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在咱们国家,自己的公民往往不如外国人那样受到了遇和尊重。比如在北京故宫,就专设了“外国人口处”:在某城市的酒吧街,专设了外国人的厕所间,在商场酒店,服务人员对外国人说话客客气气,对自己的同胞一处没对劲就甩出几句骂,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华外国人不断增加,如何规范化处理涉外警情成为困扰一线公安民警的难题。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学习交流和实践调查,分析研究了公安机关在处置外国人引发警情时的难点和困境,学习并借鉴了国内部分地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并且从执法能力提升、引导涉外舆情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偶然翻出一份旧文件,是若干年前外事部门发的,内容是批评广州有些人在大街上围观外国人。在那个年代,这是司空见惯的事。那时,国家闭关自守,对外交往极少。对国外的了解,除了《参考消息》上经过精心选择的消息报道外,别无它途。况且《参考消息》也非轻易可以看到。于是,对外封锁越严,人们对国外就越觉得神秘,一旦有个把外国人在街头露面,自然会好奇地围观起来。其间之趣味,似乎不亚于看一场马戏。现在事过时迁,广州人围观外国人的可笑场面就象那份发黄的文件一样成为陈年旧事了,人们对外国  相似文献   

4.
贵族     
魏剑美 《法制博览》2008,(12):29-29
据说一外国人屡屡被一中国人捉弄。这个外国人便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中国人的盲肠特别长。这位外国人恍然大悟:“中国人狡猾,原来是肚子里的弯弯多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 《法制博览》2008,(22):30-31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王静 《法制博览》2013,(5):279+270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专设民事责任一章,不仅就两类责任的共性问题作出了规定,而且就两类责任分别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民事违法行为的性质的多重性,使这两类责任常常发生竞合。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1997,(10)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途中,到了顺德,到了生产容声冰箱的珠江冰箱厂。在顺德,邓小平如是说:不发展民族工业,外国人会欺负我们;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穷了几千年,再穷下去就没有地位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上出现一个外国人,胸前戴着大红花,会是怎样的情景?国务院法制办1月5日就《表彰奖励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可以参照本条例给予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7,(6)
每当人们谈起中国的民族计算机工业,谈起个人电脑,谈起国产品牌,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想到联想集团和它的“联想”微机。1997年1月,联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陈惠湘(现已离任)以一本《联想为什么》分析了联想集团的成功之道,为民族工业鼓与呼。他把中国企业放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环境中来剖析,奉献出了一本中国人自己研究自己企业的大书。该书上市3个月,就销掉30多万册。陈惠湘成了名人,也成了大忙人。但当他听说  相似文献   

10.
如果在“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上出现一个外国人,胸前戴着大红花,会是怎样的情景?国务院法制办1月5日就《表彰奖励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可以参照本条例给予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1.
流矢穿心     
《法制博览》2010,(6):1-1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责少数外国人对中国事务说三道四: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相似文献   

12.
韩云巧 《法制博览》2015,(7):229+228
本文首先从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实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许可制度的合理性,然后通过研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申请流程和审批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归纳出我国目前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许可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现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许可制度,维护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当我们与澳门基金会的吴志良先生谈得起劲时,一个灰头发、高鼻子、大胡子的外国人走了进来,吴志良先生介绍说,这是我们基金会的卢德奇主席。 我们一愣,外国人,心想,这次  相似文献   

14.
累人的礼节 在非洲布基纳法索国的最主要的土语--摩西语当中,我们这群皮肤颜色比较淡的外国人都被叫做NASALA,其实这就相当于台湾人从前叫外国人都一律称呼"阿斗仔"的意思一样.每当我在路上行走或骑自行车时,途中遇到的小朋友只要老远见到我,一定会冲上前来,对着我喊:"阿斗仔,你好!",即便是距离遥远,来不及冲到我面前来,也会隔着遥远的距离挥手对着我如此大声叫喊,所以出门一趟,就得要沿路不停地挥手说"你好、你好"地一个个回应过去,说实在地,这样子一路喊下来还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当大批赴外留学生,特别是公派留学生一去踏上不归路时,许多人义愤填膺:中国花了这么一大笔钱让他们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结果他们却为外国人服务去了。当时邓小平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走就走吧,他们以后肯定还是要回来的。 2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在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17.
一位厂长和自己十多岁的儿子,匆匆吃完早点后便急急地朝广州图书馆奔去,前天他们听说学生们将在那里的“英语之角”聚众、演讲,然后游行示威。这是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八日,“一二·九”的前一天。父子俩来到图书馆门前,只见门栅上高挂着一条红幅:《南风窗》主办民意测验。市民约三四百人,秩序井然。这对父子再转入内院广场,眼前果然喧喧嚷嚷,近千人聚集在上百龄的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十几人一圈的,个个口中念念有词;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他竟被人里外围了三层,看来情况确不一般……  相似文献   

18.
一吨废铁换一吨黄金 热点追踪:十几年前,从国外几百块钱一块进口电子手表,现在只需几块钱。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外国人简直是在用”一吨废铁换一吨黄金”。 几年前,几万块钱的一部手机,到现在只卖几百块。而且真正值钱的还只是手机里那一块小小的芯片,知识无价。 比尔·盖茨用知识创造了赚钱的神话,海湾战争,美国用高科技武器,几乎没伤亡,就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了整个伊拉克防线,创造了战争神话。  相似文献   

19.
在去先农坛体育场的路上,司机耿师傅听说我们要去采访焦健,兴奋地插话道:“我就佩服他,焦健打球不光是为了钱,而是要和外国人一争高低。”这话,先在我们心中勾勒出一个比1.98米的焦健还要高大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王贺 《南风窗》2014,(11):96-96
<正>1898年,严复翻译《天演论》付梓。与严复有师友之谊的吴汝伦,眼看着文人学士依然沉湎于八股时文、公牍与说部,而出版这本由外国人撰写的大讲进化论道理的译述,是否能为时人所接受、理解,他对此深感不安。为此书所撰序言中,吴汝伦道出了自己不安的理由:"凡为书必与其时之学者相入,而后其效明。"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远的不说,前些年有学者推动日本学者竹内好、沟口雄三关于中国文学与思想史的研究著作在中国出版,另有一些学者就担忧我们的知识界、思想界是否做好了接受竹内好、沟口雄三的准备。果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