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当·斯密关于政府原则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对“文明社会”之起源的研究中.在这个问题上,斯密拒绝了现代自然法传统中的“社会契约论”;他打破了“自然状态一文明社会”的理论框架,并为“文明社会”赋予了一种动态的、历史的理解,使之展现为“四阶段”的历史进程.然而“自然法理学”的启蒙意图又意味着他的政府理论是一种批判的历史叙事,必然将“自然”与“历史”的两套逻辑缠绕在一起.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斯密的社会理论,从而展现出其自然法理学和道德哲学中“自然”与“历史”两个面相间的关系、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的科教理论,关键在于理解邓小平科教理论的核心命题.在笔者看来,邓小平科教理论的核心命题主要有三个,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这三位一体核心命题的落脚点.本文拟对这一理解作一简析.l、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吴孔文 《江淮法治》2014,(19):59-59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伦理道德,他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即,每个人都是被锁定在洞穴里的囚犯,只能看到光线的投影,进而把投影当成是真实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却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阳的地方,只有挣脱锁链的人才能看到。这一理论后来被柏拉图认为是社会无法实现正义的根源,因为大多数人很难逃出利益、愚昧的锁链客观认识正义。  相似文献   

4.
几天前,律所又来了老熟人,是我们老胡同的邻居宗宝.他向我咨询的问题是:如何私下取证并举报他的生意对手,令对手破产或停业,以便自己的客户增多.我铁着脸回复他:“这不是我的专业!”他听完,悻悻地走了,临出门时甩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实话,我不想表现自己的“三观”有多正,而是他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巩义市建行原行长王永平受贿1021万元被判死刑,临刑前说了一段意味深长、令人深思的话:“假如我第一次走错路时,有人提醒我,我陷入其中不悟时,有人骂我,甚至组织上给我一个处分,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啊!”王永平的死罪有应得,但他死前说的这番话,不能不说是在生命结束前发出的一个沉重的惊叹号,以此表示他对“提醒”、“骂”、“处分”的理解,也是他对于管他的上司一种尖锐的批评.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使我们党形成很多提醒的方法,如领导个别谈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对违纪者执行纪律,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作为上级领导者,如果忽视乃是丢掉这些爱护干部的做法,干部出了问题,也不去“提醒”,给下级干部造成一个舒舒服服贪婪犯罪的环境,直至步入泥潭,身陷囹囵,甚至判处死刑,那么他的上级领导者该当何罪,何辞其咎!“提醒”本来是一种正确做法,是对干部的爱护,可有时也被一些  相似文献   

6.
如果用一个时尚的词来给他贴标签的话,他是一个“官二代”。他叫罗西北,他的父亲是一个名叫罗亦农的先烈,他本人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专家.19年前,我被友人推荐加入“先驱者后代”丛书的写作阵营,我负责的采写对象正是罗西北:这一次机缘,让我和罗西北和他的夫人赵仕杰教授有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交情,也让我对先驱者的后代这个人群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7.
李曼 《政府法制》2014,(27):73-73
一次,我和印度朋友聊天,他表示非常不理解中国人拼命工作加班为了什么.我随口解释,是为了多赚钱吧.但他更不理解了:“人生应该以愉快为先,怎能因为赚钱而牺牲休息?” 这样的印度人。我还接触过好几个。一个在外国领事馆做文秘的印度朋友,高种姓,高学历,40岁了还没结婚,和父母兄弟挤住在城里一套不大的房子里。他不与单位签劳动合同,拿到薪水后也不数一下对错,最让我不解的是,他每个月都会请假几天.从不担心月底扣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天天上班自由时间太少,宁愿请假被扣奖金也要散漫几天.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给大家讲了一个人在家时,如果遇到有贼来“访”,怎么应对。从一开始我就教给大家“观念预防”,这一点很重要,无论是防色狼还是防小偷,都很关键。美国教授的破窗理论美国的教授在给他的研究生们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停放在学校门口,没有锁车窗和车门,然后在车上安装了摄像头,利用班里的闭路电视观察。结果车停在那里一上午,竟然没有被偷。这位教授走到车前,用锤子打碎了两扇车窗,过了五分钟,有两个人探头探脑地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都破了也没人管,就把车上的收音机卸下来拿走了。再过了…  相似文献   

9.
富勒是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也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法的本质的目的性和法律必要的发展方向,使“法律事业”的特殊性体现在或者归因于具体的法律形式.他强调,法律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开创性地提出了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观点,指出法律的存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富勒的新自然法理论阐明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治的基本原则,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变成了可变的活法,从而使我们对相关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38岁的刘成,由吉林省永吉县大岗子乡林场派到黄榆林业站任站长的时间不到两年,就摘掉了三类站所的帽子.一个曾经负债累累、职工工资经常停发的林业站,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已变得秩序井然、生机勃勃,成了全县的林业样板.刘成任职2年来,没有在百姓家吃过一顿饭,他的带饭盒下乡的事迹在当地早已传为美谈.刘成有“三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怕辜负了林业局党委对我的信任,干不好工作;二怕我的站员跟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却领不到该得的工资;三怕“林大头”的帽子摘不掉,当我离开林业站的时候,黄榆的老百姓在背后骂我.”过去林业站的干部下乡,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影响很不好.为了彻底扭转林业站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刘成决定先“从我做起”.于是到任的第一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刘成手里拎着饭盒.一些群众不理解,说:“装,给别人做做样子.”还有的靠经验评论:“也就是新鲜那么几天.”令人感叹的是,这个饭盒从那一天起一直拎到现在,而且还在一直拎下去.有这样几件事:1997年12月份,黄榆村史殿富盖房求刘成批了一些木材.刘成亲自上山进行设计和挂号,到中午  相似文献   

