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与美国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一直将宪政的思想在独联体地区进行无休止的转播与实践。戈尔巴乔夫时期,在“民主化”、“公开性”的口号下,苏联改变国体、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权力制度的合法性,实行总统制、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修改了苏联宪法第六条,改变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反对宪法规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从而摧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第15届印度议会选举中,“第三种势力”崛起的可能性突然上升,它将改变长期以来,印度政坛主要是两大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局面。印度政治党派分化日益严重,联盟政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是“第三种势力”崛起的条件。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能成为“第三种势力”的领导者,但实际上未必能成为现实。社会公民党在全国性政党的力量排名上仍在印共(马)之前,如“第三种势力”在本次议会选举中诞生,将会以社会公民党为首。根据目前印度选举的形势看,各主要党派的得票率可能相当接近。国大党以微弱多数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主党联合政府“强化‘亚洲外交’”的核心理念表现为以东北亚为重点,“全力构筑与以中国、韩国为主的亚洲各国问的信赖关系”。日本民主党在实行政权更迭和上台执政伊始,在日中、日韩、日朝、日俄关系方面提出有别于自民党联合政权时期的对外目标及外交方针及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每况愈下,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苏联由于推行全球“进攻性战略”在国际上的处境十分孤立,这是戈尔巴乔夫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国内外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现在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苏联领导能否把这种“新思维”化为具体的行动。能否真正地同有关各国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政治变革中的多党制赵龙庚俄罗斯由共产党一党执政演变为多党并存的政党体制是苏联解体后政治体制变革的重要产物,也是俄罗斯与西方社会政治融合的重要一步。由多党制产生的政党政治已成为俄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政治进程的走向。本文...  相似文献   

8.
拉丁美洲是政党政治比较发达的地区。资产阶级政党统治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一直是这个地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长,反帝反霸反殖反独裁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个地区进入了一个政党林立、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印尼政策历来缺乏一个稳定的基础。如何判断苏加诺政权的性质并据此制订美国的政策,始终是困扰美国决策者的一大难题。进入1960年代后,高度紧张的地区局势与苏加诺激进政策更是构成了对约翰逊政府政治与决策资源的挑战。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性质和对外政策意图判断的演变,是促成约翰逊政府改变对印尼政策的重要环节。这一认知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苏加诺间接挑战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苏加诺蓄意采取了与美国为敌的政策;苏加诺与共产党国家结成了针对美国的政治联盟。美国的政策也相应由促成印尼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转向削弱苏加诺政权政治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1年“8·19”事件后,苏共被禁止活动,解散组织。同年底苏联解体,苏共更失去根基,陷入四分五裂状态。但时隔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看法开始改变。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后共产党人来了。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派共产党正在复苏”。英国新闻媒介也声称:共产主义幽灵再次在欧洲徘徊。一、重建和恢复组织原苏联地区左派组织正以新的姿态重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一)基本情况:目前,在原苏联地区的15个国家中均建立了一个或多个由共产党演变而来或由共产党改弦更张、主张在改革中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左翼政党。在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双方关系日趋密切,苏联在拉美的政治影响有所扩展。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8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里根政府推行新的遏制苏联扩张,削弱苏在第三世界势力的政策,也由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本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这些国家出现对苏的不信任态度,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处境困难,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紧张,其影响一度下降。面对不利的战略态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对第三世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本文重点说明的是:苏共、俄共为什么未能像东欧前共产党那样集体地转变为社会民主党,并且在转变后保持组织的规模和力量;为什么也未能像西欧和东欧社会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选举经常获得执政权。  相似文献   

