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驰  杨文 《法人》2006,(8):54-55
面对不利的判决,已经对“伟哥”进行了大量投入的“伟哥联盟”命运将会如何?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伟哥联盟”迎来了一个令他们失望的判决。2006年6月2日,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败诉。法院认为,辉瑞专利说明书已经附有实验数据,同领域技术人员“无需  相似文献   

2.
向飞 《政府法制》2011,(27):14-16
明末三大疑案,"梃击案"在前,"移宫案"在后,"红丸案"正当高潮。人们之所以特别注意"红丸案",因为它是牵涉皇帝性命的要案、大案。  相似文献   

3.
历时八年的"红河"商标一案,凸显了很多关于商标注册与保护制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构想,如对《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完善,完善商标法的保护对象,对未注册商标实行登记保护制度等,以期对该类法律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胡芳芬 《法制与社会》2011,(24):286-287
判定商标近似是商标注册申请审查、商标案件审理及商标侵权查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我国,商标法统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司法解释构成了判定商标近似的基本体系,但在个案中如何具体认定商标近似仍属难题。本文试对判定商标近似的理论基础、原则及具体标准方面做进一步探讨,以期对个案判定商标近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长宝 《知识产权》2006,16(4):57-61
由于我国现行商标注册制度不允许商业企业在商品销售服务上注册商标,所以,众多商业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商标借用"推销(替他人)"的服务项目在第35类上进行注册,并实际使用于商品销售服务中.如何对这些事实上使用于商品销售服务上的所谓"注册商标"予以法律保护,在我国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同时,也增大了众多商业企业商标权人维权的难度.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完全是我国断然否认"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商标的可注册性造成的.为此,笔者通过对比中、欧司法实践的不同作法,特别是通过介绍欧盟关于销售服务商标可注册性在认识及立法上的转变,意图说明赋予"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商标以可注册性是尊重客观现实、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我国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标掮客”现象对正常的商标秩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需要进行规制。美国《商标法》将“实际使用”或“意图使用”作为商标注册的前提,有效地遏制了“商标掮客”的生存空间,值得借鉴。我国商标局出台了《自然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注意事项》来规范自然人的商标申请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效果。在未来修订《商标法》时应当将“实际使用”或“意图使用”作为商标注册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对于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侵权之一的“商标近似”的甄别和判定,无论在对注册商标行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还是在商标侵权诉讼中的审判机关,现行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都未将该行为纳入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范畴。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上述机关在认定“商标近似”上由于认定主体的认知水平、客观标准的把握及“商标近似”的比对技术和方法属性等方面的因素,出现了一些缺乏公信力的判断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商标行政和诉讼的效率;还浪费了有限的商标行政和审判资源;也增加了当事人在商标行政关系和诉讼中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商标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持续升温的商标热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呈现出前所末有的迅猛增长态势。不少人士认为,当前的商标热是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商标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全社会商标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反映。这种看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笔者在对商标申请量迅猛增长的若干地区的一百多家企业以及八十多位自然人商标注册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导致商标热的诸多因素中,虽有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等积极因素,但也包括了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如果全社会,尤其是执法部门不对导致商标热的非理性因素保持清醒的认识,而是陶醉于商标注册申请量的迅猛增长,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或许会发现当前的商标热在促进商标注册申请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商标泡沫,带来了商标保护成本的无谓提高,其至有可能导致了商标的异化,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商标热进行冷思考。  相似文献   

9.
【裁判要旨】位置商标是指在其指定使用的商品或在提供指定服务的场所的特定位置使用,用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可视性标志。商标注册,只能按照商标法第八条规定的商标类型申请,不  相似文献   

