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淫嫖娼、色情活动泛滥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卖淫群体中,农村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日益扩大的卖淫人群和十分猖獗的色情活动,我们不能不作出深刻的反思,研究这种社会丑恶现象存在的社会基础,探索其消除切实可行的途径,无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当一些人尚在卖淫嫖娼是否有罪,是否有害的怪圈中踌躇、茫然、无所适从时,卖淫嫖娼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严重性表现在八个趋势,一是趋向社会化,前几年还仅在一些开放城市出现,近年来已由沿海蔓延至全国各地,部分农村已初露端倪;二是趋向公开化,卖淫嫖娼已由暗到明,场所由暗地私宿发展到公共场所勾搭,旅店、宾馆预约等;三是趋向职业化,一些人以卖淫或介绍卖淫嫖娼为职业;四是趋向团伙化,流动方式由各自为战、单独作业发展为团伙违法犯罪,有的由窝主操纵,有的卖淫女臭味相投,合为一团,有的为寻找保护伞而进入帮伙;五是趋向年轻化,据某收容所统计表明,卖淫女的平均年龄已由21.3岁下降至18.5岁;六是目的趋向多样化,卖淫已由单纯肉体买卖发展为某些人谋取利益、权力等的色情交易,非单纯营利性卖淫活动十分突出;七是嫖客成份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1997年刑法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新的罪名就是嫖宿幼女罪。而嫖宿幼女罪的成立所保护的客体就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幼女的身心健康。但是对于被害幼女来说,对行为人定罪为嫖宿幼女罪的同时,就给被害幼女扣上了"卖淫女"的罪名。这是否是一种二次伤害?同时嫖宿幼女罪与强奸幼女型强奸罪是否存在法条竞合?嫖宿幼女究竟该定嫖宿幼女罪还是强奸罪?本文将以2011年9月辽宁营口一起八名幼女被强迫卖淫的案例出发,分析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4.
"空间"问题是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男性是社会中的主导群体,因此男权社会建构了一个空间,它不仅使男性权力和优越性合法化,而且使女性处于劣势和从属的地位。千百年来,女性被男权社会圈定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卖淫行为的心理和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对于卖淫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但是就其危害和影响来说,是非常恶劣的.在司法实践中,已将屡教不改和影响恶劣的,按流氓罪处理.并且,现在已增加了与其有关的一个罪名——传播性病罪.因此,认识女性特别是女青年的卖淫违法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因,由此探讨防治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透视和分析女青年卖淫罪错心理的某些规律,力求有助于对卖淫罪错青少年的综合治理.一、女青年卖淫行为的主要特点(一)从地理上看,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1994年,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浙江、辽宁六个沿海开放省区查获的卖淫嫖娼人员就占全国查获总数的41%.在这些地区,文化水平较高的妓女已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中女性被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日益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重视。女性在家庭暴力中被害有着诸如文化、观念、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从女性自身以及家庭伦理、法制建设等角度出发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从而为家庭暴力中女性被害预防与治理寻求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疑难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对未成年人实施奸淫、猥亵、强迫未成年少女卖淫等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虽然在所有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这些犯罪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宁波地区,近几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也处于高发态势。据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宁波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165件,被害人数达203人,其中包括了5  相似文献   

8.
当前儿童被害案件的类型主要包括虐待、伤害儿童、儿童失踪和儿童性侵害。社会矛盾加剧、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以及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是导致儿童易成为被害对象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种状况,应从建立强制报告制度、构建失踪儿童安全警报机制、完善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立法方面来实现儿童被害预防。此外,还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儿童被害预防意识以预防儿童被害。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浙江省89年1月至93年10月期间收容的1204名卖淫女劳教人员的历史资料及256名在教女劳教人员进行了调查: 一、卖淫女劳教人员的主要特点 1.年龄以18~25岁的居多,占被调查对象的53.3%,28~35岁的次之,占33.6%,38岁以上的占10.8%,16~17岁的占2.7%。 2.家居农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1.5%是农村妇女,城市无业妇女占20.5%,城镇在职职工仅有7.3%。 3.“专职”卖淫的为数最多,占73.9%,“兼职”卖淫的(即既经商、做工又卖淫的)占26.1%。 4.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占28.9%,小学占36.3%,初中占31.7%,高中仅有3.1%。 5.从恶习程度看,以初犯者居多,占77.3,“二进宫”以上的占22.7%。 6.普遍患有性病。在被调查对象中,患有各种性病的占78.5%。尤其是90年和91年收容的卖淫女劳教人员,100%身患性病。  相似文献   

