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对外经济开放的重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对外经济开放给我们诸多历史启示:对外经济开放是历史发展趋势,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对外经济开放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还要保持对外国资本的警惕,稳中求进;对外经济开放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对外经济开放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使中国越来越依赖海外石油,石油安全由此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的高位回落短期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安全,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加大中国海外石油的供应风险.为了应对海外石油供应的脆弱性问题,即对外石油依存度高、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大以及应付供应中断能力弱,中国需要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进一步推动进口石油供应来源与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个中肯而务实的筹划.当我们站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规划,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规划重申了"中部崛起"和"自主创新";二是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当我们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这两点:前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创新突破和占领产业高地;后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利用承东启西的产业转移的机会,加速经济的发展.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地去贯彻这两点.如果过分地强调前一点,中部地区就可能被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封闭化和边缘化;如果过分地强调后一点,中部崛起和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不可能实现.因此,怎样把这两者协调统一起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们的社会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针对目前我们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应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进行重新反思,提出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下,如何在"后发"的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好赶超的限度,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考验.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近代先驱们也没有找到实现赶超的前提与基础;但他们可贵探索精神的精华,却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下来.但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赶超意识曾一度膨胀得脱离实际.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教训又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哲学;其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但也充分吸收并整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儒家学说是其重要部分.在当代,对儒家学说绝对维护的"保守派"与否定其一切的"激进派"均已式微;主张对其革新的,一是"现代新儒学";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以毛泽东为其创始人和奠基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儒家学说一有其伟大贡献,二有其历史局限性,三又有可继承性.我们尊重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观,充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达到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我们捕捉儒家学说的真理性论断,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性的体系之中,达到哲学学理的发展;我们沿用儒家学说的一系列中性范畴,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达到文化思想的创新;我们把握儒家学说中的隐性内涵,将其显性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有中国气质的学理;我们继承儒家优良的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中心,集中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国际竞争力.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例茨认为,新世纪对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城市化,他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城市化是大课题、大战略、大文章,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主客观互动的客观过程.我们应遵循客观规律,积极顺应历史潮流、时代潮流,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策 ,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指针。统战工作的成效也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实现。因此 ,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力量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达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目标 ,必须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实现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我们只有实现统战工作的创新 ,才能真正落实统一战线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服务的总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尽管我们统战工作不同于经济工作 ,但经济工作成效是人们创造力和创新力发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伟大变化.从1953年到1956年,党领导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同时并举;从1956年到1966年党领导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两个时期,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探索中出现了重大偏差,即:生产关系超越现实的发展,经济建设的"跃进"和工作重心由经济建设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致使前进道路遭受严重挫折.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重温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今天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以更加努力地建设我们的祖国.谨以此文纪念建党80周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中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我们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意识,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高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着力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并将民族复兴基础上的发展优势转化为民族复兴基础上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