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邹升平 《理论月刊》2014,(1):180-184
瑞典具有很深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很高,这不仅在于其具有深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且有着现实的认同路径:民众利益得到了切实关切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价值观的学校教育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主体渠道;推崇"文化民主"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强化社会融合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基础;推进理论创新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理论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认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人类逐渐经由"全球化"、"信息化"进入服务经济的文化时代,新疆多民族社会急需构建国家认同来提升民族自治效能,适应社会跨越式共进的刚性需求。聚焦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社会学基础,探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契约框架、社会身份文化的转型思路以及社会治理的"善治观"与"服务观",揭示国家认同的本质是让人们因为生活幸福而变得更团结。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引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有效维持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防止社会断裂的"粘合剂"。形成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国家治理的一致目标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达成价值观共识、确立共识性的价值观,必须解决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然价值观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管理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处于社会治理架构升级的关键时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创新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的和谐不仅是指社区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含协调的管理体制、信任度强且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充分认同,达到精神层面的有序与和谐。支撑社区发展的上述因素恰恰构成了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社区管理创新有赖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社会资本是创新社区管理的重要动力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共享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推动以增强包容性为特征的共享式发展是实现发展转型、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共享式发展主张增进主体之间的共识、认同与合作,内含了发展理念与价值观的转变。在现实中,面对公平与效率、公德与私利的矛盾,实现共享需要从具体、历史、辩证的立场予以认识和处理。推动共享式发展要求在"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之上重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正义基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确立有助于共享的制度基础,进而通过培育共享的价值观以巩固社会团结的文化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玉琴 《前沿》2015,(1):84-87
当下的中国民族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转型危机与治理风险。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顺利越过"转型陷阱"实现民族社会的和谐,必须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治理战略。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来探讨民族社会和谐的内在政治逻辑结构和发展路径,具体政治路径是:(1)优化民族社会政治生态环境;(2)提升民族地区政府能力;(3)培育民族地区公民社会;(4)构建以国族认同为基础的全国范围的文化认同;(5)防范和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通过对治理转型时期民族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路径思考,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活秩序,确保民族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蒋林峰 《求索》2012,(1):92-94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多途径选择过程,而社会道德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道德意义在于实现社会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和提升公民道德;我国有较为完备的道德文化体系和丰富的道德治理经验,这为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道德基础;基于道德建设的社会管理创新应注重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健全道德文化引导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蒋红 《思想战线》2015,41(1):39
在民族主义浪潮强势复兴的国际大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与此同时,民族认同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化因素及文化认同构成了民族认同各个层次的前提与基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多民族国家要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建构积极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尤其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价值观建设,认同教育是基础,在此过程中,政治精英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还应当营造有利于价值观践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马用浩 《前沿》2010,(9):110-114
和谐阶层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社会成员在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认同与和谐相处。从促进和谐阶层关系构建的角度出发,社会价值观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宏观社会环境;执政党和政府主动地培育和推广核心价值观;开展富有实效的公民教育;努力做好价值冲突的调控工作;社会价值观建设人人有责,社会精英群体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人们个体的、集团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当代中国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出现了认同危机问题:一是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之间应当具有的合理关系出现了模糊认识;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的张力关系出现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达成价值共识,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应急协调体系包括契约协调、文化协调、经济协调和信息协调等机制,反映了民众对自由、平等、追求物质利益、诚信守约的商业道德、重视基本权利等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认同。应急协调体系反映社会价值观认同的主要根源在于美国社会共同的文化宗教背景,以及共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其中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化思维与文化方式,也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必然导致以下结果: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社会进步的目标锁定产生革命性意义;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大体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目标、规划更加科学有效。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重要补充;中国梦是崇高目标。在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执政者应当是文化的行家里手;以文化思维思考、观察、解决问题应当成为各个层次执政者一种潜在的意识;要统筹兼顾,善于“弹钢琴”;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以文化思维与方式评判国家治理的绩效标准为:人民群众精神素质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的明显显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全民族精诚团结、国家认同感的明显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以社会的绝大部分人认同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引导,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传播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功能就在于监督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和提供娱乐.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有效实践,在欧洲实行30年后却宣告失败了,它的失败一方面源于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也存在问题。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危机,造成了欧洲社会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给欧洲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带来了挑战。欧洲多元主义文化政策的失败给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是:坚持统一与多元的辩证法,建构统一是尊重多元的基础和前提。为维护我国的团结统一,需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等方面建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人民解放与民族独立,进而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承载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这表现在它既具有增进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又具有强化民族地区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助推和谐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让其传承价值闪耀伟大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王焱 《群众》2014,(12):23-24
<正>社会管理创新是"八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这是社会建设理念的重要发展。近年来,全省各地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积极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为社会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邺:贵在互动互融南京市建邺区精心设计和引导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从政府到社区,从社会组织到个人,参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公共治理理论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理解,进而促进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深化对理论基础的认识,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前提和保证,对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民族文化认同陷入了"事物化"和"特质化"的思维误区中,两者共同的特征是"重物不重人",将民族文化发展导入工具化之中造成这一思维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贫富不均;以教育为基础的上升渠道堵塞;以道德为底蕴的社会风气沦落。为了让民族文化认同摆脱思维误区,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必要加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提升道德水平,以社会成员人性真善美为基础,重塑教育热情,以优质教育需求和服务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