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袁瀛  文静 《法治纵横》2011,(20):30-31
截至今年9月19日,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1824辆,激增的交通流量将这个城市拖入了拥堵时代,有了BRT今冬能早点回家么?治堵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3日下午3点,北京治堵新政正式公布。被网友戏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厉治堵方案”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细细阅读“治堵意见”和相关规定,突出的是“控”、“限”。  相似文献   

3.
张艾清 《法学评论》2007,25(6):94-103
公共政策争议事项是否可以仲裁,是国际商事仲裁中一个颇具争论的问题,也是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以澄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不断发展,公共政策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已大为减少,自由处分性和可和解性已成为判定争议事项是否可以仲裁的主要标准,同时,各国对国内和国际争议事项的区分以及国内与国际公共政策的划分、要求仲裁员对公共政策的适用以及对公共政策的限制性解释与适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法争议变得可以仲裁,彰显出公共政策事项可仲裁性的扩大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每次看见拥堵的马路,我不时会想起黄伟文写的一句歌词:"人多车多,让我的肺积了尘"。面对这种车水马龙的局面,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擒贼先擒王,治堵须治停车场,停车场在时势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浮云 《检察风云》2008,(8):58-59
随着跪式洗头、跪式传菜等跪式服务在国内多个城市铺展开来,以及前不久中国第一批针对城市高端人群服务的"私人管家"的诞生,如今"至尊服务"的概念日益浮出水面,其争议亦随之而至.正如一位经营者所言,这种行为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至尊服务".诚然,业界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那么这些"上帝"是否真的需要"至尊服务"? ……  相似文献   

6.
行政案件的性质,决定了行政诉讼有其自身的特点.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为了解决在办案中自觉不自觉地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状况,我们在审判中注重抓好解决由民事诉讼向行政诉讼程序的转变,改变审判方式和工作作风,以尽快适应行政审判的需要.一、在诉讼目的上,由审查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改变为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民事诉讼争议的焦点是直接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而行政诉讼争议焦点是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相似文献   

7.
5月中旬,国务院明确提出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于今年出台,此后有关“专车”“拼车”等服务是否合理的争议声始终不绝于耳.就在近日,多地交通部门已经率先“出招”调整出租车行业运行模式,同时对“专车”“拼车”等新型城市用车服务进行规范.有相关人士透露,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近期出台.  相似文献   

8.
正《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日前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明确规定出台重大治堵措施前,必须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机动车若限购必须事先征求公众意见,不得像某些地方那样搞"突然袭击",湖北省武汉市出台重大治堵措施前将征求民意,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读者     
单一措施难以承载治堵重任
  近期,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征收拥堵费就能治堵吗?赞成者认为,征收拥堵费后,车主会出于经济原因而少开车、少到中心城区和堵塞比较严重的区域,缓解城市拥堵程度;反对者认为,征收拥堵费只会对私家车有效果,对于拥有多辆车的单位和企业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法人》2013,(10):11-11
"在这种特权体制下,民营企业虽然有着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其权益缺乏切实的保障。市场和私人产权均是作为工具被利用,而不是作为基本的制度。"近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撰文称。"城市拥堵有多方的责任政府、企业和车主都有责任可如今车主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所有的治堵政策都在打车主的主意作为重要的责任方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担应有之责,甚至想从治堵中获益。"9月9日,新闻评论员曹林撰文评北京计划收取拥堵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治堵方案征求意见稿业已公布,叫好声也可,质疑声也罢,北京市民想得最多的也许是:这些措施管用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治堵之策?  相似文献   

12.
在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审理中,被起诉一方往往以起诉方不具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主体资格作为答辩意见来否认对方的诉讼地位,这也是法院在该类案件的审理中所经常面对的争议焦点之一,当事人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者已成为是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决定性标准.实际上,这一思路已走入误区,不符合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律.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应以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作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岗位调动问题是引发劳资纠纷的重要导火线,而“劳动者拒绝去新岗位工作是否构成旷工”问题在司法实务中争议较大.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岗位调动的合理性认定,以及相关争议的处理方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帮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张坤 《政府法制》2011,(25):40-41
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下简称"治堵方案")公布。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的治堵方案共包括了30条措施,将力求实现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时速不低于25公里的目标。纵观治堵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定义及特征(一)国际仲裁中的非签字方:问题1.商事争议和国内、国际集团公司的数量和复杂性都与日俱增,鉴于财政、税收或者其他商事因素,签署了仲裁协议的个人之间或者公司之间认同并不一致,国际仲裁员、国内法院这些实践者越来越多地遭遇这一问题,即一个个人或公司签署的仲裁协议是否可以及于或者归责于其他没有签字的个人或者公司或者国家,使其成为追加的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2.这样表述这一问题也许更精准,即一个或者多个个人或者公司(甚至国家)是仲裁协议的正式当事人,如果争议产生、仲裁程序启动,不是仲裁协议的正式当事人的个人或…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我国设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已无大的异议.但对占有人的主观善意是否为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构成要件以及是否应区分善意与恶意而设定不同的取得时效期间这两个问题始终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分析,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7.
谈谈个人合伙纠纷及审理对策高兴宇一、个人合伙纠纷的基本表现(一)当事人之间因合伙关系是否成立发生争议这类纠纷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因是否存在合伙关系发生争议引起的。合伙人在进行盈余分配、亏损(债务)分担时容易发生此类纠纷。合伙盈利,一方想独占或多占盈利额,...  相似文献   

18.
任啸雷 《时代法学》2004,2(6):84-86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的"人",包含抢劫对象这没什么争议,但是否还包括抢劫对象以外的其他人,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有条件地包括抢劫对象和第三人,对"有条件"的判断应当以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为根据,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已连续发生多起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相关的国际争议事件,国家为此进行了紧急立法,但此举是堵而非疏,还需深度分析才能认清事件发生的底层根源。否则,法律仍将被科技暴徒所逾越,我国还会发生受国际指责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事件。在梳理基因编辑技术史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基因编辑技术简化、科技工作者域外求学、事件发生地经济发达、法律的宽容与限制和民众医学知识的欠缺是我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物性基础,中华传统文化、近代计生政策的影响是我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文化背景。物性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造成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争议事件多在我国发生。  相似文献   

20.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乞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乐 《政治与法律》2004,1(4):34-39
近来各城市纷纷划定"禁讨区",并在划定的区域内限制行乞.规定一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是否有权划定"禁讨区"以及是否存在"乞讨权"等问题上争议日益增多.基于此,本文结合南京市近日颁布的通知并对各大城市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法律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将乞讨行为分成为主动行乞行为与被动行乞行为,并将被动乞讨行为归结为"无受害人"行为;同时认为:设定"禁讨区"是一种合理的城市管理方式,以及并不存在着"乞讨权"这一所谓的宪法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