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一般来说,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了索贿行为或收受财物并为他人谋利的行为就是受贿。但在实践中对受贿行为的认定并非像上述表述那样简单。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习惯上,人们常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吞国家财产行为称为“揣入腰包”的腐败,而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形象化地称之为“不揣腰包”的腐败。进入2007年,检察机关对渎职侵权犯罪打击的成果和举措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不揣腰包”的腐败一词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不该忘却大跃进时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历史教训。 不应忽视“数字好比泡泡糖,要大要小任你吹”的奇谈怪论。 必须看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是一种沽名钓誉的腐败行为。反腐倡廉,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的经济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永  孟海艳 《行政与法》2010,(3):126-128,F0003
职务犯罪行为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具有经济学理性特征,因此,其行为必然遵从经济学的基本法则。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产生机理,探讨预防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犯罪经济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增大犯罪成本,控制犯罪收益,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5.
各级纪检监察、检察等执纪执法机关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表明,某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方便乃至牟取非法利益,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牟取利益提供方便的行为,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其本人直接收受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有明显不同,但实质上也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权钱交易行为。从已公布的案例来看,这些人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明目张胆,“空手套白狼 "。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威严,向下属单位发号施令,强迫给配偶子女非法经商致富提供各种优…  相似文献   

6.
派出所社区保安在法律主体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在协助公安民警执法时,本质上是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其从事的是公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其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利用职权将押送的犯罪嫌疑人殴打致伤,是滥用权力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权行为的正当性,应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相似文献   

7.
国家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利用职权,擅自以单位有价证券质押为个人贷款行为,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对这种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应定挪用公款罪;一种观点认为此种行为中.使用人并未直接使用单位公款,因而不宜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对该行为的正确定罪,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价证券是属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二是有价证券质押担保行为是否侵害了有价证券所有人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惩治     
《中国监察》2011,(4):31-3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交通局严查“黑车”保护伞近日,该局在集中打击非法营运“黑车”的同时,坚决打击“黑车”的保护伞。交通局纪委规定,对执法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好处、采用“钓鱼”方式执法等六种行为,一经查实,坚决按照规定,给予开除处理。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加强和完善举报人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检察机关举报职务犯罪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足公民行使琉督权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惩治腐败、打击违法犯罪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身为高级官员 利用职权受贿贪官戚火贵被判死刑 原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戚火贵因严重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受贿,且数额巨大,于1998年11月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同案犯符荣英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6年。 经检察机关查明,戚火贵在担任海南省乐东县委书记、东方市委书记期间,自1992年至1998年春天、利用职权为企业或个人征地、承揽工程,转让项目以及为他人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1.
焦点话题     
《法人》2006,(4):10-10
“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行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涉嫌违法违纪的商业贿赂问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涉案金额高、范围大、情节严重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30日,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厅座无虚席,原来今天开庭审判的是广西区人民政府原常务副主席刘知炳受贿案。这位昔日呼风唤雨的位高权重者,从人民的公仆变成罪人。经过一天的庭审调查,法庭基本查清了刘知炳受贿80余万元,充当腐败分子的保护伞,造成国家数千万元经济损失的犯罪事实。同时办案人员还发现刘知炳利用职权包庇犯罪子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委托理财型受贿与合法民商事行为构成四要件的比较,从本质上厘清两者的区别;依构成要件分析委托理财型受贿罪与非罪的区分须判断对于收益高于"出资应得收益"是否具有主观认识以及获取收益与利用职权是否具有关联性。最后从民刑交叉视角提出委托理财型受贿犯罪的认定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如在商品房销售中,有的公司职员利用职权擅自降价,再收受买方节省房款中的部分款项,此种行为究竟是职务侵占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司法实务界存在分歧。本期"疑案精解"由本刊与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共同组织,结合典型案例,邀请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为实践中正确认识、处理此类案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防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当前,职务犯罪的预防在各地发展较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斡旋受贿是受贿行为中的一种,但是,在具体界定斡旋受贿与一般受贿之间界限标准的问题上,我国刑法理论界素有“制约关系论”与“制约关系否定论”之争。这一争论对“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及对受贿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入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透视。  相似文献   

17.
一、法纪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特点现在实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管辖的读职、“侵权”犯罪案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后检察机关管辖的演职、“侵权”犯罪案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演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根据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纪检察工作面临着四个特点:一是案件主体范围缩小了。由原来的一般主体、特殊主体等多元化主体变为…  相似文献   

18.
程坚毅 《法制与经济》2010,(14):46-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贪污贿赂等贪利性质的职务犯罪为主要形式的腐败犯罪呈现出了滋生、蔓延的态势。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典型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是指,依照法律、依法授权或者合同约定而承担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其依法应承担的义务,依照刑法具体罪行规范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牟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总称。  相似文献   

19.
公民名誉权案件的民事审判 1987年6月5日和11月6日《合肥晚报》两次刊登文章,报道合肥砂轮厂原厂长王某在工厂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利用职权,动用公款为自己购买住宅,又与原厂教育科长孔某因事争吵,将孔扭打致伤。王某的行为引起该厂职工的强烈不满,纷纷上访,要求处理。根据厂职代会的评议和建议,经上级批准,免去了王某砂轮厂厂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20.
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扩大后,司法实践中常因某种人能否成为该罪主体而发生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类犯罪的查处。基于此,作者提出:1.恢复徇私舞弊罪的原意,使之仅限定为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在法追诉、裁判的行为。2.在包庇罪中增设一款,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庇护犯罪分子的,从重或加重处罚。3.增设滥用职权罪,把行政人员不履行或滥用职权的故意犯罪行为归入此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