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子:2000年6月18日下午4时15分,由武昌开往北京西站的546次列车风驰电掣地向京城疾驶。19日凌晨1时,武汉铁路公安处乘警大队京直四乘警组三名乘警照例巡视,当巡视至3车厢113号、114号座位时,发现座位上二名青年神色慌张,引起了他们的怀疑,二名青年被带至餐厢内审查。两人自称到保定的战友处打工,乘警们没有发现什么疑点。车至邯郸站后,其中一名青年说要上厕所,乘不备跳车逃跑,这时车已启动,乘警也不好追赶了。他们抓紧对另一青年进行政策攻心,法律教育,并在该青年的旅行包内查到了一个小小的日记本。翻看日记,令乘警大吃一惊,里  相似文献   

2.
许振德 《中国律师》2003,(10):23-24
是一起在辽东当地引起极大社会影响和争议的案件。2001年9月30日晚21时许,地处辽东山区某市河南公安派出所一名警长奉命带两名警察到市供销社住宅楼的二楼抓捕一王姓逃犯,未果。三人接着上到楼上,敲响了一家居民的宅门,边敲边问这家是否姓王。屋里已经睡了的人极不满意地大声回答“找错了。这家人姓那不姓王。”三人见屋里人态度不屑,敲门变成了砸门,询问变成了力喝。最终那姓一家怕门被砸坏,开了门。门一开,那某便被扑进去的三人按倒,那某一看三人中有人穿着警服,便忙嚷道“抓错了,我不姓王,我有身份证”。结果,在警长查验身份证的同时,另…  相似文献   

3.
杨阳 《法律与生活》2016,(12):36-37
远嫁中国,跌入骗局 2014年12月12日13时,K492次列车驶出昆明站40分钟时,乘警像往常一样在列车上巡查.当乘警来到14号车厢时,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引起了乘警的注意. 这名皮肤黝黑、体型偏小的年轻女子用惊恐的眼神打量着乘警,同时不停地用异乡口音向乘警讲述着.虽然乘警听不懂这名女子的话,但通过肢体语言了解到该女子身边的男子是其同行人.  相似文献   

4.
包公审黑狗     
何进 《江淮法治》2012,(16):37-37
大宋年间,陈州城里有一个姓王的生意人,在家排行第三,人称“王三”。这王三常年在外做生意,有两年多都没有回家了。在第三年年关将近的时候。王三越来越想念家中的妻子。于是就决定回家。这天到了陈州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王三不觉走到了一座石桥上,因为离家时间太长,也不知道家里什么情况,王三眼看四周僻静无人,就把放钱的包裹藏在了桥洞里,藏好之后才回家。  相似文献   

5.
犯罪嫌疑人孙某,女,38岁;何某(在逃),女,39岁,均为唐山市人。二人预谋诈骗,于某日上午10点左右乘车到天津汉沽,在一商业银行营业厅门前,见退休女工王某刚从银行取款出来,何某假意将一个信封(内装一卷裁成百元钞大小的报纸,外包一张真币)掉在王某面前离去。孙某抢上前去拾起信封,向一起看到的王某提议平分信封内的钱,王同意。此时,何某返回,问孙、王是否捡到装钱的信封.二人否认。何某称她的钱有记号.  相似文献   

6.
显 影 列车上查获毒贩2002年11月11日,由昆明开往北京的T62次列车在黑夜里奔驰着。车上的旅客没人感觉到,在宁静的气氛中,暗藏着一种躁动和不安。在9号车厢11号下铺,44岁男旅客张进双眼警惕地盯着从床铺旁经过的每一个人,对面10号下铺上坐着他的同伴、41岁的女子吴胜美。两人不时会对望一眼,但仅对视几秒钟后,就迅速避开了。晚8时许,乘警开始三品检查了。正常的例检却让这两位特殊的旅客心跳加速,吴胜美本能地往里躲了躲,张进则把枕头捏得紧紧的。“枕头里有什么?”乘警趁其不备,一手按住枕头:“硬的!里面有东西!”他当即向两名同伴使了个…  相似文献   

