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关系价值论出发将公共行政价值划分为"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终极性价值"是公共行政活动对相关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公共行政活动的终极追求;"工具性价值"是为实现终极性价值必备的手段,主要包含"管理价值"和"宪政价值"两类价值。公共行政价值观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意义及其现实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行政文化的研究是当前行政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实现公共行政文化变革,无论是对于推动行政理论的完善,还是对于指导行政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行政文化创新以及行政道德和行政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对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现实走向进行了初步探悉。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价值研究: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和旨归 ,但由于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学界对其的研究却很不够。本文以公共行政价值及相关范畴为起点 ,根据现有文献 ,综述了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现状 ,归纳了学者对公共行政价值研究的三种维度 ,以期能有助于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研究方式经历了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转换,转换不只是涉及一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而是含有一套新的价值观。本文拟从行政伦理价值存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其价值取向,继而提出行政伦理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论争一直是西方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公共政策学有关价值变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公共政策学价值变迁的过程,并把西方公共政策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其目的是为我国学界研究公共政策价值问题提供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6.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09,(10):50-52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现代公共行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通过解构官僚制、解构理性、解构效率这三种途径解构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又通过公共能量场、语言与话语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予以重构。这种解构与重构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伦理的内在价值向度对于公共行政的实施以及行政文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激励乃至终极眷注的作用,已成为行政伦理建设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课题。以往关于行政伦理价值向度的观点,或者局限于公共行政的工具价值,或者偏重于某一单一的价值原则,使得公共行政或者失去理性价值,或者局限于片面价值。因此,只有构建多维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公共行政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学术史中,因研究取向与关注点的不同,学者们就公共行政合法性的概念界定、研究意义、来源等问题有着不同观点。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研究者分别从经验事实与价值规范的角度对公共行政合法性进行概念界定。21世纪以来,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兼重的概念界定方法日见其多。在公共行政合法性研究的现实意义问题上,学界曾有"死了"与"活着"两种观点,近来,公共行政合法性研究仍具现实意义的观点成为主流。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对公共行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的分析可归结为法律、宪法的逻辑与原则及公共、公平、公民等价值规范三个方面。由于公共行政合法性危机的分析与出路的找寻都必须着眼于现实、以规范为指导,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取向的学者们在这两个问题上虽各有侧重,但共识多于分歧。国内学者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公共行政合法性问题,研究虽起步不久,但已取得初步进展。未来研究应避免前期理论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把握好合法性研究中几对关系的平衡,才能使理论不断趋于完善与深入。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学中的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领域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经验研究,也需要富于批判性与建设性的规范研究。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总体上缺乏有质量的规范研究。一方面,我们对规范研究的质量标准缺乏应有的学术判断;另一方面,现有的规范研究太过沉迷于空泛的体系建构,缺乏针对中国行政实践的原创性理论。同时.这些所谓的规范研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而丧失了公共性,从而无力承担起指引公共行政实践的使命。规范研究的缺失,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处于一种合法性危机之中。要消除这种危机,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重新审视和确立规范研究路径。论文通过回顾规范研究的历史演进,阐明了规范研究的基本特征、质量标准及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检视了我国目前规范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10.
“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事实是“是”,但价值不只是“应当”,价值也是一种事实,也是“是”。而且,价值作为“应当”,也不只是指“应如何”之类的规范,它也是指应有、应然、超越性意义上的观念地存在着的价值预期。价值是“是”与包含上述不同涵义的“应当”的统一,它有多层涵义、多种意指。确立价值是“是”与“应当”之统一的观念,无论是对我们正确理解价值论或价值哲学,还是对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的发展,抑或是对其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倩 《公共行政评论》2011,(2):151-168,181-182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之际,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前沿而得到介绍,其中,近些年来美国公共行政学者法默尔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知名学者"的名号颇受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惯常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与解构,法默尔以"后传统治理"思想展现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非正典化的过程,他的行吟诗人般的写作风格及批判中的建构主义,尤其是他研究框架和方法的别树一帜,让学界在理论知识浅尝辄止的诱惑之外备受启发。本文以法默尔"后传统治理"思想为主题,分析了其"反思性公共行政语言范式"前提、基本意涵,对后传统治理思想非正典化特征带给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启示、法默尔隐喻方法中的构成主义研究路径、理论创新意识及价值倚重等作出论述,以期在兼具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背景中,在中国仍保留相当农业社会特征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中国行政学"大问题"的界定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的安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价值目标是多维而不是一维的,安全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安全价值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安全价值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我国法理学过去不注重对安全价值的研究,法律实践对安全价值的追求亦重视不够。我们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对法律安全价值的研究,不断丰富法律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湖南嘉禾县的拆迁事件引来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桩地方事件反映出中国公共行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时过几年,但它本身的典型性依然对现在的公共行政亮出有价值的警示信号。本文借用罗森布鲁姆的途径分析框架,从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视角剖析嘉禾事件,分析其中隐藏着的问题,为公共行政者们提供前车之鉴,提高公共行政能力,尽快解决公共行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早日建成民主、法治、文明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在西方程序正义理论史上 ,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尊严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本要点 ,指出这一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论证了正当程序的直觉意义 ,并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为程序正义价值寻找到理论上的根据。作者认为 ,在论证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问题上 ,马修的尊严理论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对程序正义价值的意义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作者还基于中国长期存在的“重实体 ,轻程序”甚至程序工具主义的现实 ,阐述了“尊严价值理论”对中国法学研究及法制建设方面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形而上学思想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研究意义了,并且认为形而上学思想给人们的研究往往带来反面效果。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用一种研究的态度而非拒斥的态度来对待形而上学,因为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哲学探讨的重中之重,对形而上学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也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笔者试图从形而上学概念的源起出发,梳理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探讨形而上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杰 《行政与法》2004,4(10):19-21
“公共性”是一个分析现代政府活动性质和行为的重要工具,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探讨有利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研究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在这种特定环境与制度下的内涵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本理念层面、道德层面和政治过程层面来解释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公众满意,国家公务员的公共行政道德责任建设及公民参与对“公共性”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70年代始,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思潮——新公共行政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勃然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与政治学领域中的“后行为主义革命”相呼应,新公共行政学潜心于研究和探讨被传统公共行政学所摒弃的公共行政规范理论.即探讨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和理性价值,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真正的规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评论》2016,(2):134-134
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格、规范的遴选,最终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相关资深学者、期刊编辑与这些优秀论文的作者参与了此次盛会。为展示此一盛会所取得的成绩,本刊特开辟此栏目选登部分优秀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权益公共实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公共行政是“个体 (公民 )→公共实现 (政府 )→个体 (公民 )”的“权益公共实现”模式 ,其基本内涵为“个体 (公民 )权益相对最大化的积极公共实现与积极公共实现中的个体权益的保全” ,其核心功能和价值归宿是“个体 (公民 )权益相对最大化”的实现 ,可称为“权益公共实现论”。现代公共行政是一种法治化行政 ,“权益公共实现论”内化为法律即为行政法 ,即行政法是“指导和规范现代公共行政、保证个体权益相对最大化得以实现的法律” ,“权益公共实现论”是其理论基础 ,“ (公民 )个体权益相对最大化”是其价值标准。“管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规范刑法学研究中,犯罪是一种评价事实,作为一种事实本身,除了它的客观性以外,同时包含着主体对它的价值判断。对于价值事实来说,孤立地看,价值判断具有决定其性质的意义。但同时,作为以犯罪现象的产生、存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犯罪学,在具体研究中如何避免研究者的不当价值涉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