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晨昊 《世纪桥》2011,(5):60-61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生命权的现状以及生命权立法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生命权的宪法保护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防止公权力侵害生命权,提出了如何使生命权宪法保护能够得到具体实现的策略,为促进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深化及宪法保障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无价之宝”,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前提。以个人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生命权在整个权利体系中居于最高位置,是个人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虽然法律赋予了自然人生命权并对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予以惩处,但是面临着更多的生命被侵害的危险,法治文明玎个人权利的保护应该进一步完善,尤其要赋予同样生命以同样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生命权解读为一种自主选择权,那么死亡权与生命权就是不矛盾的。如果将生命权解读为一种非选择性权利(即生存权),死亡权与生命权也未必存在着规范性的冲突。只有将生存权规定为一种不可自弃的强制性权利,死亡权和生存权才会发生真正的规范性冲突。然而,经过对强制性生存权的几种辩护思路的考察,这种"强制性"(如果它存在的话)并不是道德权利的内在属性,而仅仅是一种来自道德权利论外部的限制。所以,无论"强制性"是否具有充分的政策实践依据,它都不影响死亡权和生命权二者在道德权利论内部的逻辑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该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从该法条来看,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较窄,仅限于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以适用,而其他权利受到侵害时则无法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为加强对民事权益的司法保护,抚慰受害人,引导公民尊重他人权利,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保护司法公正,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了《关于确认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侦查讯问阶段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如侵害嫌疑人人格尊严、健康权甚至生命权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保障人权理念的淡薄。在人权保护呼声高涨且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国应该确立审讯沉默权制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  相似文献   

6.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0,(2):59-59
我国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2月26日表决通过了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轻微的精神损害,原则上不能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否则诉讼成本很高。教育部下发通知:八类考生  相似文献   

7.
生命权探析     
董红  王有强 《世纪桥》2006,(5):84-86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它是人权理念的最高体现。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我国立法是将生命权规定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而加以保护的,这也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立法体例。本文简要阐述了生命权的概念,生命权与生存权的比较,还讨论了生命权与死刑制度以及生命权与安乐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春 《理论导报》2008,(4):49-50
当出生"涉及到损害赔偿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的救济方式无非两种:或以侵权损害赔偿来主张救济,或以违约损害赔偿来主张救济.当然也有主张用侵权与违约的责任竞合方式来处理的.由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负担,以及损害赔偿范围上有明显不同,因此,讨论该类案件之诉讼请求权基础大有必要.文章从"不当出生"之侵权客体,侵权客体的性质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侵权法律救济比违约法律救济对受害人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新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应我国新形势下调整离婚关系新情况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合法婚姻关系,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制裁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为正确贯彻实施这一法律规定,本文拟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中后期伦理学转向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就越来越关注对各个领域中权利问题的探讨,使得"权利概念成了伦理学的中心"[1]。"权利问题"也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生命伦理学中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权利的争论,比如在流产问题上会涉及妇女的生育权(或隐私权)与胎儿的生命权的冲突,在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医生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11.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是维护宪法权威、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融入世界潮流、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构建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必须从赔偿的范围、方式、标准、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证国家赔偿渠道通畅,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5)
错误出生系指由于医疗机构的过失,没有检测出或错误检测孕妇所怀胎儿的遗传疾病或先天性缺陷,致婴儿父母在未知该情况下产下具先天性缺陷的子女,婴儿父母依法有权向医疗机构主张损害赔偿。错误出生系侵害了婴儿父母对生产出健康婴儿的期待利益,与造成婴儿残疾的原因无关。通过违约责任主张错误出生之赔偿,将产生请求权主体、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困境;将侵权责任作为请求权基础成为各国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美国侵权法上旅馆因第三方行为引致住客的人身伤害所负注意义务的相关案例,总结出美国法院在衡量旅馆对因第三人行为受到侵害的住客的责任时的一般原则、具体情形、考察因素及其例外,并比对我国2004年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而对我国的相关司法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停止侵害的救济方式被认为是判定专利侵权后的当然结果。但是,我国专利法领域中的侵权责任不同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侵权责任,并不仅仅把侵权行为视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责任也不仅包括损害赔偿。因而,停止侵害请求权不宜被视为一种绝对权的请求权,而应当基于侵权责任产生。美国法上“永久禁令”制度的变迁为我国重构专利侵权救...  相似文献   

15.
<正>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共通报曝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275起,处理425人。  相似文献   

16.
"风险承担理论"和"成本障碍理论"、第三人主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妨害合同相对性、违约精神损害存在预见难、证明难、计算难等难题,构成了当前对违约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关键障碍,事实上,拨开"风险承担理论"和"成本障碍理论"的迷雾,完全可以运用"风险评估技术"解决计算难等技术难题,找到第三人主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妨害合同相对性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由于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人身利益一旦受到侵害,无法以民事主体身份获得法律保护.现实生活中,对胎儿的损害主要是损害胎儿的生命键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侵害,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医疗领域,如产前检查、治疗以及生产过程中;二是间接侵害,即侵害孕妇人身权利的同时,间接侵害了胎儿的人身利益.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正因为如此,司法实践中,胎儿所遭受的伤害大都视为对孕妇或产妇的人身损害.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母亲的利益都不能完全囊括胎儿人身利益.要解决胎儿利益保护问题,必须从权利能力制度寻求突破.文章检讨了传统法律人格的缺陷,借鉴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胎儿保护的立法经验,认为未来民事立法应当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微腐败"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本文基于对新疆兵团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归纳梳理职工群众身边"微腐败"的新特点,剖析基层"微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两种权利的合称,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对公民健康权的侵犯也是对其生命权的侵犯,因为危害健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正没有证据证明"堕胎罪"的设立阻止了堕胎行为,它造成的最大后果是:胎儿的生命权没有获得保障,而孕妇则在毫无安全可言的堕胎过程中大规模死去。1929年6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出了一道通缉令,追捕逃犯蒋巨高。蒋巨高是一名电车售票员,两个月前,他购药为相好张小妹堕胎不成,反致张小妹死亡。事发后,蒋巨高潜逃,警方一直未能将其抓获。以现代医学眼光看,1920年代的中国民间堕胎更多服用的是剧毒中草药。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