7.
[基本案情]2004年9月10日,在某游轮有限公司船上担任乘警的刘某、黄某结识了在长江某段江面的游船上行窃的许某。12日晚11时许,许某准备搭乘刘某、黄某担任乘警的游轮行窃,便打电话给刘某、黄某,得到二人的同意。许某登上游轮后,刘某就叫他到乘警室去,在乘警室里,许表明其想在船上行窃作案的意图,并表示钱财到手后大家平分,得到刘某、黄某二乘警的同意,但他们要求许某作案时不能使用刀片。许随即到船舱搜寻作案目标,在一舱室内,他发现一睡在下铺的旅客廖某内裤兜里有钱,但必须得使用刀片作案才安全,于是,许又返回乘警室,向独自在房内的乘警…  相似文献   

8.
1月7日凌晨1时许,武昌开往昆明的K109次列车驶离长沙站。"一个涉嫌绑架少年,勒索10万元巨款的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你们车上!"突然,乘警长乞建国接到乘瞀大队的紧急电话。乞建国立即召集乘警研究方案。2时许,列车到达湘潭。民警又送来了杭州市公安局发出的紧急协查通报:浙江男子冯学省涉嫌绑架杭州市一名11岁少年,提取7万元赎金后逃往湖南、贵州一带。车一开,三名乘警以检查"三品"的名义,在该次列车上展开地毯式搜查。8时55分,乞  相似文献   

9.
“王三奶奶”本名叫丁林和,近60岁的人了,看上去只有40多岁,说起话来叮当响,走起路来快如风,做起事来是石垒石。因为老伴姓王又排行老三,街坊邻居都爱叫她王三奶奶。 在灌云县伊山镇新村街道,群众说起丁林和搞调解,都爱说:“事大事小,王三奶奶一到就了”。因为她调解工作,实打实,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1997年被江苏省司法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初夏的一天,一位姓韩的当事人来到我家,请我做代理。原来韩氏兄弟俩在家乡承包了本村的一口小煤井“永新矿”,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生产,经他人介绍,并请示村委会同意,于1996年冬邀来了张某等人合伙,且签订了合伙协议。协议中除规定了利润分配等方法,还言明若一方违约,必须赔偿另一方违约金2万元。就在韩、张签订协议的当天下午,另有刘某等四人又来到该矿,说是来寻找承包煤井。由于该煤并煤贮量较大,刘某等人见有利可图,便提出要韩氏兄弟废除与张某签订的协议,其违约金刘某他们自愿承担,并许愿给韩氏兄弟将利润…  相似文献   

11.
丫丫 《政府法制》2011,(26):22-22
7月30日晚上,重庆一蒲姓男子送人到医院看医生时,将车停到医院门前的人行道上。当他出来时发现,车上多了一张违法停车告知单。7月31日上午,蒲先生接受处罚时,交警队大队长告诉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驾照上扣三分,另一个就是抄写90遍“珍爱生命、遵章守纪、永不违章”。为了不留下污点,蒲先生选择了第二种处罚,他趴在桌上认认真真抄写“珍爱生命、遵章守纪、永不违章”这12个字。  相似文献   

12.
案情:某游轮有限公司乘警刘某和黄某结识了常在游船上行窃的许某。2004年9月12日晚,许某欲乘刘某、黄某任乘警的游轮行窃,便电话与之联系得到二人同意。许某登船后,刘某就叫其到来警室里,许表明行窃意图,并表示钱财均分,得到二人同意,但要求许某作案时不能使用刀片。许随即到船舱搜寻作案目标,他发现一睡在下铺的旅客廖某内裤兜里有钱,但必须使用刀片作案才安全,于是,许又返回来警室,向独自在内的黄某询问是否可使用刀片作案,得到黄某同意后,许某又来到船舱用刀片划破廖某的裤兜,盗得现金14800元,然后回到乘警室,按约定的分配比例,给黄某7400元。  相似文献   

