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顾问     
嫉妒:心灵的肿瘤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大敌。医学研究发现,嫉妒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起内分泌失调,易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月经不调等功能障碍等;可引起消化紊乱,易患口疮、口臭、消化不良、便秘、胃和十二脂肠溃疡等症。从免疫学的角度研究表明,嫉妒心理能使人体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等。良好环境可马抑制癌症专家指出,只要从改善环境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着手,癌症就可以被抑…  相似文献   

2.
嫉妒,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嫉妒心强的人,见到别人的才华、名誉、地位、收入、相貌等高于自己,心里便产生愤怒、怨恨。敌对和不满的情绪,经常受着烦恼、懊丧、痛苦的折磨。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幸,都可以转化为他的苦恼。所以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爱嫉妒的人,不仅生活上苦涩。而且也给自己身体造成危害。因为这种恶劣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肠胃功能失调,诱发…  相似文献   

3.
建成辑 《中国保安》2012,(16):54-54
当你和同事之间的地位、能力相当时,如果其中一方获得上级的认可、升职、加薪或者学习机会时,你会出现嫉妒心理吗?毕竟荣誉或者奖励是有限的,给了其他人,自己可能就会失去机会。如今职场上许多人的心态——对比自己条件好的人,由羡慕生嫉妒,由嫉妒生恨,然后就开始不停地抱怨,抱怨客观环境、抱怨别人,搞坏了自己的心态。与此同时,有人却将这种嫉妒心转化为动力,鞭策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超过嫉妒的对象。在职场中打拼的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当你遭遇了一些问题,或者,他人娴熟的工作技巧、出色的能力让你产生了“羡慕嫉妒”的心理,你会如何处理?在心理专家看来,嫉妒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当职场人产生嫉妒心理时,可能会表现为工作上不配合、人际关系紧张、积极性降低等,而如果这些现象长期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人际关系,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都非常不利。都是“心理落差"惹的祸!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表现及特点◎嫉妒心理的危害◎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嫉妒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俗称为“红眼病”,一般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或当别人将要超过自己时产生的自惭、羡慕、不服、担忧、愤怒和怨恨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消极情绪体验。嫉妒心理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克服,就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妨碍个人的发展前途。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的特点及其危害性,寻找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在把“嫉妒”和“羡慕”进行比较和链接,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嫉妒是与生俱来的吗,它是孤立的吗?在思索这个问题时,我想到这样一句“气人有,笑人无”的老话。人们的气从何来,我想最朴素的想法是“你有我没有”、“你好我不好”等等类推,归根溯源,  相似文献   

6.
就为一双鞋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34):38-39
“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古人认为,女人善妒。西方古代壁画上吐着舌头的毒蛇象征嫉妒报复的女人。嫉妒报复是把双刃剑,戕害他人的同时也必然祸害自己;嫉妒报复是把张开的弓,一旦拉开,难以收回!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同伴关系、嫉妒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724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同伴关系、嫉妒、校园欺凌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2)嫉妒在同伴关系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证实同伴关系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嫉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分析,有利于了解这种案件犯罪人犯罪心理发生的机制,减少潜在的人格缺陷者蜕变为犯罪人。邱兴华属于典型偏执人格,从他的经历出发,可以分析其偏执人格的形成原因:早年失爱造成情感发育不良、缺乏自省力导致负面心理能量的淤积、虚荣自尊造成易敏感和好嫉妒以及对于自我的威胁导致偏执妄想。由此可对预防偏执型人格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类似社会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比较的失衡:青少年嫉妒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中,嫉妒是普遍存在的,古今中外都有。《太平御览》中的武阳女子,因丈夫在观赏桃花时无意中说了声“美哉”,她便让人把满园的桃树砍了个精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理中郁郁而死;奥赛罗在嫉妒的猜疑下杀死了爱妻;正像培根所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  相似文献   

10.
丁启阵 《北京观察》2017,(10):77-79
李邕的高才、多金、慷慨.有些人会发自内心地嫉妒,有些人会认为是对自己权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1.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对比自己优越的人和事的一种不满。它的两面性表现在:这种不满也能成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使自己赶上或超过比自己优越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理还可能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破坏比自己优越对象的念头,有的青少年学生采取给对方以难堪,甚至伤害对方等方式来渲泄这种心理,结果既害人又害己。  2.报复心理。在犯罪学上,报复心理是一种危险心理,因为报复心理追求的是一种在受损害程度上的平等,相当于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的再现。但是,报复行为难以以绝对对等的方式实现,以错对错的行为往往能加大过…  相似文献   