11.
“我想要找到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和品质要有档次;他的外表多成功不是太重要,但他要小有成就,能够理解我的价值;并且他能容忍和善待我的儿子。”这是一位单亲母亲的婚恋理想——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单亲母亲的理想。可意的故事可意(化名)曾经是个幸福的女人,聪明美丽,到了婚嫁年  相似文献   

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究应如何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字面上看,至少可以作如下四种解释: 1.(我)神游故国,应自笑由于多愁善感(“多情”)而早生华发。2.(我)神游故国,多情之人(可以指作者的亲友,也可以指周瑜)应笑我早生华发。3.(周瑜)神游故国,他这位多情之人应笑我早生华发。4.(周瑜)神游故国,(他)应笑我由于多愁善感而早生华发。前两种解释都把“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的倒装,此点无歧义)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后两种解释则把主语理解为周瑜。而对“多情”一句的主语和句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胡云翼《宋词选》持第一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对“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谁未注,对“多情”一句则认为是倒装句法;“谁在笑?是自己笑,却不曾说呆了”。味其注语,似于第一说为近,但与胡说都语焉不详。1980年第3期《学术研究》载叶金同志《“故国神游”辨》一文,认为第一说“不合情理”,从而提出了上述第四种说法,文长不具录。  相似文献   

13.
绿叶老顾     
我是在电话里才知道他的。 那天,浦东新区检察院的宣传科长朱康对我说,他们那里有个副处级检察员是搞后勤工作的。院里的门窗坏了,他修;抽水马桶堵塞了,他用于掏;院里没有医护室,他搞了个医药箱,徐虎为民服务有“徐虎信箱”,他为干警服务有“老顾信箱” 我一听就动心了,一个有“身份”的副处级干部,为了疏通管道,怎么肯用手去掏大粪? 一个阴雨靠霏的日子,我来到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从河南省商丘市劳教所出逃的刘国伟,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竟“别出心裁”地在自己老家的卧室内挖地道、造洞穴,一有风吹草动便藏匿地下,风声过后再爬出地面。更使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堂而皇之地领取了结婚证,娶妻生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宪政学家,章渊若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他对宪政内涵的独特理解,使他能将宪政与经济问题以及民众的生活改善联系起来.他的民生思想直接来源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他将民生写入宪法,并在发展孙中山民牛理论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构了自己的民生法律体系.理解他的民生法律观对于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下午,一农民在麦田内浇地时,在近河沟处一脚陷入地里,后发现地下有一洞穴,内有一尸体,遂报案。后经辩认,死者刘某,男,18岁,系本村村民,于两天前村里放电影后失踪。据调查,刘某小学毕业,性格内向,失踪前几天闷闷不乐,曾讲过要“坐化”或“升天”等。1.2现场情况中心现场位于一条干涸的河沟堤坡上,为一洞穴,洞穴直径约60cm,洞口外有一新鲜土丘堵住洞口,洞内大小约110cm×65cm×95cm,尸体双下肢屈曲,双手交叉于胸前,向右倚靠在洞穴壁上。尸体左侧洞壁上有“父了:”字样,洞内有一小铁铲,洞口上缘处有一木板,大小为45cm×28c…  相似文献   

17.
命运永远垂青于有心的人听说石毅,是在5年前。那时候我的一位“密友’法诉我,他曾就读的华东政法学院有一位老师,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后,准备设立一家律师事务所,取名“毅石”。直观地理解,自然地觉得是名字的料称,但脑子里总是会浮出“坚毅的石头”这个字眼,于是使固执地认为这个设立“毅石”所的石级该是个外表粗矿的彪形大汉。认识石毅,是在他的所成立不久后,因为案子他出差到了北京,同我的朋友前去拜访,第一次见面好这个在我印象中始终是块“毅石”的石毅:他的个子确切地说应该是偏接,一副练琅镜斯文地架在白暂的鼻梁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语言文字中,谁都知道“别有用心”是个贬义词。然而,这个本是天经地义的判断,却由一位北京“的哥”作了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这番解释终于让我对“别有用心”的理解有了更新更广更深的内涵。 某日,打“的”出外公干。上车后,通常的录音欢迎词刚放完,又听到了“的哥”更热情的问候和询问。我报了目的地,他随即热情作答:“好的,我一定安全及时把您送到目的地。”一路上,“的哥”笑脸相伴,有问必答。快到目的地,似乎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解地探问:“您这样热情又规范的服务,好像比较少见?”答曰:“其实,我这…  相似文献   

19.
约会     
不久前,我和另一位男士约会, 其实那还是我丈夫的主意。有一天他说: “我知道你很爱他。”我很惊讶,立刻争辩道: “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也爱他呀!”我丈夫要我去看的男士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寡”居了9年,然而忙碌的工作和身为人妻人母的责任,令我招架无力、分身乏术,以至很少有时间和他相聚。那晚,我打电话给他,邀请他第二天和我一起吃晚饭和看戏“有什么事吗?这段时间你还好吗?”他声音颤颤地说,父亲是那种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对《焦点访谈》作用的肯定.他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我是一名热心的观众和支持者.”“我本人也属于监督的对象.”朱总理作为国务院的最高领导,虚怀若谷,欢迎监督,愿把自己当成被监督对象,为公仆接受监督做出了榜样.同时,他还说到,对于舆论监督,也不是大家都欢迎,有少部分人就很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