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彬 《江淮法治》2013,(7):20-21
近年来,利辛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进行积极探索,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效激活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大发展、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现场会、亳州市美好乡村观摩学习会相继在利辛举行,利辛在规划、建设、资金整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得以全方位展示和推广。如何继续保持利辛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态势?去年底,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3,(15):44-44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省人大代表,对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义不容辞的监督和支持职责"。采访中,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太湖县大石乡棠林村党支部书记王启寿坦言最关心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我所在的棠林村是太湖县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之一,作为人大代表,必须要扎在群众‘堆里’,关注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就全县乃至全省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想点子’、‘出主意’。"王启寿说到做到,多次到有建  相似文献   

3.
闻承武 《江淮法治》2014,(17):24-25
铜陵县人大常委会近年来连续关注美好乡村建设,通过视察、调研活动,寻出当前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美好乡村对于建设美好安徽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从2005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迄今已七年,全省农村面貌和农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三化"不同步的矛盾也日益更加凸现。面对这一新的历史背景,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作出"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4,(13):38-41
自2005年我省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经过7年多的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随着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结合美好安徽建设目标的提出,作出了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一直坚持吃住在村里,走群众路线,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拉家常,加快当地美好乡村建设;当选镇人大代表后,我仍旧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办一些群众所需所盼的实事.李沟村基础设施较差,又加之地处偏僻,村里没有任何二、三产业和经济实体,大部分群众是年年“麦豆”交替种植,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生活比较贫困.为此,我一方面向颜集镇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得到了镇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另一方面,我召集村里几位有经济头脑的群众,共商良策.现在已建成康士红畜禽特种养殖场,颜景义养猪场,成立了成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把广大村民渐渐引向了致富路.同时,在颜集镇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李槽坊新村生态园建设项目,切实帮助引导村民找到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周飞  张丙言 《江淮法治》2013,(15):16-16
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是宿州市人民群众的渴求,也成为市人大代表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在1月召开的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58名人大代表分别提出5件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议案高度重视,跟踪督办,如今——"好,真好!我们也住上小洋楼了,村里卫生也好了,水也清了,多亏了人大代表为我们建言,太感谢了!"7月5日,家住宿州市埔桥区黄树秦村的秦老汉多次拉着前来督查美好乡村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市人大常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3,(21):45-45
日前.望江县鸦滩镇组织在该镇的县人大代表和镇人大代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活动。代表们先后深入三联村董屋、望马楼村老虎林、鸦滩村方家嘴等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实地察看。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对该镇近年来在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短板,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荣扎海 《江淮法治》2014,(11):33-33
正六安市裕安区自2012年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在监督中予以支持,让全区农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家庭美化,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这两年来,我们村容村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这要感谢人大的支持啊!"谈及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六安市裕安区  相似文献   

10.
初冬的宿州,严霜遍地。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宿州市的58名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围绕宿州市项目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开展了集中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11.
建设美好乡村事务繁多,在代表履职过程中,我结合自身工作,把群众遇到的困难及时反映上去,力促美好家园建设。杨店社区余小庄居民组位于社区东北部,位置偏远,只有17户居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狭窄泥泞,车辆无法驶入,每逢雨雪天气都无法通行,这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通过走访调研,提出了"关于统一规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2,(21):54-57
2008年。省财政厅农发局在财政厅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以“合”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新模式,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和管理机制,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平台,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实现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优化组合,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美好乡村。这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分”到“合”转变的探索,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破冰之举,对于在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对于我国全面构建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现状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一系列手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法治化首先是中国乡村的法治化,然而,近年来乡村法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对乡村地方性知识的文化偏见,对法律制度的简单移植,以及缺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支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特有的路径依赖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法治建设进程.因此,当代中国乡村法治构建必须进行范式转换,走一条社会演进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道路.本文拟从村规民约在构建和谐乡村、法治乡村过程中的贡献及存在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在转型社会的背景下,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及定位.  相似文献   

15.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全力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并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的窗口,小岗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史机遇。"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关友江在谈到对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感受和小岗村发展前景时,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6.
周瑜 《江淮法治》2013,(13):34-35
如今走进青阳县杨田镇,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平整的乡村道路,绿化带、路灯及垃圾处理设施依路而建,路两边的农家小院内干净整洁,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翩然舒展。谈及这一切,镇里农民会说,是人大代表精心谋划,督促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新成果。整治农村环境"自从杨田镇里开展环境整治以来,村里的环境可是大变样了。村里新建了许多垃圾箱、垃圾房、垃圾池,  相似文献   

17.
南佛沟村地处于长安东南方向,隶属于杨庄乡。这里树木苍翠,水清石齐,蓝天绕碧水,农户耕种忙,其间孕育着800人的自然村庄。在这风景怡人、民风纯朴的乡村,我们寻访一位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屈养池。早在1986年屈养池就担任村委会主任,自1996年开始任党支部书记,他扎根乡土,一干就是23年,从最早旧村搬迁,新村建设,到后来的道路硬化、街道建设,这期间他付出多少心血,不得而知,单从这些年他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来说就非常不易,因为南佛沟村地处偏远,招商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顺宁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大镇、产业强镇的目标,坚持实施"基础奠基、科教支撑、产业富民、工商兴镇、新村带动、跨越发展"战略,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积极推进以"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建设,使全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可稳步持续增加.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薛晨 《江淮法治》2014,(1):21-22
正2013年12月初,记者来到舒城县千人桥镇重三路建设现场,这里,水泥正从车上向下倒,在施工人员操作下,整齐、光洁的路面一寸寸延伸。"今年12月中旬即可竣工,明年1月即可通车。"舒城县人大代表、千人桥镇人大主席胡贤友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条路彻底改造,正是他提出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大力督办后得以落实的写照。并非只有这一件建议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0.
时值盛夏之际,笔者前往慕名已久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车厢塬村. 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平房,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面,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一个个辛勤劳碌的乡亲,一辆辆匆匆忙忙奔跑的小汽车……到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定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色、新面貌.这就是车厢塬新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