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晋江店工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福建泉州市举行。会上,25名沃尔玛晋江店的会员按照《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第一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这标志着沃尔玛职工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工会组织。沃尔玛晋江店工会组织的建立,是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依法组建工会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纪亮 《法人》2006,(10):14-15
现在外企的管理者对中国工会的理解有点暧昧,是不是一定要成立工会,成立工会干什么,他们也不清楚短短的半月间,全国总工会与沃尔玛的“工会博弈”似乎已经分出了胜负。曾经态度鲜明的表示不会在中国成立工会的沃尔玛最终妥协,从7月29日沃尔玛晋江店第一家工会破冰到8月10日深圳分店工会的成立,十余天内,六家分店连建工会,对全国总工会而言是一场不小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第三条修改为:“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三、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工会必须遵守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少企业员工来说,“五一劳动节”期间的拔河、钓鱼、打扑克等工会组织的集体活动让人腻味,一些企业工会借节日之机向员工发放电影票,更是“可笑”的噱头,因为员工们的期许远远超出了这些“殊遇”。然而在“沃尔玛中国”的近3万名员工看来,这已经幸福得有些奢侈了,原因是沃尔玛没有工会,在工会力量强大的西方国家如此,在中国工会的严刑峻法面前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5.
根据《民法通则》第52条的规定,合伙型联营合同的当事人仅限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从《民法通则》规定来看,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即只有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才可以成为合伙型联营合同的主体,又据《民法通则》的第41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全部外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涉外企业。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单位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而实现了单位犯罪的立法化。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的这一规定,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产的,以贪污论”。笔者试图对该两条法律条款中的“委派”和“委托”的法律含义、法律主体的区别谈点粗浅看法。一、法律含义…  相似文献   

8.
为依法惩治单位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联营的两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联营成员的资格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至第五十三条,联营成员仅限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从《民法通则》来看,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独资经营与合伙经营在《民法通则》中并役有被认为是一种企业形式。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全部外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涉外企业。私营企业能否作为法人设立,《民法通则》无明  相似文献   

11.
一、单位犯罪概念和特征(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单位犯罪的概念是: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集体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6,(7):38-40
审时度势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李金柱副主任说:在放开二孩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人口质量问题,应制定落实各项婚前、孕前检查机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非法、违法生育问题,条例中应有明确的罚责条款.应对失独家庭有更多的关注、照顾,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精神不断得到抚慰. 鬲向前委员说:将条例的适用范围修改为“本条例适用于户籍或者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区域的公民.”将第六条中的“企业事业单位”修改为“企业事业组织”.将第七条第二款的“执行公务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调查取证”修改为“执行公务时可以依法调查取证.”将第八条中的表彰范围修改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公民.”在第三十九条后增加“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将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的“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修改为“不影响晋级,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13.
于峰 《中外法学》1994,(3):78-79
<正> 在立法上,我国刑法中受贿罪的主体构成,经历了由刑法颁布时“国家工作人员”这种一元化的自然人到《补充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再至《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这样多元化犯罪主体构成的变化发展过程。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赃款、赃物没收,公款、公物追还。”该法第8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仍然规定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依法惩治单位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第二条个人为进行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第三条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  相似文献   

15.
《自修大学(政法专业)》1988年第3期《谈横向经济联合的法律性质》一文提出,民法通则第52条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第35条的精神“有所冲突”,并认为合伙性质的联营(接即第52紊所规定的联营)在连带责任方面“应按照第35条之规定执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首先,第35条的“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对个人合伙的规定;而第52条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是对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所谓“合伙性质的联营”的一种规定。在应否承担及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上,法律上对个人合伙和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是指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分则内容的比较“旧条例”在“政治类错误”中规定了12个条文。“新条例”在规定“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时则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整,条文增加到15个。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增加了关于从国(境)外携带反动读物入境(第四十七条),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制造宗族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第五十七条),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第五十八条)等行为的处理规定。二是将“旧条例”第三十四条和第四十二条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条文即第四十六条,并且对有关内容做了适当补充修改。三是将“旧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其中,“公司”应当是指依照《公司法》规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设立的行政性公司、公益事业公司等;“企业”应当是指除公司以外的,依法成立的、并具有一定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服务活动的经济组  相似文献   

19.
<正> 现行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公司本身是股东投资的产物,故相对于股东的投资行为而言,理论界将公司以股东投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再作其他投资之行为称为转投资。转投资是投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我国新《公司法》第15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34条规定:"企业有权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与其它企业事业单位联营,向其它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持有其它企业的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