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性别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性的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两性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的事实以及两性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阻滞因素。本文主张以两性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应该秉承多元主义,从女性个体的不同角度出发满足不同需要,达到女性真正的解放和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平等观念及其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观念一直强烈而又持久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反平等观念最重要的立论是人生而不平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主张社会平等的思想和理论流派包括自然法、基督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罗尔斯的平等理论等。对于平等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公平的关键是社会权益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萌 《理论探讨》2005,3(6):102-10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不是丢掉效率优先,要求公平分配,而应寻找造成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社会不公、权益不平等。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从源头上治理社会权益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党提出并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随着社会公平问题的日益突出,重新定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适时地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的时机已经成熟。关注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变得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作为政府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应该以社会公平为基础和前提,而由于机会自由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垄断又是机会自由的天敌,所以,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应该以保障机会自由,消除任何歧视性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为公共政策的依归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7.
刘玲  陈娟 《学理论》2010,(19):68-70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公平观的批判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马克思的公平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其实质内容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公平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观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当代,和谐社会观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的形成既有利益关系的协调性,又有价值观上的普遍性。利益讲的是效率,价值则注重的是公平,效率强调的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注重的是分配的合理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存共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也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和谐社会观,就是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并把此种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为和谐社会观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公正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教育机会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教育公平理念,深入分析教育不公产生发展的原因,积极探究从根本上化解教育不公问题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苏伟 《理论探讨》2007,3(4):6-8
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与人类之生俱来,但在中国历史上被压抑最深。它们是西方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又被资本的本性严重扭曲。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提供了平等、自由、博爱的基础,但要实现之,还得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上醒目地标明它们。只有使平等、自由、博爱之花开遍神州大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不但将作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中国建立,而且还将作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在人民中生根。  相似文献   

11.
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明确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质、基本特征,有利于防止平均主义的错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客观分析并科学解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效率与公平、平等与特权、按劳分配形式与非按劳分配形式等各种平等问题,有利于平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地区、阶层方面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方 《理论导刊》2007,13(5):46-48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由于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从而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执政党大力倡导,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众多学者已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涵义、特征,阐析了提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等。本文旨在分析执政党为什么“要”,以及为什么“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证构建和谐社会应当认可与兼顾“两种公平”(“比值公平”与“数量公平”),并试图澄清若干已成定论的提法,进而分析政府在认可与兼顾“两种公平”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一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理想。我国孔子的“有道之世”、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15.
吕永祥 《学理论》2014,(6):20-21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的正义诸原则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词典式优先序列中处于"逊色于"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而优先于差异原则的中间位置。罗尔斯受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和自然权利平等观的影响,将平等作为他的正义诸原则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衡量社会正义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人平等早已作为当今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被纳入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宣言之中,从人人平等的前提假设出发,沿着平等——形式的机会平等——实质的机会平等的逻辑脉络可以对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洪宇 《民主》2005,(4):15-17
一、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范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并使受教育者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则较难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既是一个原则,又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理论导刊》2008,3(3):46-47
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基础.但在我们推动机会公平的努力方向上,形式上的东西已引起关注,内容上的东西则重视不足.实现机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形式公平和内容公平的辩证统一,同时把握好它们的趋势、界限和尺度.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宪法的支撑和保障。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宪政实践证明,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平等权获得有力的宪法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一国如果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就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反之,宪法不能保障平等,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美澳两国在宪政建设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研究这两国的平等权保护宪政实践,可以给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找到必由之路。当我们在运用法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时,必须认真对待现实中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运用宪法加强对平等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尚华 《理论探索》2005,(5):128-129
公平属于价值范畴,是对社会平等性和公正性利益要求的相互妥协状况的认识和评价。效率则是公平评价人们利益关系状况的价值尺度,即人们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评价取决于该社会系统资源的效用和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其实质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因此,“追求效率,实现公平”更能体现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分配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效率,社会公平,资本形态,产权与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识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经济有效发展和社会公平趋势的契合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