13.
“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国第一大党。它自称人民党,是代表俄罗斯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它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中派主义”,宣称采取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中间立场;反对“政治激进主义”,主张“保守主义”;对苏联历史在批判其消极因素的同时肯定其积极成果;全面支持普京总统的路线政策;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人权和生态环境;要求把温和的自由主义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结合起来;外交上支持普京总统推行多边务实政策。俄国政党制度目前虽然保持多党制形式,实际上出现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京总统结盟使它的影响迅速扩大,但也造成了对总统的高度依赖性,出现了“强势总统、弱势政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苏联曾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强国 ,其法学理论和司法制度也相当发达。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曾以苏联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也都学习苏联。苏联作为一个欧洲的国家 ,虽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 ,但是它事实上吸收、改造了以往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各项法律文明成果 ,因此 ,苏联的法律体系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这一点即使在今天的俄罗斯联邦的司法制度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但是 ,近些年由于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大力传播 ,研究者较多 ,也出版了大量的著作 ,而对俄罗斯联邦等一些过去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却很少有人研究。当前 ,俄中两国都处在进行改革开放和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阶段 ,发展经贸合作是双方共同发展经济的需要。由于双方具有市场互补优势和地缘便利优势 ,经贸合作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然而 ,目前中国赴俄经贸人员或劳务人员大部分属于一些小规模的公司 ,因中方现在研究俄联邦相关法律和各种相关规定的专门人才很少 ,国内也缺少这方面的中文译本 ,这些“一线”人员虽然生活和工作在俄罗斯 ,但是对调整其自身行为的相关法律和规定知之甚少 ,当遇到问题和纠纷时也就不可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法律程序去解决 ,因而 ,被糊里糊涂地罚款的、被遣返的、以及其他被错误  相似文献   

15.
鲁迅从小就受人冤枉,受流言蜚语的议论。他成了文化界的名人之后,也有很多人嫉恨他,一个有思想锋芒的人,一定是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个人你一定要警惕,他是有问题的人,一个正经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他好的,因为社会上的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警察也说你好,小偷也说你好呢?比如有的人辩论不过鲁迅,就想别的办法,说鲁迅是拿卢布的.什么叫拿卢布的呢?卢布是苏联的货币,苏俄的货币,说他拿卢布就是暗示他是共产党的人,他是苏联共产党派来的文化特务。所以这话是很阴险的,因为你的话接近于共产党嘛,你为共产党说话嘛,所以说很多人不采用正常的辩论途径、辩论方式,而是企图在肉体上给别人带来威胁,这就是文化界的小人、道德败坏的人,这也是一些小人常用的伎俩,就是用文章之外的办法来打击对手,说鲁迅是拿卢布的这个流言可以说持续了鲁迅的终生。鲁迅虽然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是因为他看到共产党是被压迫者,共产党是在野党,而且不是合法的在野党,是站在被压迫人民一面说话的人,是被镇压的人,所以他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他才和共产党成为同路人。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北欧民粹主义政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诸多新变化:在政治舞台上,逐渐上升为各国主导政治力量;在政策纲领上,趋向温和,并重塑议题竞争空间;在组织形式上,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扩大影响,并实现跨国联合化。北欧民粹主义政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需求侧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影响等因素,供给侧包括政党体制、民粹主义政党策略和领袖魅力等因素。北欧民粹主义政党的新变化将加剧北欧政党政治碎片化,推动北欧主流政党民粹化和民粹主义政党主流化,影响北欧国家传统自由民主政治和政府政策制定,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未来,北欧国家民粹主义发展前景仍存在一定变数。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印度影响最大的民族主义观念主要有两种,即印度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绝大多数政党,包括执政达45年的的印度国大党和中左翼的人民党、共产党等,都是公开主张世俗的印度民族主义的政党。印度人民党则是以大力弘扬印度教文化为己任、主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党,其在印度中央政治舞台上的快速崛起,在国际上和印度国内都敲响了警钟。从国际上说,主要担心的是这个右翼政党的强硬政策,特别是对穆斯林的强硬政策和外交上强硬的核政策,是否会加剧南亚地区印度教原教旨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激烈冲突,加剧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的改变是中亚国家独立以后政治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亚各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和本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政党体制: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祖国”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乌兹别克斯坦形成了只有少数几个合法政党存在的有限多党政治体制;没有能起主导作用的政党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党体制的显著特征;民主党一党执政是土库曼斯坦政党政治的一个特点;允许具有宗教性质的伊斯兰复兴党合法存在并在议会中占有席位使塔吉克斯坦多党政治体制有别于中亚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20.
1996年7月,土耳其组成了以埃尔巴坎领导的亲伊斯兰教的繁荣党为主的联合政府以来,积极推行泛伊斯兰化的内外政策,坚决反对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所倡导的“民主世俗政体”,导致国内政治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在国际上也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联合政府已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1997年6月18日,埃尔巴坎总理正式提出辞职。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