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期,我们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力.客观地说,没有不愿意考100分的孩子.孩子愿意把学习任务做好,就是有学习动力.那么,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如何激发他的动力呢?激发学习动力方法自测 我们先测一下,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是否科学—— 1.孩子的内衣、袜子一般是谁洗? A家长B孩子 2.如果孩子已经是小学生,每天早晨,需要您叫孩子起床吗? A至少叫两三次B最多叫一次,一般都是孩子自己设闹钟 3.您能准确地说出孩子数学、语文、外语等科目的教学进度吗?  相似文献   

2.
方舟 《法律与生活》2016,(22):42-43
“不可教”孩子的隐情 当一个孩子感冒发烧时,没有精神、不能看书学习,家长和老师都能理解,并且会用若干方法照料病中的孩子.没有哪位家长和老师会对一个因发着高烧而无法学习、写作业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可是,当一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秩序时,家长和老师更普遍的认识是这个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学习目标不明确.于是,常见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苦口婆心地讲、严厉的管束、各种形式的批评教育……当发现收效甚微时,家长和老师要么对孩子增加教育的力度,要么判定孩子为“孺子不可教”而倍感无奈.  相似文献   

3.
张问 《检察风云》2006,(16):74-75
甲:我很理解任先生,我女儿今年上高二,明年也要高考了,看着孩子每天下了晚自习回来快10点了,吃完饭还要继续学习,真是干着急就是使不上劲.这不,听说政府出台见义勇为加分的政策,以前常常是我接她,现在我都叫孩子她爸接了.  相似文献   

4.
《江淮法治》2011,(16):54-54
编辑同志: 我的孩子读初一,很顽皮,经常被老师批评。一天上语文课时.孩子在教室内蹿来蹿去、做鬼脸、搞小动作.惹得同学们满堂大笑。老师批评他,他竟然和老师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教室.孩子上课捣乱固然不对.可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老师不应该把他赶出教室。请问,老师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读者赵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出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面对孩子的离家出走,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处理?“知心姐姐”卢勤为您点亮那盏明灯。如何看待离家出走《法律与生活》:现在不少孩子都比较叛逆,稍有不顺心,就会冲动地选择离家出走,您是如何看待孩子离家出走的呢?卢勤:离家出走只是表象,而精神世界的缺失才是本质。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父母面对孩子要反思:孩子究竟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他们心灵的成长需要什么。作为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父母,什么叫长大?理解了才叫长大。对于孩子而言,最大…  相似文献   

6.
这样的情景在您的家庭中发生过吗? 情景1:孩子特别骄傲地说:“我考了100分!”家长说:“真棒!咱们可不能骄傲,继续努力!” 情景2:孩子特别骄傲地说:“今天我代表我们班在国旗下演讲,大家都给我鼓掌!”家长说:“别臭美了,赶紧干点儿有用的,很快就要考试了,考不好谁还会给你鼓掌?” 情景3:孩子特别骄傲地说:“今天外教表扬我了,我跟外教老师聊了好一会儿呢!”家长说:“不错.今天作业做完了吗?”  相似文献   

7.
幽默大王     
上《刑法》课时,老师提问:“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您不让我考试及格,就犯了诈骗罪!”老师大吃一惊:“你说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说:“刑法规定,凡是利用别人的无知而使其遭受损失的,就犯了诈骗罪!”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在信中,她说——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他的性格很开朗奔放,世间好像没有他愁的事,这点很好,经历多年的严格管教,他依然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心态。他的问题:1.散漫:…  相似文献   

9.
我的表姐夫     
陈世汉是我的表姐夫,与我同村。上小学时,陈世汉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我见面叫他“表姐夫”,他说:喊表姐夫多拗口,就喊老师吧。”于是,我就喊他“陈老师”。上初中时,陈世汉任学校教导处主任,还教我们班语文。我叫他“陈教导”,他却说“:小喜子,叫陈老师多顺口?”从此我就叫他  相似文献   

10.
幽默大王     
那天,我一边照看女儿写作业,一 边和朋友闲聊:"你说现在的学校都在 教些什么?学校有数学课,回家要上奥 数班;学校有语文课,课余时间还要学 作文;学校的英语课不考试,老师就不 认真教,英语不补就不会;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看到一条新闻:哈尔滨市某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刚刚10岁。爸爸、妈妈已下岗好几年了,靠打零工、卖蔬菜维持生计。1月16日中午,妈妈送他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因与人发生争执不小心碰翻了老师桌上的洗涤剂,洒在了班主任老师价值6000元的皮毛大衣上。孩子的妈妈要给老师洗,孩子担心老师不满意,而且感觉“老师总用不好的眼神看我”(孩子对妈妈说的话),所以情绪一直很低落。1月17日中午老师打电话让孩子的妈妈一起去洗衣店看被洗的皮衣,孩子在家自缢身亡。6000元,对有些人来说不过意味着从精品店拿回一件衣服,或是潇洒一个晚上。但对这名学生…  相似文献   