10.
涉少家事案件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传统的家庭保护模式,二是法院介入家庭内部保护。前者某些情况下会侵害未成年人子女的权益,但法院介入家庭内部保护面临着信息不充分的困境。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家事程序的情况,通过社会关护员参与调解的方式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以社会参与的方式实现了国家保护与家庭保护冲突的融合,是人民司法传统在涉少家事案件中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私渡是一种违反国家出入境管制的人口流动,属于非法移民现象。近年来,我国公民私渡台湾现象愈演愈烈,呈现出地区扩大化、女性化、流动人口增多、被诱拐的特点。大陆年轻女性走上私渡之路,是社会、家庭、同辈群体和自身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因此,加强对私渡犯罪活动的打击,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和利益,需要大陆与台湾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政府与社会的联合管理和监督,女性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蔡梓挺 《法制博览》2015,(4):284-285
卖淫嫖娼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必然出现的一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卖淫嫖娼带来的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已经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深入对卖淫嫖娼现象的探讨和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治理对策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当前卖淫嫖娼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遏制卖淫嫖娼提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的特点可知,未成年人被害预防和被害后保护存在三大难点,即未成年人被害性突出、监护监督缺失、被害赔偿存在法律障碍。解决这些难点的对策是减少可得减少的被害性,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监护指导制度,增设精神损害赔偿规定和建立强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正从原来比较单一的经济型侵犯财产类性质向多样化、多类型方向变化,其中,尤以谋利为目的的两性犯罪较为突出,据上海市长宁区两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两性方面的案件占10%左右,其中,已发现多起前所未有的少女介绍他人卖淫犯罪案件.从事介绍他人卖淫的少女,虽是未成年人,但平时涉足酒吧、舞厅、卡拉OK场所(有些是花钱买票进入娱乐,有些则是应邀进入工作),逐步了解到一些性犯罪的腐朽、没落的丑恶活动内幕,熟悉了一些卖淫嫖宿的内情,因此,为了满足高消费的欲望,她们就会在金钱的驱使下,从事违法犯罪的勾当.从查处的案件看,这些少女并非专事介绍卖淫的,而是平时与一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有人提出需要“陪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呈多发趋势,其中尤以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突出,这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触动社会敏感神经。当前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女性案件特点表现为:犯罪人以成年人为主;多人连续性侵同一被害人现象突出;宾馆、旅社系犯罪多发地点;被害人以在校中学生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未成年女性身心发育不成熟,系统防护措施不健全,学校、家庭的相关教育缺失,以及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16.
留守人群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乡土夹缝里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与刑事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特殊的刑事司法保护也成为预防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保障农村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关键。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理论框架下的犯罪预防与被害保护以及刑事一体化理论下的多机构协作与诉讼机制衔接,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施行对留守人群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弱势劳工群体是市场经济自发因素产生的消极后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不断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特别是在保护和扶持弱势劳工群体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因此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弱势劳工群体问题。我国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在调解劳动关系方面有着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处理弱势劳工群体问题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顾问钱大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乞讨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根源,其中所涉及的各种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益的问题怵目惊心,各地为此纷纷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本文认为,在目前中国城市乞丐群体构成芜杂、真假难辨,"乞讨权"、"生存权"等许多重大论题争议难决的情况下,先把"未成年乞讨者"从整个乞丐群体中单独提取出来,重点予以保护,既抓住了乞丐问题的核心,在实践中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完全禁绝未成年人乞讨现象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治理未成年人乞讨这个问题上,必须循序渐进,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保护体系,而不能急于求成地搞所谓的"面子工程",更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式地"刮风"运动。否则,将有悖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甚至会适得其反,把他们重新推入乞讨前的"火坑"。  相似文献   

19.
失学、失业和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犯罪高发人群,而且其受到不法侵害的几率较大。本文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围绕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性、社区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社区青少年被害援助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麻正芬 《法制博览》2022,(7):142-144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较一般的刑事案件特殊,其主要原因是该类案件中掺入了被害人体质特殊这一要素,对这类案件的认定应当首先通过客观归责理论来判断能否将死亡结果归责于被告人的殴打行为;其次通过分析被告人在主观方面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否明知以及被告人的客观外在行为来甄别被告人的主观态度;最后通过分析判断是否应将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