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重要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证明了将二者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位;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异质的文明要在中国扎根,必须要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似的世界观和认识论,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的语言、气派使之形成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批评、分解和重构,将传统文化改造成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民主的、革命的和大众的现代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向中国文化学习、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智慧等方面,毛泽东堪称典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有利于指导实践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想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经历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部分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本青  刘云峰 《世纪桥》2009,(13):64-66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话、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补性;二是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结合,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结合;三、既重视革命文化传统,又重视治理文化传统;四、既重视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又重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4,(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决定着中国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升,但是在结合过程中还有一些现实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对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我们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辩证的继承,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歌 《世纪桥》2014,(1):69-7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决定着中国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升,但是在结合过程中还有一些现实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对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我们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辩证的继承,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过程中都立足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来发展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道路,兼收并蓄各国文化发展的先进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大众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所在。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例,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接引阶级斗争学说,从儒家的大同理想通向科学社会主义,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和实用理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互动、融合、共进的双向逻辑关系,这就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由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和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学芝 《理论学刊》2012,(11):10-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因其与中国的实际、时代相结合,还因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机交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具有契合之处,也正因如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构建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贯穿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化、马克思中国化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予了界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必须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张。这一主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也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以及改革创新理念分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以及日新观念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上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推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神家园具有历史性和社会关系性质,当前我国的精神家园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我们要真正实现精神家园,的共建、共有和共享,就需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这要求我们在建设精神家园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以中国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民本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宗法等级观念、由官本位思想衍生的官僚主义、小农经济文化心态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既要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又要警惕其消极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