12.
采访中,记者多次问自己:移民到底好不好?早在去年,因为要组域外栏目的稿件,记者就已经跟全家移民加拿大的小桔建立了联系。从她的文章中,从与她的聊天中,知道了那里环境优美,福利优厚。她有了自己的花园洋房,有了她想要的两个孩子。可是,她也真累呀,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幸好这里干净,屋子一个星期擦一次就可以了”,她乐观地说。我问她为什么不请个保姆或小时工,她说:“加拿大人工昂贵,只先生一人的工资每月刚好持平,哪有钱去雇人?”老二因为早产,总是生病,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孩子严重缺铁,她自责不已。老大上幼儿园后也总是…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7,(24):46-47
不可忽视的细砾 28岁的陈女士回忆说:"我记得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同桌问我一个字怎么写.语文老师看到我们说话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让我到讲台前罚站.我委屈地哭了.老师却说':现在才知道哭?'还是让我整整站了一下午!回家后,我向我妈诉说自己的不平遭遇,却招来一顿暴打.从那以后,我变得特别不爱说话了."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今社会各种职业都提倡专业化,如何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证一样,家长是否也该进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呢?培育孩子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每位父母都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的有资格做家长?能不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5.
在父母永不满足的需求驱动下,学习一点点在孩子心目中成了件苦差事,与玩和快乐对立起来。其实,只要我们改变以往的观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孩子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是父母的高压、老师的训导永远无法促使其达到的境界。在一次录制节目的现场,一位7岁的小女孩勇敢而急切地举起小手,想要跟我交流,她一点不怯场,也不羞涩,拿起话筒开门见山地问我:“我想问您,我妈妈最怕我厌学了,因为我在学校特别爱玩儿,一玩儿就不好好学了。还有我特爱看一些课外书,一些有图的课外书,我想问‘知心姐姐’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学好,学扎实了?”我问…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严重超载、逆行,断送了20多条生命,人们痛斥校车司机无视生命和甘肃事发幼儿园利欲熏心,他们自然难辞其咎。但是,该承担责任的只有幼儿园吗?@ammax750:神八都能安全回家,凭什么让那20多个孩子回不了家?希望天堂的校车是安全的!@小不点VS雨林:看到发生这样的惨剧叫人心痛不已,孩子的父母得有多心疼啊!赔偿有什么用?孩子又找不回来  相似文献   

17.
为人父母,学习不断,聊天室里来充电,管教孩子秘诀传。我们都知道,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再纠正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管教我们的孩子呢?如果我说从一出生就开始,你会觉得吃惊吗?一天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她的一岁多的孩子到公园散步,我们边走边聊,突然,她的儿子像发现宝贝一样冲到一个垃圾桶前,伸手就去抓那些垃圾,我的朋友赶紧过去扔掉那些脏东西,孩子立刻哇哇大哭起来,我的朋友开始抱怨:“这孩子就是对脏东西感兴趣,越不让抓越抓。”这样的情况恐怕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如何能够管住孩子又不破坏孩子自…  相似文献   

18.
哥哥在烟台当大兵已经整整三年也没探家一次,老妈天天盼着哥哥回来,趁着没脱下军装,还算是“最可爱的人”糊弄个媳妇。要不,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那个店了。 老妈唯一的招数,叫我这个初中生弟弟给哥哥写信,催哥哥回来……可是,哥哥回信总是说他们学习、训练、生产紧张,忙得抽不开身,似乎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 唉,我的傻哥哥,你怎么不想想自己的婚姻大事?俗话说,“男大当婚”,你都二十三四岁了,媳妇还不知在哪一家丈母娘养着呢?  相似文献   

19.
鲁冶 《人民法治》2021,(4):26-27
有一天,孔子的一位叫司马牛的学生,问老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君子。孔子回复: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同学很是费解,想了半天,再问老师道:“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这时一本正经回答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这句回答,解决了人与自然世界及社会关系在相处中所出现的原生恐惧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7年6月的一天早晨,陕西省大荔县豫安村的郭金生有些坐不住了,他可爱的小孙子龙龙独自去小卖店买吃的一直没有回来.之后,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 5岁男童在距家百米外失踪 2017年6月18日8点40分,陕西省大荔县豫安村,53岁的郭金生到地里干活后回家吃早饭.到家后,郭金生发现龙龙没在家.老伴儿说,孩子去小卖店买吃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