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国家权力入手,提出国家权力对国际法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一般命题,并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形成的角度,对在国际法渊源创制过程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和作用进行实证的和辨正的探讨,藉此得出一个国际法学者或许不愿正视的结论:即国家权力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无法回避的核心要素。文章最后还有意识地强调了国家权力中的文化力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 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 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 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 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 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 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的角色定位和国际责任、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外交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思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2006年度国际青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是中国国际问题学界创办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集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为一体,在国内和国际均有一定学术影响。本刊以服务于中国外交为宗旨,并力争与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保持同步。重点刊登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新动向,关注新思潮和新理论,集中反映最新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专论、国际政治专论、国际经济专论、国际安全与战略综析、热点问题聚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理论探讨、新人新作、国内外学术交  相似文献   

7.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是中国国际问题学界创办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集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为一体,在国内和国际均有一定学术影响。本刊以服务于中国外交为宗旨,并力争与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保持同步。重点刊登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新动向,关注新思潮和新理论,集中反映最新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专论、国际政治专论、国际经济专论、国际安全与战略综析、热点问题聚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理论探讨、新人新作、国内外学术交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问题研究》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提倡从国际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国际问题,在学术分析中体现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专论、国际政治专论、中国外交、地区与国别问题等。欢迎有志于国际问  相似文献   

9.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问题研究》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提倡从国际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国际问题,在学术分析中体现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有:国际关系专论、国际政治专论、中国外交、地区与国别问题等。欢迎有志于国际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