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商标侵权和假冒商标一直是商品生产经营者防不胜防的问题,成为创驰名商标和保驰名商标的大敌,据国际反伪造委员会估计,伪造品约占世界贸易额的3%至5%,价值700多亿美元.因此,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就成为企业的一件大事.所谓商标侵权,是指在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以盈利为目的实施其商标的行为.那么商标权人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我国司法制度上又有哪些规定?1.行政上的措施.我国商标法第39条规定:“有本法第38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  相似文献   

2.
商标是现代企业在自己商品上使用的特定标记,其商标信誉与企业产品经济效益关系非常密切.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更重视其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一些名牌产品的商标屡遭假冒,久禁不止,这既侵犯了企业的商标专用权,也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反向假冒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之  白洪娟 《知识产权》2004,14(1):36-39
自1994年"枫叶"诉"鳄鱼"案以来,反向假冒问题引起了长期争议.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否定者占据了上风.1在已有的司法审判中反向假冒行为有的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有的被认定为商标侵权.2这些实践在2001年<商标法>修改时得到了反映,该法第52条中明确规定反向假冒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3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假冒商标的行为,每年给商标权人造成的损失至少达200亿美元.因此,假冒商标行为被称为国际公害,是一种严重侵害商标权人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我国的《商标法》及《实施细则》、《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都对此行为分别作出了规定,根据其性质及危害程度,分别给予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的制裁,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利益.由于假冒行为涉及到几个法律部门,因此,正确界定假冒行为,关系到适用何种法律、以何种理由进行保护的问题.本文从现行法律出发,试图界定假冒行为的界限,从而进一步探讨防止假冒行为的对策,以达到最充分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反向假冒(Reversepassingoff)是相对于正向假冒(passingoff)而言的。正向假冒是在自己的商品上冒用他人的商标,反向假冒则恰恰相反,是用自己的商标而冒用他人的商品。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反向假冒”行为进行规制,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尽管理论界对将“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定性为“商标侵权”是否合适尚存争议,但是这一立法修正至少弥补了我国法律此前在规制“反向假冒”行为方面的空白,避免…  相似文献   

6.
刘庭信 《知识产权》1998,8(1):33-34,2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实行,商标的作用愈来愈显著。作为商战利器的商标,为企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商标的违法活动也有所增长。尤其商标侵权、假冒活动更为明显,查处侵权、假冒商标案件成为商标管理的重要工作。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首先要做到定性准确。对商标侵权假冒的认定是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重要的前提。在此,谈一点对商标侵权假冒认定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焦淑敏 《经济与法》2003,(12):90-91
商标反向假冒,是相对于一般商标假冒之特殊的侵权形式。一般商标假冒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冠于自己的产品之上进行销售的行为。商标反向假冒是指不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产品上的商标标识隐去或除去,冠以自己的商标,或者不冠任何商标而将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侵权行为。一般商标假冒侵权是假他人商标之名、行销售自己产品之实,商标反向假冒则是假他人产品良好质量之名、行扬自己声望之实,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8.
假冒商标的商品是假冒商品中较为严重的一类,为抵制假冒商品,企业应注意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相似文献   

9.
对一起知识产权案中法院裁定性质的思考□易欣华原告某市酒厂在向法院起诉被告某食品进出口公司侵犯其商标专用权、版权和装璜专用权侵权时,提出了财产保全的申请,并提供了担保,请求冻结或查封被告相当于原告损失约300万元的财产,同时请求法院责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  相似文献   

10.
案件追踪     
北京贝乐尔汽车公司商标侵权成立德国联邦-莫高摩擦产品有限公司在中国享有注册商标BERAL的专用权,其以北京贝乐尔汽车摩擦产品有限公司的行为侵害了其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其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理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很重视,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的认定和处罚都作了法律规定。如美国1984年商标假冒法从刑事的角度对假冒商标作了严格的限定,对构成假冒商标行为人除规定处几十万甚至于几百万美元罚金外,还规定对初犯可判处5年以下、再犯可判处15年以下的徒刑。  相似文献   

12.
论商标专用权的性质、客体及其保护屈广清,胡泽恩近些年来,假冒、仿冒及伪劣产品在我国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国家的管理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商标专用权更是受到了直接的分割。本文试图通过对商标专用权性质及客体的研究,以期明确其界限,使商...  相似文献   

13.
案件追踪     
日电气株式会社因"NEC"商标获赔115万日本电气株式会社享有的"NEC"商标在我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使得一些不法小企业纷纷搭便车,制造销售假冒的NEC产品。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侵犯NEC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作出一审判  相似文献   

14.
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较一般商标假冒行为更为隐蔽、更具欺骗性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果说在商标法修订前,尚存在对反向假冒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争议的话,那么随着新商标法的公布和实施,有关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5.
假冒商标罪是商标使用者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在同类商品上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而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并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而有损于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第一百二十七条对假冒商标罪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刑法保护李劼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注册的商标享有专用的权利。法律规定禁止假冒、伪造、仿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以保护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加强商标管理...  相似文献   

17.
加工承揽中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和处理徐懿加工承揽中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是指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主观方面要有过错;二是客观方面要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  相似文献   

18.
试论商标侵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标侵权的概念关于商标侵权的概念,各国一般都不在其商标立法中进行定义,而是采取列举的方式,把各种商标侵权行为—一列明,这些商标侵权行为之总和,就是商标侵权之全部内涵。我国商标法也是这样处理的,在商标法第38条中,对各种商标侵权行为作了列举世规定。所以,给商标侵权下个定义,对于商标立法来说,也许并非十分重要。但是。为了从本质把握商标侵权的基本特征,以便于准确理解商标法律条文,正确指导司法实践,搞清商标侵权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什么是商标侵权?商标侵权也叫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迅速。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大厦中,《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如同三根顶梁大柱,已经巍然屹立。其中《商标法》奠基和建立得最早。《商标法》自1983年3月1日实施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在保护商标专用权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管理制度,坚决保护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规定和有效制止商标侵权、假冒商标行为的法律措施三个方面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杨晓畅 《法制与社会》2010,(14):105-105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在他们的知识产权法或商标法中将反向假冒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我国也在2001年修改商标法时将反向假冒规定在第五十二条第四项"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虽然法律对于反向假冒是否属于商标侵权已有定论,但理论上仍有讨论空间。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反向假冒是否是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