13.
江玮 《政府法制》2008,(8):19-19
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名男子从商店里偷了几把刀,结果被人发现。他在与店员的混战中意外跌倒,藏在身上的刀反而把自己划伤。 日前,一名男子走进密歇根州大溪城的一家超市,趁人不注意从货架上偷了几把猎刀。他把这些刀具藏在腰间,用衣服遮掩。在离开商店时,他被店员拦住,双方随后发生争执。  相似文献   

14.
某厂工人张×伙同其车间工人王××,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日盗窃了某单位司务处现金二千三百元,张分得一千二百元,王××分得一千一百元。张系该案主犯。 在审理这一案件时,在适用法律条文和量刑问题上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王二人参与盗窃现金在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应  相似文献   

15.
自杀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利用铁路这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自杀者,如卧轨其形成特点与采用其它手段自杀有不同之处。现对笔者所检验的30倒卧轨自杀的案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分析一、性别、年龄、职业本组案例,30例31名卧轨自杀者,男性21人,女性10人,男女之比为2.1:1;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46岁。其中以20—29岁居多,21人,占67.74%;工人8人,干部5人,农民3人,职业不明者15人。二、自杀时间本组案例,卧轨者多在5—10月份,共22例占73.33%,其中在10月份发生8例;白天14例,夜间16例,其中11例发生在6时~11时。三、现场…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5月,山西省侯马市的王富贵与张金花协议离婚,约定两岁的儿子王子豪由张金花抚养,王富贵每月支付抚养费。离婚之后,王富贵和张金花各自再婚。然而,沉浸在再婚幸福生活中的王富贵忘记了自己父亲的职责,把支付抚养费的事抛在了脑后。张金花也感到儿子的姓氏在新组建的家庭里有点别扭,便想方设法把儿子随父亲的“王”姓改成随母亲的“张”姓。2021年6月,张金花如愿以偿地在某派出所将儿子的名字由“王子豪”改成了“张子豪”。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与米兰达规则沉默权最早产生于英国。当时由于欧洲中世纪后期许多封建集权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奉行法定证据制度,在定罪上普遍认可被告人的口供,将其称之为“证据之王”。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口供有其生存的市场,并较之其他证据具有不可替代的最高证明效力。由此形成了只要有被告人的口供就能定罪,否则就不能给予刑罚,即所谓“罪从供定”的口供中心主义。然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反封建统治的胜利之后,刑事法律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资产阶级依照天赋人权的思想开始主张沉默自由,并把其标榜为公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醉酒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醉酒犯罪应负完全刑事责任。然而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对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有了新的说法。笔者在十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就曾先后遇到三起因醉酒犯罪而被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案件。案例一:1997年春,犯罪嫌疑人葛××酒后盗窃一台价值2000余元的摩托车,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鉴定,认为葛××属急性酒精中毒,复杂性醉酒后犯罪,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据此,甘井子区法院于同年7月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案例二:犯罪嫌疑人王××,1998年…  相似文献   

19.
1989年9月,苏州市某中学为宣传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校内推销亚运会奖券。25日中午12时许,初(三)二班学生李某、王某等人去购奖券,李说:“我没有钱。”王说:“我有,借给你一元。”随即王借给了李某一元钱,并叫李代买了一张,两人到了购券处,李买了一二张奖券,一张交给王,一张自己拆看,王拆看的一张未中奖,李拆看的一张中奖一元,李当场兑现后即将所借一元钱归还了王某。此时另一同学向王某借钱。王说“借是不借,要么你替我去买。”站在一边的李某即从王某手中抢过钱,并说:“还是我替你去买吧。”随即挤到窗口买了两张奖  相似文献   

20.
案例1: 张海峰等三人与郑州龙腾混凝土有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张海峰等三名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执行郑州龙腾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龙腾公司)劳务合同纠纷一案.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判令郑州龙腾公司支付张海峰等三人劳务工资22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