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工作分流     
《三国演义》第103回讲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计穷,遣使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物,意在激其出战。司马懿心中盛怒,面上却佯笑受之,并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久不了。不久,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  相似文献   

2.
方寸,心也,心绪也。“方寸”不乱,就是心如磐石,心绪稳如泰山。做人,“方寸”不乱者正,“方寸”乱者邪;做事,“方寸”不乱者成,“方寸”乱者败。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之后,一琴十指,用一座空城迎战司马懿。司马懿虽非等闲之辈,怎奈诸葛亮的琴声似高山流水,丝毫不乱,使司马懿坚信城中设有埋伏,急忙退兵。试想,如果诸葛亮“方寸”乱了,手指稍一颤抖,也只有被曹兵生擒活捉的份儿。由此可见,“方寸”在“成事”中的作用。战场上“方寸”不乱者胜,生活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4.
刊海拾贝     
毛泽东看京戏 听京戏评京戏 毛泽东对京戏可谓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内容上则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戏更感兴趣。 他在听唱《空城计》时,那种得意之情,逍遥之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诸葛亮之所以敢对司马懿施这一计,是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料定他不敢进城,所以才把城门敞开。”又说:“诸葛亮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干的。”这时,我突然联想到解放战争,就问他:“主席,你是如何领导全军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呢?”他给我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后说:“我对蒋介石太了解了,蒋介石一翘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啥屎!”  相似文献   

5.
世声     
《党课》2013,(21):121-121
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一个诸葛亮,但六个臭皮匠则必须换算成一个诸葛亮、一个司马懿。——“窝里斗”的本质我不知何谓君子,凡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谓小人,凡事好占便宜者便是。——李叔同20岁的史玉柱在浙江大学学数学;20岁的马云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6.
空城不见诸葛亮李耀林锣鼓开场,多疑猛将司马懿率大军逼临城下,城内虽无重兵镇守,却城门洞开,只是城楼上不见了巧施空城计的诸葛亮抚琴观景,真急煞台上的老军。主角诸葛亮缘何不出场救城,走穴去了。这是漫画家王复羊先生创作的漫画《空城「记」》。这幅画巧妙地借用...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率军北伐,相继大败魏军都督夏侯懋,大都督曹真,屡获全胜。在长安危急魏主曹睿万分焦虑之际,太傅钟繇“以全家良贱”保举已被罢官的原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曹睿采纳钟繇建议,重新任用司马懿,果然化险为夷,致使孔明屡次北伐终未能成功。 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故事,不能不赞汉钟繇举贤荐能的胆识。在此之前,司马懿尚未与诸葛亮较量过,能否与蜀军抗衡犹未可知,更何况当  相似文献   

8.
丞相雅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9):52-52
三国时.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根据诸葛亮推荐,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掌管蜀国朝政。蒋琬为人德才兼备,尊贤任贤.秉承诸葛亮遗志,使蜀汉一时大治。  相似文献   

9.
管淑珍 《党课》2013,(2):97-98
俗话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权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在运用权力时,应该做到诸葛亮所说的“吾心如秤”,这是诸葛亮一生都严格遵守的原则。诸葛亮在《街亭自贬疏》中提出“自贬三等”的请求,主动承担蜀军在街亭大败于曹军的责任,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公、执法如山的政治作风,因此才赢得了后世百姓的敬仰和怀念。  相似文献   

10.
当前选拔任用干部,实行干部考核失察追究责任制,不失为一项良举,应该大力推行。   历史上,因选人用人不当而追究选人者责任的事例不少。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是在选人用人方面不当而主动请求处罚的一位开明的军事家。   秦岭之西,有个要塞,名街亭,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司马懿引兵出关,准备夺取街亭。马谡便向诸葛亮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去守街亭。哪知马谡骄狂自大,自恃熟读兵书,既不顾诸葛亮的指数,又不听王平副将的劝阻,结果痛失街亭。对于这位违犯法纪的败军之将。诸葛亮尽管平时与他情同手足,但为着法纪的尊严,最后还是决…  相似文献   

11.
艾冰 《廉政瞭望》2015,(10):49-50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多年来苦心经营,为建立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精于权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诸葛亮碰上他也没辙。有网友评价,你可以不喜欢司马懿,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人物。司马懿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善于培养人才.尤其会教儿子。三国时代,名将之子的成就少有比肩父辈的;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日召却称得上例外,他俩长于行伍之中,综合素质上成,且各有所长,接续开创了西晋的基业。这一切,都与司马懿的栽培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2,(6):45-45
武侯祠位于成都老南门外的武侯大街,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相似文献   

13.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曹魏官吏徐邈何济国徐邈,乃三国曹魏大臣。魏明帝曹睿国“凉州绝远,南接蜀寇”而将徐邈任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到任后,首先抵御了蜀国诸葛亮“出祁山”对凉州的侵扰,平息了陇右三郡的叛乱,使凉州境内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由于长期战...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17.
“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人祸之最,莫过于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者。战争年代发国难财,与卖国贼属同义诃;利用天灾发国难财,更是灭绝人性寸恶之极。发国难财者自古有之。三国时蜀国宦官黄皓“食主禄而不事其主”,利用丞相诸葛亮出师北伐或国家危难之际,“贪图财货,广营产业”,甚至收受敌国贿赂,一手导致国破人亡。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政治、经济和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巾帼:本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源于《晋书》。当时诸葛亮代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不予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代指平民。黄衣:道士穿的黄色道服,故代指道士。青衿: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曹操的《短歌行…  相似文献   

19.
提到“空城计”,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其实我军战争史上也不乏这种扣人心弦的案例。本文所讲的“空城计”是我军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的杰作。今年是贺龙元帅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卓越的军事家。贺龙巧施“空城计”,大败向子云发生在1929年7月。当  相似文献   

20.
功盖三国的诸葛亮,字孔明,在其身后1700余年的口口相传中,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因隆中一对,策划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名垂青史。知人用人是做事成事的基础,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的高超之处,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