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17-117
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国家建设部、文物总局共同评选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揭晓。永泰县嵩口镇、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屏南县甘棠乡口下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榜上有名。至此,福建省已拥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了解,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同时,福建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3.
前言     
《政协天地》2009,(11):8-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肖洁 《乡音》2014,(9):42-42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李立华 《乡音》2014,(5):41-41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杨建军 《乡音》2014,(10):45-45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牛润美 《乡音》2014,(3):42-42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本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镇名村,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肖洁 《乡音》2014,(12):44-44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杨建军 《乡音》2014,(4):42-42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镇名村,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06,(1):F0003-F0003
海陵具有2100多年历史,是一座人杰地灵,名贤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  相似文献   

11.
邓祖涛 《求索》2013,(5):241-243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也要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历史文化名镇新活力,是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最具争议、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笔者以汉水流域石牌镇为考察个案,尝试借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来探讨石牌镇保护模式.以期石牌镇的保护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浦源村位于周宁县中部,距县城仅5公里,两南崇山峻岭,东北平原并临东洋溪。2007年,浦源村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的乡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历史文化名村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浦源村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独特的护鱼文化、船刷宗祠和孝子坊.  相似文献   

13.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09,(11):15-17
九届省政协文史委集中征编出版了一套历史文化遗产丛书,其中,《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收录了国家级、省级的名镇名村共31个,其中又包含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个。文集撰文30多万字、录用照片450幅。  相似文献   

14.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出台各种法规条例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建设和开发的考虑而置名镇名村于不顾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你们城里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难道我们只能永远住在这样没有卫生间的阴暗潮湿的木头房里?”老百姓为什么想不通?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光耀头衔、老房子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之重,谁能扛得起来?  相似文献   

15.
漈下村,古称甘漈下,地处屏南县境之南部甘棠乡,鹫峰山脉腹地,是福建历史文化名人甘国宝(1709—1776)的祖籍地。2006年列入我省涉台古村落之一,是福建省涉台法缘古村落和古代宗法制度下血缘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因其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1,(12):F0004-F0004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城区南长区辖区内,占地44公顷,核心保护区18.78公顷。2010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殊荣。  相似文献   

17.
荣言 《春秋》2016,(1):62-63
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汇处,坐落着一座小镇,名叫廿八都,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来,廿八都渐渐拨开她神秘的面纱,被世人了解关注。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8,(3):47-48
2007年,嘉兴市各级人事部门深入开展“人才集聚工程”,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6880名,同比增长27.7%,其中高层次人才491名,紧缺专业人才2560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0000名,其中高层次创新和紧缺人才达到1000名”的目标任务,创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19.
“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这是1960年内蒙古人民发出的历史之声。据说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多个孤儿院里,3000多名孤儿因为粮食匮乏而陷入了困境。此事在周恩来总理、康克清大姐、乌兰夫等领导关怀下,内蒙古人民先后接收了3000多名孤儿,并发出的历史之声。内蒙古人民用他们的心血、草原和牛羊养育了这3000多名孤儿,使这些孤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20.
品读港里     
蔡维希 《政协天地》2010,(11):59-61
东海之滨,湄洲湾畔,贤良港内,屹立着一座千年渔村。她,就是神女妈祖的诞生地——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港里。千百年来,历史老人用如椽的巨笔,挥挥洒洒,在这美丽神奇的港湾,写下灿烂的篇章,辑成“妈祖故里”这部巨构。正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走进历史文化名村港里,贴近她的肌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