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韬 《侨园》2004,(5):22-23
什么是法国贵旅婚礼?是奢华浪漫如灰姑娘的舞会,还是精致隆重如奥斯卡之夜?不光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中国人,就连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其他西欧人也有同样的幻想。我的闺中密友上海女孩依与法国男孩思结了婚。为了恪守家族传统,他们在上海办了20桌酒席之后,还要去法国举行教堂婚礼。我作为他们多年的好友和恋爱见证人,有幸被邀请出席他们的法国婚礼。  相似文献   

2.
吴晓莲 《各界》2013,(5):89-91
1933年1月,陈铭德和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在北平市南河沿的欧美同学会礼堂举行了结婚典礼。婚礼上,他们以交换一对刻着“海枯石烂,永不相忘”的石章来彼此表明坚定的爱情。然而这个婚礼最特别的地方是,每位来宾们都得到一张粉红色的卡片,上面庄严地印着一份新郎新娘联合署名的协议……  相似文献   

3.
朗杰  罗政 《瞭望》1990,(47)
从大学生到军人,他走过来了;从内地到高原,他们跨上去了。青年军官王进良,抛下依依惜别的妻、子,毅然上了西藏。军中白衣天使蒋纯霞,抛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十天后紧跟着来到了丈夫王进良的身边。在西藏羊卓雍湖水电站,承担施工任务的武警水电工程指挥所的官兵们对记者说:“去写写他们吧。”记者遂寻到了这对年轻的军人夫妻,倾听了他们坦诚的自述。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一个军人,是一位中将。初次相识是在1983年4月,我刚从《西藏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调到西藏文化局任党组书记、局长。有一天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打来电话,让我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的办公室去一趟。  相似文献   

5.
伍皓 《瞭望》1995,(19)
追思与遗憾──一位驻藏记者对孔繁森的缅怀伍皓“老孔遭车祸不幸遇难了!”乍一听到这噩耗,我们新华社西藏分社全体同志都惊呆了。因为工作关系.分社内除一、二位刚进藏的同志外,与孔繁森这位前拉萨市副市长都相熟或相识h记得不久前,我听说他来到拉萨市,想请他吃便...  相似文献   

6.
李楠 《瞭望》1987,(49)
美国某些国会议员插手别国的内部事务习以为常。过去记录累累,今天仍然一犯再犯。对中国,他们一向双眼盯视西太平洋上的宝岛台湾,干过不少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最近两三个月来,他们又转向世界屋脊西藏,兴风作浪。 这些议员先生们就他们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3)
近几年随着美国在西藏问题上有关档案的不断解密,学者对西藏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将目前美国媒体关于西藏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汇总,最后简述美国媒体的政治倾向性以及反思应如何更好地应对美国媒体对我国造成的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8.
新春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正在上海市监狱举行。监狱的小礼堂,今天张灯结彩,彩灯和鲜花烘托着大红喜字,满室春意融融。欢快的音乐声中,婚礼主持人——监狱管教中队长杨金根宣布: “市内河航运局工人金城同志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工人李超英同志的结婚典礼现在开始。我们监狱里举行这样的婚礼,今天还是第一次。金城为什么选择监狱来办他的终身大事,请新郎自己介绍。”胸佩红花的金城,激动地站了起来,向参加婚礼的来宾们——家长、亲友、监狱管教干部、单位  相似文献   

9.
徐建成 《民主》2024,(1):41-43
<正>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沦为“孤岛”。但“孤岛”不孤,一批爱国民主人士留守在上海,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鼓励下,于历史烟云中书写了民族抗争前行的不屈脚步。苦难的婚礼婚礼的第一场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那是上海沦陷成为“孤岛”一周年的日子,也本是文化界爱国民主人士举行“星六聚餐会”的日子。这次聚餐会改在了威海卫路中社礼堂。小小的礼堂,挤满了人,一场别样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孔另境,时年35岁,性格豪爽热情,豁达开朗,善于广交朋友,言辞铿锵激昂,喜怒皆形之于色。新娘金韵琴,时年20岁,还是学生,就读于上海法学院新闻专科,为人诚朴,很会烧菜。  相似文献   