12.
嫉妒这个词在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解释颇多。《圣经》中“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我国辞典中认为,“嫉”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是埋没贤良的人。  相似文献   

13.
“海派清口”表演者周立波某次说“脱口秀”,提起国人的一种通病,认为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十艮人有、笑人无”。解释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过得挺好,富裕,别人嫉妒你;你日子穷蹙,寒酸,别人笑话你。  相似文献   

14.
原始社会没有犯罪,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促使犯罪起源的激发因素是婚姻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人类观念的变化。在人类观念的变化中,个体婚的出现是引起嫉妒感情和嫉妒观念发生的主要原因。嫉妒是文明社会引起情感型犯罪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财富的出现和增加,剩余财产的家庭和个人占有引起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促使财产贪欲和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财产贪欲同嫉妒一样,也足以引起仇恨、凶杀和伤害等类型的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15.
所谓嫉妒就是得知别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是宝贵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感。这是一种含有憎恨成分的情感。应该看到,许多青少年的嫉妒都深藏在心中,如果处置不当则会以扭曲的形态爆发出来。 一个偏远的市镇发生了一件恶性凶杀案件,凶手和被害人都是中学生。以下是凶手的父母在案发前的一些言行:“你看李家的孩子学习多好,人家多有出息,你的学习这么差,真笨,还有脸吃饭?”“你看李家的孩子预选考了第一名,你连预考的边都没沾上还有脸活着,真是恬不知耻!……”在此三天后,血案就发生了,凶手父母追悔莫及。 父母的喋喋不休,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3,(19):3-3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谚语流传至今,依然让人受用。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曾经令人们羡慕、嫉妒的职业仿佛成了明日黄花,反倒是一度曾被人们小瞧的、新型的行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因为它们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警缘(散文)高克芬人的一生,很多事是讲究经历的。如婚姻,“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一线”就是缘份。人写人如是,人与职业也如此。如当警察,就有从警的缘份。就我来说,曾经把当警察看作是一个难圆的梦,甚至是不愿去想的幻影。我嫉妒过那些被幸运之神恩宠的人。初三...  相似文献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近日在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开幕式上说,全世界共有匕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紊乱和行为紊乱病症。尽管息这类病症的人如此多,但是仅有50%的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而且只有1%的人接受了精神病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精神紊乱同酗酒、吸毒和吸烟有直接关系。与会专家说,尽管有这么多精神病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应该悲观,因为这种疾病是可以战胜的,例如忧郁症的治愈率就高达80%,比。c脏病和癌症的治愈率还高。有些精神紊乱疾病同家庭、工作单位、国家以及宗教有直接关系,困此专家建议在治疗和防止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19.
某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不动则罢,动则大乱,极悖组织初衷。原来,该单位新提拔重用了两名干部,从组织考察时起,在职领导就整天托人旁敲侧击,当心自己将被取代,以致对被纳入考察的属下横生嫉妒,常常冷言冷语、挖苦讽刺,工作开始懒散起来,整个单位被闹得乌烟瘴气,不团结的气氛愈演愈烈。其实,工作表现较好、成绩突出的干部,往往被提拔重用,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被提干的人越多,其单位形象越好,那些面对下属被提拔重用不是引以为荣,而是横生嫉妒甚或从中设障等的在职领导,说来说去有种病态心理,是极不称职…  相似文献   

20.
羡慕嫉妒恨     
不要把它分开,不要写成“羡慕、嫉妒、恨”或者“羡慕·嫉妒·恨”,那将会削弱它的表达效果,甚而使之韵味尽失。“羡慕嫉妒恨”是一种修辞。就像“神速麻利快”描摹一种“快”。就像“刁巧伶俐奸,敌不过忠厚老实憨”表达“老实常在,奸猾一时”之命意;把同义词或近义词反复叠加,说“快”就极言其快,说“奸”就极言其奸,通过紧凑、复沓的形式,表达鲜明、强烈的情感,追求一种奇特、夸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