古代西方的神权理论,还是古代东方的王权、专制都不能在当今这个科学、民主的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唯有人们从内心真正的对法律产生信仰,才是法律具有权威的原因。法律只有具有权威,才表明我们在法治进程中完成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律本源问题,《法律本源论》中已作出了初步的大体预测和论述。笔者认为法律的本源问题在于"利益"。法律的职能,亦既特定的立法本体,以一定价值观念为基础取向,在保护相对稳定与和谐的利益体系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给主体划定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追求利益的领域。法律旨在建立维护与不断完善相对和谐稳定法律利益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以省委冀字(2004)1号文件批转了该省政法委出台的<关于政法机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环境的决定>,该文件共30条,一位参与文件起草的干部对记者说,该文件有5个方面的突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突破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创业初期的犯罪行为,超过追诉时效的,司法机关不得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在追诉期内的,可依法减轻、免除处罚或判处缓刑.(2月1日<江南时报>).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华 《法学论坛》2002,17(4):108-112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法律职业化。所谓法律职业化 ,简言之 ,就是“法专家”的形成和组织化。中国没有法律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历史。目前 ,随着对法制的重视和加强 ,中国的法律职业正在形成 ,也存在不少困难 ,但前途光明。今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向职业化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法律的职业化建设中 ,法律职业道德又是一个基本因素。而司法权威、法官的任职等也与法律职业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