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住宅问题是必然要面对的,而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与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住宅短缺根本不同的是我国现阶段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房价、房租过高。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通过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住宅观,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背后的资本逻辑运动规律,指出了只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除城乡对立才能彻底解决住宅问题。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我国现阶段的住宅问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有机体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总揽性范畴。马克思在为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就的《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明确提到了这个概念。文章拟通过文本分析,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视阈和与蒲鲁东思想的对照中,深入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米柏格和扎克斯等人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特别是把住宅归工人自己所有的观点。目前,我们一些同志,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为依据,反对职工自建住房,认为城市住房只能由国家包下来。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样来理解恩格  相似文献   

4.
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本出版已90余年。这个译本的出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开创了《宣言》传播史上的多个"第一"。华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战线卓越的组织领导者,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理论家、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首篇传播至海外的著作.除众所周知的俄文和英文译本外,满铁曾于1929年翻译出版过该文的日译本——《湖南农民运动情况报告(毛泽东)》,目的是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农民政策差异.翻译者署名"高山谦介",真实身份是日本著名"中国通"佐佐木到一.译文所据底本应是1927年4月长江书店单行本,但在文本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所改动.该译本对于研究毛泽东著作在海外传播过程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小静  高晓霞 《唯实》2022,(4):21-26
被誉为"共产主义出生证"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最早传入中国,同时也是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言》在中国译介、出版和传播的历程见证了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断深化,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汉译的传播轨迹.在《宣言》的众多译本中,中央编译局译本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的译本.然而,当前...  相似文献   

7.
正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诗,殷夫译)《自由与爱情》的不同译本19世纪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山陀尔(旧译彼得斐)有一首短诗《自由与爱情》在中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该诗除殷夫的译文之外,还有着众多著名人物的不同译本。最早翻译该诗的是周作人(署名为独应)。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界对《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甄别存在较大差异,有十二译本说、二十三译本说、十译本说等。要正确地厘定《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的种类,不仅要明确判定独立译本的标准,而且需要厘清译本源流以及译本间的内在关系。译者、蓝本以及内容变更幅度都应该成为判定译本的重要参考因素。当前可考证的《宣言》汉译本,建国前存在7个,分别是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成仿吾、徐冰译本,陈瘦石译本,博古译本,乔冠华译本,莫斯科译本;建国后存在一个包含4个版本的中央编译局译本"系统"和1978年成仿吾译本。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党的文献》2018,(4):107-116
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以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的身份,选择国民党一大宣言作为文献基础,借用孙中山的话语系统,强化了《分析》的针对性与战斗力,同时也使得《分析》早期文本中的"阶级"与列宁的阶级定义有所区别。为适应中共党内同志阅读,毛泽东对《分析》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中国青年》文本。由于毛泽东当时正大力倡导"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分析》才没有重点论述工农联盟问题。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作者又在《中国青年》文本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正因为如此,《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对《分析》写作时间的标注和题解的写作都是以《中国青年》文本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任何复杂的事物一样,包含着一系列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公平与效益的原则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这里所谓的公平原则不是抽象的道德观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批判蒲鲁东在判断一切经济关系时不是依据经济规律,而是依据这些经济关系是否符合永恒公平的观念。蒲鲁东所谓的公平是作为人类自身本质的公平,是一种主观唯心的东西,显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普法战争后,随着德国经济的繁荣,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困扰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即住房问题。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学者们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一文。根据恩格斯的文章,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解决住宅问题,住宅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历史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重复德国昨天的故事"。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应该从政治高度来看待住房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来降低房价,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阐明无产阶级国家作用和演变、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等问题的文献,是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哥达纲领批判》的汉译文在《先驱》创刊号上部分问世,译者为重远(邓中夏),是《哥达纲领批判》百年汉译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通过文本考释,旨在探析邓中夏译文的译介动因、传播特色及其与2012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哥达纲领批判》译本的对比,以此深入理解该译文在《哥达纲领批判》汉译传播史中的重要价值,并对新的时代背景下溯源《哥达纲领批判》百年译介传播脉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住宅保障法》应明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制定中的《住宅保障法》是一部解决住宅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法律。在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住宅权利作出规定的基础上,《住宅保障法》应重点保障贫困和中低收入群体及其他特殊群体的住宅权利。为此,该法应明晰国家住宅保障责任,引入政府、住宅合作社等住宅开发主体,打破住宅开发中的市场化垄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思想内涵深邃,艺术形式精美,是中国诗词宝库的瑰丽珍品,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大读者和各界著名人士的推崇和喜爱。翻译版本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中国历代任何诗词所不可企及的。译本在国内的诞生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中,我国自己的外文译本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这些外文译本的诞生是一项异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首先从英文译本开始。毛泽东诗词,以《沁园春·长沙》为代表的18首,1957年在臧克家主编的《诗刊》上发表后,对外英文刊物《中国文学》负责人叶君健开始策划制订…  相似文献   

15.
<正>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71年时间里,不同语种的译本在欧洲广泛流传,这为《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提供了多样的文本依据。自1920年首次出版全译本算起,中国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已历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除了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外,《共产党宣言》还有多个中译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环节"的概念是可以把握社会有机体特征的,但其方法决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更多地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握社会有机体,他既强调共时的系统性,又强调历时的发展性。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的贫困》中涉及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在其它著作中探讨了社会有机体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说明了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指出,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关于价值论的一些重要看法,并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蒲鲁东的分析方法,同时也首次向世人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对《猫城记》的现代性的发现和揭示,方法和路径众多,本文采取回归文学传统和细读文本的"纵""横"视域,着眼于传承与新变,对《猫城记》文本主旨及叙事语言进行勘探,该作品是理解老舍"桃园"理想,探索和认识老舍民族文化观念的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该文本自前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第一次全文发表以来至今,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所在。国内学者近年来关注该文本特别是其中"费尔巴哈"章这一残篇的编排与考据工作,同时引发人们进一步研究该文本内蕴的哲学主题,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文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俄罗斯学者巴加图里亚多年前曾提出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名编排方案,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生成地这个角度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前者,国内学者已耳熟能详,而后者同样是巴加图里亚的关注重点,本文着力发掘巴加图利亚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解读,从中探求对当前《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其改良主义理论家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各种方案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产生的。在与形形色色的"理论家"辩驳的过程中,恩格斯分析了法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原因,阐明了自己的住房观点。而这种分析对今天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恩格斯对法国住房问题的揭示恩格斯批判米尔伯格不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而是从"永恒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