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惠敏 《学习月刊》2009,(16):96-9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有形产品竞争.而是延伸到产品以外的多方面无形竞争。而企业文化这一“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大企业所关注。企业文化和宣传工作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合力的“聚集”效应.发挥它们在企业竞争之间的“助推器”作用。在新时期.企业的宣传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能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质.增强竞争能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企业宣传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2.
期盼“贵州强省”,充分反映了在贵州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贵州民众对自身贵州身份的认同感。西电东送、能源强省、生态立省、文化建省等为本身就没有“技穷”过的贵州人正名,最近一段时间“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和声,更是让贵州人在前进中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蒋明 《求实》2004,(Z4)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到来 ,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 ,而是文化的竞争 ,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 ,因此 ,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 ,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认同则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江铜企业文化战略导入之初 ,由于并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不少员工感觉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觉得企业文化好似“空中阁楼” ,很“虚” ,根本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 ,重点在哪 ,更谈不上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提升管理水平了…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马建交45周年,通过举办马耳他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展示贵州多彩文化和良好形象,进一步与马耳他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让贵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11月10日至17日,在贵州省文化厅、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圣詹姆斯国家艺术中心组织下,贵州省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再次走进马耳他开展传承人巡回手工坊互动交流活动.使“部省合作”项目——“2017马耳他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持续升温,再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陈政 《当代贵州》2006,(11):13-14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州,是对贵州投资环境建设的肯定。开放的贵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吸引外资的竞争,关键是投资环境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余丽丹 《当代贵州》2023,(18):30-31
<正>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放眼看山,是万物葱茏的“贵州绿”;低头看水,是满河涟漪的“贵州清”……今日之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放眼看山,是万物葱茏的“贵州绿”;低头看水,是满河涟漪的“贵州清”……今日之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谭健 《当代党员》2011,(9):32-34
“城市发展规律揭示,以基础设施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告一段落后,新一轮城市竞争将是精神文化的竞争。”世界银行城市发展战略专家哈默尔说,“一个没有精神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后劲的。”  相似文献   

10.
做足做活贵州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大宝库”、“东方的瑞士”、“中华民族的大公园”、“天然的大空调”。旅游业是贵州的特色产业,也是贵州的优势产业,是贵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贵州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把贵州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优势做足做活。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除了大海没有,什么都有,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省已建成涵盖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11.
白芳芹 《当代贵州》2011,(14):32-33
今年以来。各地方卫视的竞争已进入“龙虎争斗”的白热化阶段,贵州卫视要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努力打造成为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世贸规则整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产业 :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崛起的“文化经济”中共“十六大”报告特别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或者说是带发展趋势性的重要现象。当代经济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是文化产业即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大量涌现 ,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且越是发达…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他指出,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软实力”。如果说经济是“面子”,文化是“里子”,那么人文精神就是“骨子”,在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征程上,我们尤其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弘扬贵州人文精神,提升贵州人的“颜值”和“气质”,为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企业发展也就没有了希望 海尔文化,联想文化,森达文化……这些永立市场潮头的企业,都靠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不衰的基石,在市场大浪淘沙中,企业愈显生机盎然。文化,正成为企业独具优势的经营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莉芳  马燕 《当代贵州》2008,(19):67-67
座落在“贵州屋脊”韭菜坪脚下珠市乡的赫章县道坤铁业有限责任公司,“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置身于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创造了“求实、自强、诚信、贡献”的企业文化,成为了贵州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和养成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象独特、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相对保存较好。当人类意识到“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的愚昧所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状况时;当我们环顾世代相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遭到破坏、忽视,甚至濒于灭绝时,人们方从迷梦中警醒。在我们认识到文化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也是发展资本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不仅是地上和地下丰富的经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且也是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生产力。在发展文化产业,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手握着保护与开发的“双刃剑”,徘徊在“积极保护”还是“消极保护”之间,犹豫于“保护为主”还是“利用为主”之间,不能从“关照历史,着眼未来”的全球化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国内外共信的指导思想,对我省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既缺乏政府、学界与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没有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上可操作、又切合贵州特殊省情的应对措施。因此,认真研究我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是当前发展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省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为进一步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各显神通、纷纷“出海”,步入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步开发利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发展新阶段。贵州地处内陆,企业自行“出海”,“船”何以求?  相似文献   

18.
魏兰 《当代贵州》2009,(11):9-12
贵州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省的文化资源大多处于欠开发状态。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贵州不缺好材料,但缺少善于雕琢材料的好工匠。”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华 《新长征》2009,(3):56-57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正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同时它自身也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压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正如企业文化的内涵一样是十分丰富的。从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