10.
阿乐 《侨园》2014,(4):34-34
我在英国生活的几年间,曾应邀参加了几次纯粹的英国人的婚礼,了解了一些英国人的婚俗习惯.他们的婚俗与我们国内的婚礼相比较,完全是两回事和两种感受.英国人的婚礼,简约、质朴、浪漫、传统、不奢华.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世界屋脊上的这些小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它们还鲜为人知。今日重提,依然颇有新意。 1982年7月5日,美国纽约35岁的律师乔治·赫里兹和加利福尼亚州34岁的女教师苏珊·柯特妮,随英国促进旅行社BAC2121团从成都飞抵拉萨。当天中午,他俩就向中国旅行社拉萨分社提出,要于7月6日按照汉、藏和西方三种方式在拉萨举行婚礼,委托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5,(9)
<正>1941年7月5日的上海,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正式结为伉俪。新娘梳着短发,直直的鼻梁,戴着眼镜,充满朝气和睿智,她叫雷洁琼,是上海东吴大学的教授。新郎个头不算高,白净面皮,留着小胡子,微微有些谢顶,说话温文尔雅,很有绅士风度,这位新郎叫严景耀,也在东吴大学工作,主讲犯罪学。新郎和新娘都是1905年出生,严景耀比雷洁琼大不到两个月,这一年他们都是36岁。雷洁琼19岁去美国留学。1931年,26岁的她拿到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和中国留学生当时所能获得的最好成绩"银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半个世纪以来名满国内外,他的著作被译成10余种语言,销售量达数百万份。苏联经济学家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现为(《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对苏联经济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著作亦深受欢迎。他们两人都曾从政,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们相识近1/4个世纪。为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夜,清凉而静谧,皎洁的月光,唤醒了我的记忆,又使我回到了横空出世的冰雪昆仑,回到了英雄的昆仑汽车兵身旁。 那是九月的一天晚上,我从西藏阿里高原来到新疆昆仑山上的第一个兵站——库地,只见满院碧树披上了一层银辉。一群年轻的汽车兵坐在车头前,一边赏月,一边交谈着。小伙子们个个面色黝黑,淳朴可爱。他们谈起自己在昆仑山行车,话语里总是带着几分自豪。原来,他们都是乌鲁木齐部队某部汽车团的。这个团由于常年在昆仑山上执行运输任务,因而闻名天山南北。我问他们:“今年已是第几次上山了?”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青少年与宗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在我国,这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民族问题。青少年之与宗教发生联系,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必有其久远的历史效果。我们的目的是想看一看这一代西藏青少年与宗教(即西藏佛教)是怎样联系着的。这一代西藏青少年出生于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以后,在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上都高出他们的前辈,尤其是物质环境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极深刻的改变。但是,现实状况告诉我们,西藏青少年仍然摆脱不了生于斯、长于斯而为前辈所热衷的那个宗教社会的环境,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在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找到自已的位置,从未体会到任何觉醒前的迷惑。时代的强烈反差推出了这一代西藏青少年,他们思考自身命运、思考民族前景、思考宗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生态:净土永存“香巴拉”石永红,沈路涛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后一方“香巴拉”。“香巴拉”是佛教用语“世外桃源”的意思。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依然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工业污染没有...  相似文献   

17.
江涌 《瞭望》2005,(42)
十月,中国的“黄金周”长假刚刚结束,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副部长亚当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杰夫里等陆续来到中国,开始了被媒体称为“调查之旅”的中国之行,此行的重头戏将是在北京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万里副总理今年3月在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自治区党委在京负责同志会议上指出:西藏要发展繁荣,必须有大批本民族的人才和专家。这是西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力的长远大计和重要保证,也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大量培养藏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是中央对西藏教育的一贯政策。1980年4月,中央转发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曾明确提到:“要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帮助他们把建设西藏的主要责任承担起来。”并且第一次把教育援藏,摆在  相似文献   

19.
李楠 《瞭望》1985,(19)
古刹钟声随处闻 不丹信奉佛教。有趣的是,那是从西藏传过来的喇嘛教的支派。在旧都普拉卡的寺院里,管理宗教的官员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历史过程。不丹最早流行从西藏传来的苯教,即黑教。到八世纪时,宁玛派的尊师、印度僧人莲花生从西藏来到不丹,带来了宁玛教,即红教。到十三世纪,另一位西藏高僧来到不丹,带来了竹巴、噶举派的教义,并且逐渐传播扩展,成为今天占主要地位的白教。竹巴、噶举派创立时,天空响彻雷鸣,人们认为是龙的声音。这就是不丹被称为“雷龙之国”的来历。到十七世纪时,西藏噶举派的领袖纳布加尔进入不丹,成为不丹的第一位法王。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日本首相中曾根便远涉重洋,专程来到美国与里根总统就当前国际局势和双边贸易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中曾根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与里根总统的第五次会晤。 美日贸易问题日趋严重。美国对日本外贸逆差一九八四年超过三百四十亿美元,美国国内对此反应强烈。因此,双边贸易问题成为这次会谈的主要内容。此外,美苏外长即将在日内瓦就核裁军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