10.
朋友圈、摇一摇、红包,让“微信”成为8亿多名手机用户的必备软件。然而,在不少人“不微信,不成活”的日常生活中,一场有关“微信”商标的抢夺战已经上演了4年。2014年11月,创博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博公司)因“微信”商标归属的争议,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对簿公堂。创博公司要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对“微信”商标归属的裁定,并核准自己申请注册的“微信”商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商标领域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 1995年12月1日加入《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于 1994年分别在们《TRIPS 协议》及《商标法律条约》上签字。中国商标领域的新近发展自然要受这三个条约的影响,尽管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一、1993年对《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 中国现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是 1982年制定的。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1993年作了一次重要修改。修改后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增加了对服务商标的保护,强化了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简化了申请手续,完善了确权程序。为进一步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维护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存在注册和使用两种商标取得制度,以及我国商标申请公开的延迟,实践中会产生像“微信案”这样的商标在先申请人与善意在后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要解决这种问题,不仅需要商标申请公开等行政配套制度的完善和高效,也有赖于法官根据不同情形加以平衡:1.商标在先申请人未实际使用商标的情形下,应当维护善意在后使用人的投资利益和通过勤勉经营而累积的商誉;2.商标在先申请人和善意在后使用人都对商标进行了实质性的使用,且达到一定影响的,法院应当遵循利益平衡原则作出判决,必要时可适用商标共存制度;3.商标在先申请人恶意延迟起诉的情形下,可以参考美国商标侵权诉讼中的懈怠抗辩制度以保证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身价昂贵的进口性药品“伟哥”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其诱人的利润,不可避免地遭遇制假、售假。更令人咂舌的是,假“伟哥”摇身一变,又身价翻倍地被销往海外。然而,制假,售假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出口商品商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保国 《知识产权》1996,6(2):31-3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极大的发展,1994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67亿美元,列世界贸易第11位。其中出口创汇1210亿美元,出口商品遍及全世界。可以说已加入世界贸易大循环。但是稍加分析,就能看出,我国出口的  相似文献   

15.
“你看,就是这个商标”,王立义指着流水线上川流不息的饮料产品让记者看——那个由一只卡通兔子和“兔巴哥”三个字构成的商标。“就是商标上的这三个汉字,我原来做梦都没有想到,因为它,我居然和那么遥远的一个国家、那么有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注册商标的类型愈来愈多元化.商标类型的不断扩展对传统的商标注册规则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商标法中有关商标显著性判断,以及商标注册的限制性条件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我国商标法所规定的立体商标属于非传统商标,也存在相关问题,需要在修法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王老吉”败了谁的火“王老吉”商标纠纷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王老吉”商标争议案的历史背景 “王老吉”商标纠纷目前刚结束仲裁程序,相关的证据材料及裁决原文无从得见.作为旁人的我们,要想更好地评析本案,就不得不首先了解一下“王老吉”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 1828年清道光年间,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在广州开设首间“王老吉凉茶铺”,经营水碗凉茶,从此建立“王老吉”品牌根基,并在华南地区乃至海外产生深远影响[1].  相似文献   

18.
案例介绍原告:北京东风润滑油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润滑油公司)被告:埃索(浙江)有限公司(简称埃索公司)被告:北京市四清环卫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清环卫公司)一审结案日期:2002年12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结案日期:2003年3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基本案情1983年7月3日,天津市日用化学厂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了“东风”文字商标。该商标注册证号为第184438号,核准使用的商品为第24类表油,后核准转为商品国际分类第4类,有效期自1983年7月3日至1993年7月4日,经续展,有效期至2003年7月4日。2000年11月28日,北京…  相似文献   

19.
论商标的争议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立国 《知识产权》2000,10(1):21-23
商标所有人在对商标注册后,即取得了商标专有权,商标所有人即可依法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商标专有权的取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各国商标法都规定了注册商标争议制度,作为对不当注册和不当使用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注册商标的合法性。本文通过对注册商标争议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发生注册商标争议的原因、商标争议的程序,为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广良 《法人》2006,(7):100-101
不论商标及其标识的商品之间是否存在公认的相似性,只要证据表明存在混淆和误认,或者存在造成混淆和误认的极大可能性,即应认定商标冲突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